程廷惠

[摘要] 目的 探討護理管理在基層院內感染預防控制管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該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80例四肢開放性骨折或損傷患者,根據入院時間分為觀察組(循證護理管理)與對照組(常規護理管理),每組40例,對比兩組患者院內感染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各項院內感染因素感染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質量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基層院內感染預防控制管理工作中,實施循證護理管理,可有效減少各因素院內感染發生率,同時提升護理質量,值得推廣。
[關鍵詞] 循證護理管理;院內感染;護理質量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6(c)-0052-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nursing management in the management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open limb fracture or injury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7 to June 2018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admission time,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evidence-based nursing management)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routine nursing management), 4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And the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infection rat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factor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scores of each dimension of nursing qualit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management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rimary nosocomial infec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various factor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Evidence-based nursing management; Nosocomial infection; Quality of care
醫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間發生的感染和在醫院內獲得出院后發生的感染[1]。四肢掌、指(趾)骨開放性骨折或損傷院內感染發生率相對較高,可能與受傷環境復雜,創面污染嚴重等有關,院內感染不僅能夠導致患者病情加重,還會增加其經濟負擔,嚴重者可導致其死亡。護理是臨床治療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在護理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護理信息,將其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方能提升促進護理工作順利開展。該次研究中,給予觀察組患者循證護理管理干預,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80例四肢開放性骨折或損傷患者,根據入院時間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0例。納入標準:患者均為四肢掌、指(趾)骨開放性骨折或損傷住院;無合并嚴重臟器疾病;無精神疾病史或認知功能障礙;均自愿參與。排除標準:中途退出者;依從性較差者,或無法配合研究者。觀察組男20例,女20例,年齡20~70歲,平均(45.12±2.34)歲;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20~75歲,平均(45.22±2.4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管理,即根據相關制度,實施各項管理工作,護理人員對院內感染進行常規干預,做好相關預防工作,與患者溝通,叮囑注意事項,加強巡視工作,對出現感染者,給予隔離。
觀察組:實施循證護理管理,具體為:①提出循證問題:以科室為單位分為不同循證小組,科室主管人員擔任小組長,下屬骨干護師組成管理人員,對護理工作進行逐層把關。結合護理工作經驗及患者需求,提出相關循證問題,如常見感染因素、感染源及常見傳播途徑等,進行小組討論,確定主要循證問題。②循證支持:通過查閱相關資料,檢索知網、萬方等相關文獻和咨詢專家等方式,對循證問題解決方案進行制定,同時對方案的真實性、實用性及科學性進行審核,確定控制院內感染的主要措施。③實踐:小組管理人員根據篩選出的有效方案,制定合理管理措施,強調在護理過程中需體現“以人為本”護理理念,為患者營造良好治療環境,規范儀容儀表,保持良好態度,積極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完善健康宣講,強化心理干預;根據護理人員臨床表現及評價情況,選取優秀護理人員,為其提供繼續教育,促使其能夠強化自身素養,進一步提升護理知識及操作技能。建立全體人員參與質量管理制度,護理人員對自己單項護理質量進行記錄,護士長每月進行考核,對不合格者,進行相應培訓。
1.3? 觀察指標
統計患者不同感染因素感染發生率,主要感染因素為:年齡≥60歲、創口留空腔、骨折內固定、住院時間≥30 d,進行對比。采用自制護理質量調查表,評定護理質量,內容包含:服務態度、操作水平、溝通能力、服務及時性。
1.4? 統計方法
選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不同院內感染因素感染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各項院內感染因素感染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護理質量比較
觀察組護理質量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院內感染不僅會增加患者痛苦及醫務人員的工作量,提升病死率,同時還會給社會造成重大經濟損失[2]。醫院感染的傳播過程主要包含3個環節,即感染源、傳播途徑與易感染群,感染源主要為已感染患者、自帶菌者或自身感染者,傳播途徑主要為接觸傳播、水和食物傳播,醫源性傳播,易感染源為機體免疫功能受損者,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者及老年人與嬰幼兒[3]。四肢掌、指(趾)骨開放性骨折或損傷是骨科常見病及多發病,患者病情復雜,創面污染重,清創不徹底易致銅綠假單胞菌感染,治療較為困難,恢復時間較長;患者機體功能因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因此免疫能力較低,易出現感染現象。治療期間給予合理護理干預,可顯著降低感染發生率,促進患者康復[4]。
護理管理是通過利用護理潛在能力及設備環境等社會活動,促使患者健康水平得到提升,其通過計劃、組織及人力、財力進行指導與控制,從而為患者提供有效的護理服務[5]。常規護理管理多為管理層進行制定相關制度,護理人員進行實施,患者被動接受,這就導致部分內容與臨床實際需求出現脫節現象,護理人員在工作中處于被動局面,工作積極性較差,難以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從而不能做出有效的預防措施,對院內感染的控制造成一定影響。循證護理通過讓護理人員參與到護理管理中,結合臨床經驗及患者需求,提出循證問題,通過查找循證,制定科學、有效的改善措施,調動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將被動護理轉變為主動護理,提升整體護理質量。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各項院內感染因素感染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循證護理管理,能夠顯著降低各種感染因素導致的感染率,具有較好臨床影響價值,其通過組建循證小組,定期對臨床護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改善,及時發現異常情況,阻斷傳播途徑,從而促使院內感染率得到降低。同時研究發現,觀察組護理質量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循證護理管理能夠顯著提升護理質量,通過讓護理人員參與到護理管理中,調動工作積極性,結合患者需求,促使各項管理內容更加符合實際需求,充分體現“以人為本”護理理念,從而獲得患者的廣泛認可。
綜上所述,護理管理在基層院內感染預防控制管理工作中應用效果顯著,通過實施循證護理管理,可顯著減少感染發生率,提升護理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趙愛新,黃再娣,陳麗.PDCA循環法規范基層醫院多重耐藥菌防控管理的效果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6,31(3):236-238.
[2]? 趙華麗,李玲.以勝任力為導向的管理在基層醫院護士崗位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25):3673-3675,3676.
[3]? Ramasethu J.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neonatal nosocomial infections[J].Maternal Health Neonatology & Perinatology,2017, 3(1):5.
[4]? Sun B.Nosocomial infection in China: Management status and solutions[J].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2016,44(7):851-852.
[5]? 黃海燕,劉軍.護理管理在醫院感染控制方面中的作用[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Z1):190-191.
(收稿日期:2019-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