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潔
根據教育部最新數據,2018年度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達到66.21萬人,相比前一年增長8.83%,全球化浪潮下,出國留學人數仍在持續增長。超過半數的學生希望通過留學拓寬國際視野、豐富人生經歷、學習先進知識。很多數據有力地證明,留學生面臨的壓力并非常人能想象得到。他們像普通大學生一樣,首先面臨著巨大的學習壓力,此外還有語言壓力、經濟方面的壓力,更有社交上的壓力,留學生們在重重壓力下,活得比普通學生要累得多,他們面臨著各種各樣心理方面的問題。美國一所名校做過一項學生抑郁情況的調查,調查結果則令人震驚。其中,中國留學生在調查中普遍表示有較大壓力,45%的學生都說自己有發生抑郁癥的趨勢,而美國的學生患抑郁癥的傾向僅占13%。
我在2010到2016年間在美國留學5年多,先后完成了本科、碩士的學業,經歷了本科原專業學習遇到困難、申請雙專業、因為雙專業延遲畢業、碩士專業選擇和獨自申請、碩士期間更加巨大的語言和文化挑戰等各方面壓力和挑戰。因為經歷過也體驗過,同時自己也試圖找尋方式幫助自己面對,因此我想在此和大家一起談談留學期間的壓力,以及一些我個人緩解壓力、增強抗壓能力、保持心理健康的經驗。
語言壓力
作為一名大二學生,2010年我第一次以交換生的身份踏進了美國大學。在國內我的專業是英文翻譯,同時英文也是我十分擅長的科目,對于出國前的各種考試,也基本是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就取得了通過,因此我從來沒有把語言列入需要擔心的部分,自然而然地認為自己一定能夠應對。然而現實給了我狠狠一擊,并且一步步擊碎了自己的天真與自信。剛到美國機場就遇到了第一個麻煩:找不到廁所!在國內我們學過許多種廁所的表達方法,例如:bathroom,toilet,?washroom,但發現搜遍航站樓的各個角落都沒有找到任何一個我認識的廁所表達用語。第一個語言上的沖擊直接出現在了我的眼前,在美國所有的廁所都叫作restroom(直譯休息間),我無數次路過休息間而不入是因為我不想要休息,只想去上個衛生間。這個小小的例子,讓我第一次認識到語言的沖擊可能蘊含在將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常見的語言交流問題嚴重影響了留學生的生活和學習:要用非母語的英語與外國人進行日常交流,單詞量不足,發音不標準,這對于留學生來說是一個難以跨越的柵欄。先暫且不提語言能力對于學習的影響,就談到辦理各種入境、交通、入住、注冊、交費、選課、學生卡、銀行卡、駕駛證等手續,就夠讓人焦慮的了。聽懂大體內容一般不難,但我發現聽不懂的往往都是關鍵,而怎么告知對方自己其實沒聽懂,并且哪部分沒聽懂難如上青天。日常生活都磕磕絆絆,以后所有的學習語言都是英語,即將面臨著聽力、口語、閱讀、寫作和學習內容本身多方的挑戰,壓力可想而知。作為一個英語底子很不錯的學生,我依舊用了一個學期的時間才慢慢習慣,將語言的壓力調整到可控的范圍。以下是我給大家在語言壓力方面的建議:
1調整預期、積極準備
語言障礙在留學初始階段普遍存在。哪怕通過了托福、雅思考試,甚至取得了高分,但要進行流利的口頭交流仍需學習。這一點是每一個留學生都需要去經歷的過程,因此適當地調整預期是非常重要的。根據自己的情況提前做好會在語言上遇到困難的準備,以免出現巨大的心理落差,導致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而選擇退縮或放棄。同時,合理的預期也能夠讓我們提前做好準備,持續不斷地付出努力以達到自己的目標。
2擺正身份,降低羞恥
既然大家選擇留學,那么我們的身份就是一個學習者,而學習的前提便是承認不足,繼而前來學習提高,無論我們的專業是什么,語言都是我們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以學習者的身份去接受我們的不足,并且知道出現問題和錯誤是正常的,可以降低因為害怕丟臉和羞恥而回避用英語交流的可能性,并且樹立自信,敢于張口,變被動為主動。表達的時候不要擔心自己會出錯,只管自信地去說,能讓對方明白你的意思就達到了首要目的。只有通過不斷地練習和實操,才能讓我們真正熟悉和掌握一門語言。同時,就像我們對于想要學習中文的外國人通常很包容,并且愿意幫助他們一樣,很多美國的同學、老師和工作人員也是愿意幫助我們去提高的。
3提出需求,積極尋求資源
很多同學有想要提高語言能力的愿望,并且愿意付出努力,但苦于不知道如何尋找能夠幫助自己提高的資源。這時,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明確提出我們的需求,讓大家看到我們目前遇到的困難,這樣一些擁有或知道相關資源的人才能夠及時提供幫助。如果別人不知道我們具體要的是什么,想要依靠別人主動看到你的需求并提供幫助是不現實的,往往會讓我們失望,甚至產生其他悲觀情緒。
以上是我對于語言壓力方面的一些理解和建議。在今后的文章中,我會持續在學習壓力、孤獨感、人際關系等方面跟大家分享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