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浩
眾多無可辯駁的科學證據表明,吸煙和被動吸煙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目前,青少年嘗試吸煙率、現在吸煙率、規律吸煙率均呈上升趨勢,且青少年開始吸煙呈現低齡化趨勢。2018年5月31日以“不吸煙?我健康?我時尚”為主題的第31個世界無煙日青少年控煙活動在北京舉行,該活動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青少年吸煙率達6.9%,嘗試吸煙率高達19.9%。
研究表明,吸煙會使青少年大腦皮層網絡神經節點發生顯著變化,而且在青少年時期吸煙者成年后戒煙的可能性更低。因此,做好青少年吸煙的干預工作,即預防未吸煙的青少年吸煙與幫助嘗試吸煙和現在吸煙的青少年戒煙,對于青少年本身健康成長與控制未來社會吸煙率具有重大意義。
青少年吸煙和成癮很大程度上是心理因素導致。做好青少年心理調控,能更好地幫助青少年遠離香煙、成功戒煙。因此,我們應在抓好硬性干預的同時,強調軟性干預,也就是給予充分的心理關注,提高青少年控煙的心理免疫力。
1改善親子溝通,營造良好家庭環境
家庭環境中的很多因素都會影響到青少年的吸煙行為,如父母吸煙、成員關系、父母監控和家庭溝通等。真正導致青少年吸煙的并非家庭環境,而是家庭環境引發了青少年心理困擾,從而形成負面情緒狀態,這些負面情緒狀態容易引發青少年接觸香煙。在家庭環境因素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親子溝通,親子溝通不暢,容易導致青少年產生叛逆心理,加重抑郁情緒。
有效的親子溝通、良好的家庭環境有利于青少年形成健全的人格,養成良好習慣。在面對青少年本身的一些問題上,父母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不能一味地批評指責。如有的子女出現學習成績下降、早戀、游戲成癮等情況,父母應認真分析問題原因,與子女共同商議解決方案,必要時借助心理醫生等外界力量共同解決問題。親子溝通順暢對于保持青少年良好的情緒狀態有著重要意義,這也是幫助青少年在家庭環境中遠離香煙的重要手段。父母要做好子女控煙教育,在面對孩子接觸香煙時要正確引導,用溝通的方式打通子女心結,幫助其真正脫離香煙控制。
2建立人際聯結,幫助青少年克服孤獨感
孤獨感與成癮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一些問題青少年由于性格、家庭等原因遠離群體,孤獨感體驗較強,更容易借助香煙克服孤獨感;另一方面,由于學校和社會成員會不自覺地歧視成癮的青少年吸煙者,造成這部分青少年邊緣化,給他們帶來更深的孤獨感,使之更難以克服煙癮。而建立人際聯結,形成良好的人際交流圈是克服孤獨感的良藥。
在幫助青少年建立人際聯結方面,學校應發揮關鍵作用。班主任應主動觀察每個學生的人際交往情況,對于性格較孤僻、接觸社會青年較多的學生應重點關注。建立學習生活幫帶小組,定期舉行幫帶活動,幫助一些成績不良、家庭變故、性格孤僻的學生走出心理困境,形成正常良性的人際交流圈。
3發揮社會工作者作用,從心理工作角度及時介入干預
社會工作作為一種專業的扶助方式,具有方法上的優勢,對于干預吸煙成癮青少年有較好的效果。針對個案的工作方法,主要是社會工作者運用專業知識技術,為成癮青少年提供物質和精神的支持與服務,幫助其科學戒煙。小組和社區的工作方法有利于有效干預一定數量的青少年吸煙成癮情況,主要是利用小組和社區的形式,形成支持網絡,提供有效監督,鼓勵自助互助,發掘其自身潛能,達到成功戒煙目的。開展社會工作,應發揮各方面的合力作用,政府共青團部門應積極協調籌劃活動,社區服務部門應主動發現問題,心理咨詢師群體應發揮重要作用,給予青少年人文關懷和心理幫助。
降低青少年吸煙率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也是關系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要舉措,應呼吁全社會給予重視。在干預青少年吸煙問題上,發揮家庭、學校、社區的聯動作用,為青少年控煙戒煙鋪設強大的心理支撐網絡,是有效干預青少年吸煙問題的根本途徑。在此基礎上,還應不斷探索新方法、新思路,為青少年健康成長提供更好的物質、精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