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要] 目的 探討兒科護理管理中安全管理模式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86例患兒,采取常規護理,設定為對照組;選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86例患兒,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安全管理模式,設定為觀察組,對比兩組護理質量評分及醫療糾紛事件。結果 觀察組基礎護理、輸液護理、高熱護理、人文關懷護理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醫療糾紛事件發生率為1.16%,顯著低于對照組8.1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兒科護理管理中安全管理模式的應用可提高護理質量,預防醫療糾紛事件發生,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 安全管理;兒科;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6(c)-0121-02
兒科中的患兒并無較強自我掌控力,對患兒進行護理過程中容易發生醫療護理差錯,使得患兒生命健康安全受到威脅,而且因為不良事件的發生,導致護理工作無法順利開展,對患兒臨床效果產生了不利影響,還容易造成醫療糾紛。在護理人員開展護理工作過程中,提高其護理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可使得患兒得到更為有效的護理服務,安全管理應用到護理工作中,可使得護理人員為患兒提供更為高效安全的護理服務。該文探討安全管理模式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86例患兒,采取常規護理,設定為對照組,其中男46例,女40例;年齡0.9~9歲,平均年齡(4.63±0.35)歲;住院時間0.2~1.3個月,平均(0.86±0.15)個月。選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86例患兒,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安全管理模式,設定為觀察組,其中男47例,女39例;年齡0.9~9歲,平均年齡(4.86±0.29)歲;住院時間0.2~1.4個月,平均(0.89±0.13)個月。兩組患兒基礎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兒均由同一組護理人員提供護理服務。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包括對患兒日常監測、環境管理等。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安全管理,包括:①根據質量管理標準,制定有效的護理安全管理制度,確定護理分級,評估護士專業素養,加強管理,充分利用護理資源。②加強護士專業技能培訓,了解護士存在的安全意識問題,并加強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護理人員需在患兒巡視過程中注意對事故狀況予以排查,及時處理安全問題。提高檢查巡視力度,可有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患兒存在的安全隱患未得到合理處理時,極有可能導致安全事故發生,所以有效巡查且及時糾正對于患兒安全具有重要意義。③患兒住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需要及時有效處理,若患兒出現行為異常活躍、情緒波動大等問題,需要加強巡查。護理人員應與患兒家屬及時溝通,提高家屬認知,使之了解患兒出現不正當行為容易引發風險,使之配合安全管理工作,預防患兒受到傷害。因患兒年齡較小,一般需要對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工作,使之了解患兒疾病治療過程中有可能出現的風險問題及防護方法,若患兒出現異常應及時通知護理人員,提高家屬安全防范意識可有效預防安全事故發生。④加強對安全管理模式內涵的了解,設置風險防范管理小組。護士長作為護理組長,小組每個成員均應履行自身職責,制定患兒安全管理護理方案,每個成員均應將工作落實到位。對于護理過程中有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需要制定相關的應急計劃,已發生問題應通過合理方法予以處理,對安全問題進行定期評估,且將問題進行改進。護理人員之間應該進行經驗教訓的積極交流溝通。護理人員應學習相關法律制度,對自身安全、患兒進行有效保護。制定有效交接班制度,主要是因兒科中護理人員工作量較大、負荷重,所以需要護理人員操作互補,而且通過新老搭配可確保護理工作更為順利地完成,保證工作排班的彈性,可提高護理安全性。⑤提高對護理人才的培養管理,由于兒科護理存在一定特殊性,所以需要一些特殊化人才。針對兒科不同護理類別,可培訓相應的護理技能,且對護理人員進行合理引導,提高其思想認知。不同年資護理人員采取不同方法考評,以便開展相應的培訓工作,提高護理人員專業水平,促進安全管理工作的順利完成。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護理質量評分,由護士長對護士的護理工作質量進行評估,包括基礎護理、輸液護理、高熱護理、人文關懷護理,每項100分,分值越高說明護理質量越高;觀察兩組醫療糾紛事件發生率。
1.4? 統計方法
研究均通過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護理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基礎護理、輸液護理、高熱護理、人文關懷護理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醫療糾紛事件比較
觀察組發生醫療糾紛事件1例,發生率為1.16%;對照組發生醫療糾紛事件7例,發生率為8.14%,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720,P<0.05)。
3? 討論
兒科是一個高風險科室,對患兒實施護理措施若不合理往往導致患兒治療受到影響,且導致醫療資源浪費,容易發生醫療糾紛。因為兒科疾病在治療中比較復雜,而且患兒無較高的自主性,使得護理過程中往往存在較多風險,因此需通過合理方法預防風險事件的發生,所以采取安全管理模式對于兒科護理管理具有重要意義。為了避免出現安全事故,在兒科護理過程中采取安全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護理人員自身安全意識,加強其護理技能,并對其予以健康教育等,使得護理質量得到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