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摘要] 目的 分析20所學校教學環境衛生監測結果。方法 選擇20所學校,每所學校選擇不同樓層教室進行監測。結果 根據監測結果顯示,教室相對濕度、風速、教室平均照度、教室采光系數合格率較高,均在80%之上,但是課桌和身高符合率、課椅和身高符合率、教室溫度、照度均勻度、后墻壁反射系數、黑板反射系數、教室人均面積的合理率不高,分別為19.00%、21.00%、18.00%、54.00%、35.00%、61.00%、40.00%;在2018年教學環境衛生監測結果與2017年相比,顯著提高,在教室人均面積、照度均勻度、課桌和身高符合率、課椅和身高符合率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P<0.05)。結論 大部分學校教學環境均不佳,在課桌椅和身高符合率、教室溫度、照度均勻度、后墻壁反射系數、黑板反射系數、教室人均面積的合理率方面存在不足,而按照國家相關標準對教學環境進行改進,利于學生身心發育,保障學生的生長發育健康,預防不良情況。
[關鍵詞] 學校教學;環境衛生監測;結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 R17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6(c)-0168-02
學校為兒童青少年活動和學習的重要場所,適宜的場地、符合衛生相關標準的黑板和采光照明十分重要,能促進青少年生長發育,增強青少年身心健康,而較差的教學環境易對學生身體健康造成影響[1]。因此,該次研究對2017年1月—2018年12月20所學校教學環境衛生監測結果進行分析和研究,見該文研究詳細描述。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學校,例數20所,每所學校選擇不同樓層教室進行監測。
1.2? 方法
儀器設備和監測方法:衛生技術人員應統一進行培訓工作后,根據照明測量方法、采光測量方法進行監測,按照學校衛生合格要求對黑板反射系數、教室人均面積、教室溫度、照明燈、課座椅分配等指標實施監測。
1.3? 觀察指標
分析學校教學環境衛生監測結果。
對比2017—2018年的教學環境衛生監測結果。
1.4? 統計方法
數據處理采取SPSS 25.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監測結果
根據監測結果顯示,教室相對濕度、風速、教室平均照度、教室采光系數合格率較高,均在80%之上,但是課桌和身高符合率、課椅和身高符合率、教室溫度、照度均勻度、后墻壁反射系數、黑板反射系數、教室人均面積的合理率不高,分別為19.00%、21.00%、18.00%、54.00%、35.00%、61.00%、40.00%。
2.2? 對比不同時間段衛生問題
根據表1研究顯示,在2018年教學環境衛生監測結果與2017年相比,顯著提高,在教室人均面積、照度均勻度、課桌和身高符合率、課椅和身高符合率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P<0.05),見表1。
3? 討論
根據教學環境衛生檢測結果可見,教室相對濕度、風速、教室平均照度、教室采光系數合格率均較高,但課桌和身高符合率、課椅和身高符合率、教室溫度、照度均勻度、教室人均面積的合格率不高[2],與其他大城市地區檢測結果十分相似,例如深圳和無錫等。提示在十三五期間,市委市政府加強了對教育部門的投入和重視,使各類、各級學校房屋等硬件設施均得到明顯改善[3]。
而定制的課桌椅與學生身高十分不符合,而隨著我國人們經濟條件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青少年身高均發生明顯上升,但針對視力不佳問題逐漸突出和增加,且發病率呈逐年上升[4]。根據臨床資料顯示,我國目前有4億人口為近視,有2.7億人口為青少年,其發生情況較多,主要與教室內光度不夠、教室內照度不均勻、讀寫姿勢不正確等密切相關。故此,加強學生的坐姿培養十分重要,并根據我國衛生要求教室內照明應充分合理[5]。
中小學階段為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而教室作為學生的學習場所,一個合理、良好的教室環境能夠保證學生的身體健康。學校環境經改革后,多項指標均合格,且與較多大城市的合格率十分相似,比如北京和深圳等地區。指標不合格其原因可能與以下內容相關:①中小學對國家宣傳的標準培訓力度不強,且學校領導和教育行政部門對青少年身體健康和不合理的教學環境對學生身體健康造成的影響為引起重視[6]。②未能按照我國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執行各項措施。③教育資源呈現不均與狀態[7]。教室環境有這樣的特點:室內學生人數眾多,人與人之間距離較近,桌椅板凳密集,教室的通風換氣主要依靠開窗,溫度調節主要依賴風扇和空調。在這樣的環境下,空氣中的一些危險因素,長期吸入會對學生們的身體健康產生影響。雖然教室空氣環境的問題已經引起了國家有關機構的注意,近年來在很多霧霾嚴重的城市,政府已經開始為部分中小學的教室裝備了相應的設備。但是這對于目前的現狀來說,還遠遠不夠。學生教室的空氣環境問題,需要引起更多人的重視和關注,改善學生教室的空氣質量,任重而道遠。
綜上所述,大部分學校教學環境均不佳,在課桌椅和身高符合率、教室溫度、照度均勻度、后墻壁反射系數、黑板反射系數、教室人均面積的合理率方面存在不足,而按照國家相關標準對教學環境進行改進,利于學生身心發育,值得推廣及運用。
[參考文獻]
[1]? 劉璠,高峰,劉葉萍,等.沈陽市和平區學校教學環境監測結果調查分析[J].中國衛生監督雜志,2018,25(4):458-461.
[2]? 劉玉清.懷柔區2012年學校教學環境衛生學監測結果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4,35(2):300-301.
[3]? 張萍,賈悅.2013-2014年無錫市北塘區學校教學環境衛生監測結果分析[J].中國校醫,2015,29(6):410-411.
[4]? 石艷,管恒燕,張明志,等.合肥市2014-2015年學校教學環境衛生監測結果[J].中國學校衛生,2016,37(8):1207-1209.
[5]? 劉玉清,張濤.2011-2014年北京市懷柔區學校教學環境衛生學監測結果分析[J].職業與健康,2015,31(13):1854-1855,1858.
[6]? 蘆丹,郭紅俠,劉曉培,等.北京市昌平區2014-2016學年中小學校教學環境衛生學監測結果分析[J].實用預防醫學,2017,24(12):1516-1519.
[7]? Youn Jung Ho,Park Yong Ho,Hang'ombe B,et al.Prevalence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Staphylococcus pseudintermedius isolated from companion animal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veterinary teaching hospital in Zambia,Africa[J].Comparative Immunology,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2014,37(2):123-130.
(收稿日期:2019-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