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雪華 初娜

[摘要] 目的 探索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精神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該次實驗對象為精神科50名護理人員(在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間選取),采用計算機分組模式,觀察組進行人性化管理理念,共25名,對照組進行常規管理,共25名。結果 觀察組專科技能成績(96.42±1.78)分、基礎專業知識(95.78±1.46)分、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96.55±1.78)分、工作責任心(94.89±2.52)分、MBI-GS工作倦怠量表(41.85±2.62)分、醫務人員工作投入量表(5.48±1.34)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精神科醫務人員進行人性化管理理念管理效果顯著。
[關鍵詞] 人性化管理理念;精神科;護理;觀察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6(c)-0056-02
精神科患者具有復發率高、病程長、進展快等特點,屬于一種特殊性疾病,需通過封閉式管理,再加上精神科護理人員具有高壓力、高強度、高風險特點,促使其時常處于高度精神緊張狀態,容易增加護患糾紛[1]。為了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服務,還需規范管理模式,提高護理人員心理素質,注重對事的管理,促使護理人員保持良好心態,通過加強人性化管理理念干預,能夠減輕護理人員工作壓力,調動其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更符合人性要求的人文管理,強調以人為中心管理理念,進而激發護理人員工作創造性和積極性,挖掘其潛質[2]。而該文旨在探索不同管理模式在精神科護理人員中的價值性,如下文所述。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試驗對象的50名于該院收治,而研究人員為精神科護理人員,采用計算機分組模式,各有25名。觀察組平均年齡(36.78±2.54)歲,工作年限(12.98±2.48)年;性別:男性1名,女性24名;職稱:3名為主管護師,10名為護師,12名為護士;學歷:5名為中專生,10名為大專生,10名為本科及以上學歷。對照組平均年齡(36.55±2.68)歲,工作年限(12.52±2.53)年;性別:男性2名,女性23名;職稱:2名為主管護師,12名為護師,11名為護士;學歷:3名為中專生,11名為大專生,11名為本科及以上學歷。兩組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管理措施,為了增強科室醫務人員專業知識水平,還需建立技能培訓會,在根本上提高護理人員綜合素質。
觀察組采用人性化管理理念,主要措施:①建立各項健全的規章制度:根據精神科具體特點和要求,細化各項護理常規方式、工作流程、服務標準等,完善并建立各項績效考核方案和各項規章制度,為了保證各項工作有序進行,還需明確工作標準、護理服務項目、優質護理服務內涵等內容[3]。
②轉變觀念:護士長還需不定期組織科室內小組成員進行專業知識培訓,且組織科室護理骨干外出參加各種培訓、學習,并對于新進護士,還需設立一個上崗前培訓班,只有在考核通過后,方可進入臨床,在培訓期間,需鼓勵科室內成員加入,培訓內容包括應急預案、工作流程、安全管理、各項規章制度、崗位職責等,將被動服務轉變為主動服務,促使醫務人員的理念轉變,在符合規定基礎上,盡可能滿足患者或家屬需求[4]。
③利用彈性排班模式:為了保證患者得到優質的護理服務,還需合理安排護理人員,再加上精神科患者均為封閉式管理,且大部分無陪同,因此需將護理人員集中在治療時間、服藥期間、進餐時間段,采用APN雙人排版制度,N班可從00:00-次日8:00;P班從16:00-24:00;A班從8:00-16:00,每班含有1小時的就餐時間,薄弱時間段又增加了,因此還需在14:00-22:00的晚班和6:30-12:30的早班增加1名護士,從而保證護理工作質量,為患者提供高效、優質、安全的護理服務,確保落實各項護理工作的落實[5]。
④重點患者識別作用:根據精神科患者病情程度,制定相應識別卡片,對于病情較重者,在床頭和衣物上放置紅色卡片,對于病情一般者,在床頭和衣物上放置藍色卡片,對于病情較輕者,需在床頭和衣物上放置粉色卡片,并做好防外逃、防毀物、防傷人、防自殺、防藏藥、防壓瘡等標識,對于病情較重者,還需在交班時重點介紹,密切觀察、記錄患者病情變化[6]。
⑤簡化文書書寫:由于精神科患者疾病的特殊性,需改變病情記錄方式,正常情況下,需由文字轉變為表格記錄模式,并用符號記錄患者各種表現,每日完成相應的評估、記錄,在簡化護理文書書寫后,還需縮短文書書寫時間,同時對科室內護理人員進行相關知識宣教[7]。
