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黃華

[摘要] 目的 探究崗前一對一培訓對血透室新護士的實施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新入職的10名護士,分為實驗組5名,對照組5名,對照組采取傳統培訓方式,實驗組采取一對一崗前規范化培訓方式,由專業的帶教老師進行一對一的規范化崗前培訓,通過教授、學習、實時操作以及考核的方式進行理論系統知識的教學并檢驗新護士的專業技巧掌握情況。結果 經過規范化培訓后,護士的理論知識、操作技巧以及綜合測評成績均達到預期效果,具備上崗的要求。結論 針對新護士采用一對一的崗前規范化培訓,可以快速提高新護士的專業能力,不僅保證其專業知識的系統化,而且確保專業操作技能的規范化,使新護士能夠快速適應醫院護理工作。
[關鍵詞] 新護士;一對一;崗前;培訓;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6(c)-0070-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one-on-one training before the job on the new nurses in the hemodialysis room. Methods A total of 10 nurses who were newly recruited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8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raditional training methods,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dopted the method of one-on-one standardized training before job. One-on-one standardized pre-job training is provided by professional teachers.Theoretical system knowledge was taught through teaching, learning, real-time operation and assessment, and testing the professional skills of new nurses. Results After standardized training,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operational skills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results of achieved the expected results, and they meet the requirementsof the job. Conclusion One-on-one pre-job standardized training for new nurses can quickly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new nurses. It not only ensures the systematicization of it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but also ensures the standardization of professional operational skills, so that new nurses can quickly adapt to hospital care work.
[Key words] New nurses; One-to-one; Pre-job; Training; Effect
在血液和透析領域,護理人員應當具有較高的水平,對護理具有一定的專業性,能夠為患者提供系統的治療、支持以及監控[1-2]。隨著現代醫學的不斷發展,護理人員的素質和能力成為不可忽視的培養重點,傳統跟班學習的培訓方式,由于帶教老師的責任感不強,導致培養質量良莠不齊,為了對這種現象加以改變,找到更為合適的培訓方式,特進行該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新入職的10名護士進行隨機均分成兩組,分別為實驗組5名以及對照組5名,實驗組護士年齡位于23~2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5.12±2.45)歲,其中有3名本科學歷,2名??茖W歷;對照組護士年齡位于21~2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4.36±3.15)歲,其中有2名本科學歷,3名??茖W歷;對比兩組護士的基本資料,在性別、年齡、學歷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培訓方法
對照組護士采取傳統培訓方式,在培訓期間主要是跟隨各個護理崗位的老師巡視了解治療方式及流程,只注重過程,而不強調結果。實驗組采用崗前一對一規范化培訓,老師根據護士學員的基本情況及應具備的專業素質制定合理且完善的培訓計劃,在培訓期結束后,進行理論知識與臨床操作的考核,成績合格后開始崗位護理工作。具體培訓方式如下。
①營造輕松的工作氛圍。由于新護士均是剛剛畢業的學生或從其他崗位調取的,缺乏相關專業知識且不適應血透室中的工作環境,面對科室中復雜的機器感覺無所適從[3]。因此應為新護士營造輕松的工作氛圍,緩解其心理壓力,并為接下來的培訓工作做好準備。
②帶教老師的選擇。應選擇具有較強的專業理論知識及臨床操作經驗、有耐心、責任感強的帶教老師[4]。
③分期培訓計劃的制定與實施。在對護士進行培訓之前,為了更好地推進培訓工作的進行,要先對護士的專業知識水平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基本的護理技能和職業的防護知識。調查形式采用答題及提問的方式,使新護士能夠在自主學習和自學能力方面得到增強,對于專業操作類的培訓,應注重先看后做的培訓方法,使新護士能夠更快地理解和學習。具體培訓流程可按照如下步驟進行:第1周:帶領新護士熟悉一下工作的環境以及對工作流程進行簡單的介紹。第2周:對專業理論知識進行講解,主要學習內容有:水處理、殺菌消毒、各類藥品準備、陪床護理、血液透析方法等,培訓的課程應當由繁及簡,以免新護士由于接受度不好而出現厭學現象。第3~4周:血液透析利用的是體外循環技術,在這個過程中,護理人員要有足夠強的風險意識,對所發生的各種突發狀況能進行很好的處理。在透析過程中,如果護理人員對細節稍不注意,就有可能發生嚴重的事故,從而導致醫患事件的發生。因此要對新護士進行安全風險防護知識的培訓,通過對護士進行無菌技術、消毒隔離技術、醫療廢物處理技術等的培訓,降低醫療事故的發生率,加強血透中的風險監測與風險處理能力[5]。再對患者進行血透的時候,由于對患者的血液會造成接觸,因此護士必須保持手部的清潔,當接觸患者的血液以及分泌物時,要帶上醫療手套,接觸完畢后應立即脫掉手套并洗手。在用針時,要謹防刺傷,使用完畢后,將針頭套上針帽放到廢舊醫療用品回收箱,避免細菌等的傳播。培訓內容包括:血液透析濾過、血液透析、連續性血液凈化、各種機器報警、心肺復蘇術、心電監護儀、吸痰器等搶救器材的使用;以及腹膜透析等各項操作和出現并發癥的處理辦法。第11~12周:對新護士所學知識進行系統的考核,確保其在理論、操作以及急救能力等方面能夠完全滿足臨床所需,合格后可進行上崗。
1.3? 統計方法
該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數資料(x±s)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驗組成績與綜合評價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對新護士進行培訓時,傳統的培訓方式是帶班授課,這種授課方式,由于缺乏老師且指導老師水平良莠不齊,因此學習效果往往無法得到保證,新護士大多是進行被動式的知識灌輸學習效率低下,學習缺乏主動性,而且所學知識不系統,在臨床實際情況下,很多所學知識都無法進行運用,護理人員綜合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十分欠缺,思維受限比較嚴重,這對新護士的培養十分不利。該文通過對新護士進行一對一崗前規范化培訓,結果證明經培訓的護士對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相比較于傳統培訓方式,具有較好的效果,可以對此種培訓方式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紅梅.對120名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的實踐與體會[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27):134-135.
[2]? 蘇燕清.規范化培訓對提高新入職護士職業能力的作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2):83-84.
[3]? 陳雯雯.多元化培訓模式在新護士崗前培訓中的運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20):70-71.
[4]? 李穎,李香玉,樸素宙.基于“一張床”模式下新入職護士培訓框架[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23):133-134.
[5]? 張薇.護士多元文化護理認知度及培訓需求認知度探討[J].中國衛生產業,2016,13(2):116-118.
(收稿日期:2019-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