⑥護理服務不間斷:根據護理人員工作能力、職稱、學歷分為兩個責任小組,且由專門的護理組長進行康復指導、基礎護理、健康教育以及隨訪服務,并對于出院患者,還需建立卡片,包括復診時間、咨詢電話、服藥注意事項、作息時間、飲食種類等,通過返院定期、家庭訪視、電話回訪進行健康知識講解,根據患者病情,給予針對性的指導訓練[8]。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專科技能成績、基礎專業知識、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工作責任心、MBI-GS工作倦怠量表、醫務人員工作投入量表。
MBI-GS工作倦怠量表:包含情緒消耗、成就感、個體化等項目,分數越低,代表工作倦怠感越強。
醫務人員工作投入量表:主要包括專注、活力、對工作奉獻力度三個維度,分值在0~6分之間,若對工作投入度越高,分數越高。
1.4? 統計方法
運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x±s)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管理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觀察組MBI-GS工作倦怠量表、醫務人員工作投入量表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精神科因為疾病的特殊性,對護理質量提出更高要求,不僅可增加醫療糾紛發生率,還需加大護理人員工作壓力,進而引起疲憊、抵觸感,對護理服務實施造成不利影響,為了滿足臨床和患者需求,還需不斷加強護理人員專業知識培訓和管理,從而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
人性化管理理念能夠為在根本上激發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便于護理人員為患者提供人性化護理,且可將護理理念轉變為以患者為中心,進而顯示醫院人性化服務的無限生機和活力。在該次研究內容中,通過建立各項健全的規章制度、轉變觀念、利用彈性排班模式、重點患者識別作用、護理服務不間斷、簡化文書書寫等管理措施,利于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將人性化管理貫穿于整個住院階段,規范服務流程,更加合理分配人力資源,從而保證護理管理的有效性,避免醫療糾紛發生。除此之外,還能夠進一步增強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利于建立完善化護理流程,減輕工作量和壓力,促使護理人員始終保持熱情、積極態度面對工作[9]。
綜上所述,人性化管理理念能夠提高臨床醫療、護理質量,用于精神科護理人員中效果顯著,不僅能夠減輕護理人員工作疲倦感,還可調動其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參考文獻]
[1]? 盧慶華.基于瑞士奶酪模型的根因分析方法在精神科護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 31(34):2643-2646.
[2]? 郝連紅,侯振國.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在精神科封閉式管理醫院感染控制中的應用研究[J].精神醫學雜志,2014,27(4):257-260.
[3]? 陳娜.PDCA循環管理在提高精神科患者腕帶佩戴率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5):94-95.
[4]? 劉奇.循證護理模式在精神科重癥監護室探視管理中的應用[J].廣西醫學,2017,39(6):919-921.
[5]? 徐新,鄭莉麗.護理質量持續改進模式對精神科病房不良事件管理效果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1):111-112.
[6]? 李藝珍.PDCA循環管理模式對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跌倒事件發生率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32(3):105-106.
[7]? 盧慶華,鐘耕坤,李芳華,等.PDCA循環管理方法在精神科搶救車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4,22(3):101-103.
[8]? 陳瑞蓮,陳映妹,袁潔,等.人文關懷對精神科封閉式管理病房患者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6,23(20):162-165.
[9]? 姜軒.細節思維管理法應用于精神科護理管理中的實施方法及效果[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28):26-28.
(收稿日期:2019-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