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成勇
(長安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西安 710064)
當今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極大程度帶動了人們對于公共交通的需求,公共交通安全隱患也漸漸成為一種社會上普遍存在的問題。2018年10月28日10時08分重慶萬州公交車墜江事件,給受害家庭和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精神和財產損失。目前,以“重慶墜江公交車”為關鍵詞,在搜索引擎上搜索到的帖子數已經高達12000000帖;而以“2018年公共交通安全事故”為關鍵字,在搜索引擎上搜索到的帖子更是高達30300000帖。由此可見,人民群眾對公共交通安全極為重視,這也更加彰顯了探索公共交通安全感知及其影響因素的迫切性。
重慶公交車墜江事件觸動了社會公眾對公共交通服務安全問題新的反思。因此,本文從理論層面歸納了影響社會公眾對城市公共交通服務安全態勢感知機理,在此基礎上構建了社會公眾對城市公共交通服務安全感知的結構方程模型,并以分層抽樣的方法,通過 “RP問卷調查方法”和“SP問卷調查方法”相結合,獲取調查數據并據此對模型進行分析,得出重大公共交通安全事故影響下社會公眾對城市公共交通安全感知特征及影響因素,并提出相應的應對策略。近年來中國城市公共交通事故情況見表1。
表1 2015-2018年中國城市公共交通事故數據
目前來講,對于現階段交通方面的安全態勢感知的課題研究,是一個較為嶄新的研究領域。當今國際社會經濟發展極為迅速,國際公共交通需求也日益上升,使得不安全的交通因素增加,因此安全感知對于公共交通的安全與穩定顯得極為重要。
在此列舉兩例文獻中國際上的研究與事例:
(1)國際上有學者對于澳大利亞的布里斯班和丹麥的哥本哈根這兩個以自行車為主要交通工具的城市進行了此類的課題研究,比較了兩個城市的居民使用自行車時的安全感知。以兩個城市居民的安全感知改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進一步保障了城市公共交通安全。
(2)美國有家航空公司曾遭受了恐怖襲擊,使得航空交通對旅行者的吸引力下降,其主要原因便是襲擊過度加重了乘客消極的安全感知。為解決此問題,航空公司便推出員工的微笑客戶服務,大大降低了乘客對于航空的安全感知,解決了吸引力下降問題。
總的來說,在公共交通安全態勢感知領域,目前國際上并沒有很多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安全感知有何作用方面。而本團隊所研究的“對于城市居民公共交通服務的安全感知及影響因素的研究”,正是以“重慶公交車墜江事件”為切入點,借鑒目前國際研究水平及成果,進一步探索公共交通安全感知的主要影響因素。
結構方程模型在社會科學研究中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在社會科學以及經濟、市場、管理等研究領域已得到普遍使用。在公共交通安全感知等社會科學研究中,結構方程模型更是很好地把明顯的影響因素(觀測變量)和看不到的、隱藏的影響因素(潛變量)聯系到一起,分析兩者之間的因果關系,然后通過結構圖形將兩者之間的具體關系數值直觀反映出來,最后得出結論。
城市居民對于公共交通安全的態勢感知往往與城市居民的相關事情經歷、相關安全知識、心理感知敏感程度以及自身冒險傾向有關。這些影響因素皆是不可見的,因此需要與他們相對應的觀測變量來將其反映出來。根據傳統的數據統計分析方法,不可能對于諸多的因素及其因果關系進行分析,結構方程模型便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這在極大程度上彌補了傳統數據統計分析方法在這方面的不足。
社會公眾對城市公共交通安全感知受公眾個體特征、重大公共交通事件、安全知識、心理危機、公共交通安全意識等因素影響。本文從此五個因素分析并闡述城市公共交通安全感知機理。
公眾個體特征,包括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將直接影響到安全感知程度,不同個體對于相同環境有不同的感受,從而產生不同程度的安全感知。
重大公共交通事件,通過調查公眾對于社會上發生的重大公共交通事件的了解,以及公眾自身在公共交通出行中所經歷過的事故描述,發現公眾了解的公共交通安全重大事件的程度不同、自身經歷的公共交通事故不同,都會在相同條件下產生不同程度的安全感知。了解公共交通安全重大事件程度較大、經歷過嚴重公共交通事故的個體對下次乘坐公交的心理影響較大,會產生更強的安全感知。
安全知識,由個體所具備的對相關公共交通安全知識的了解程度描述,具備更完善的安全知識會在相同環境下產生更高的安全感知。
心理危機,由個體面對公共交通環境、司乘關系時的感受等因素所描述,心理反應越強烈的個體將會產生更強的安全感知。
公共交通安全意識,由個體在面對不同公共交通環境下的表現描述,面對相同的公共交通環境,表現越明顯行為越主動表明個體公共安全意識越強,從而在相同環境下產生的安全感知程度越高。
重大公共交通事件和公共交通安全意識首先對心理危機產生影響,間接影響到安全感知,公眾個體特征、安全知識和心理危機則直接影響到公眾的安全感知。具體而言,重大公共交通事件和公共交通安全意識能夠影響公眾乘坐心理危機感,產生安全感知,重大公共交通事件也可以直接影響個體對其他因素的判斷導向。同時,公眾的心理危機會對其安全知識產生影響,然后進一步在安全感知中體現出來,也可以直接影響到公眾的安全感知。分析得出,五種因素之間都存在影響關系,在這些關系之下,共同影響著公眾的安全感知。
城市公共交通安全感知結構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城市公共交通安全感知結構模型
結構方程模型綜合了方差分析、回歸分析、路徑分析和因子分析,能夠對抽象的概念進行估計與檢定,通過構建潛變量的假定模型,從而探索和檢驗潛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
結構方程模型由測量方程和結構方程組成。測量方程表示潛在變量和他們的測量變量之間的關系,結構方程表示潛在變量和觀測到的變量之間的相互關系。
測量方程:
式中,Y為內生潛變量指標向量;X為外生潛變量指標向量;ΛY和ΛX為觀測變量與潛變量的關系,即因子載荷矩陣;η和ξ分別表示內生潛變量與外生潛變量;ε和δ表示內生觀測變量與外源觀測變量被潛變量解釋不完全的測量殘差。
結構方程:
式中,B為內生潛變量之間的系數矩陣;Γ1為外生潛變量對內生潛變量的系數矩陣;I為可觀測變量(性別、年齡等個人特征);Γ2為可觀測變量對內生潛變量的系數矩陣;ζ為殘差向量。
基于城市公共交通安全感知機理,模型選用變量包括公眾個人特征、重大公共交通事件、安全知識、心理危機、公共交通安全意識及安全感知六個方面作為潛變量。其中公眾個人特征、重大公共交通事件、安全知識作為解釋變量;心理危機、公共交通安全意識作為部分中介,安全感知作為結果變量。各潛變量及其觀測變量描述見表2。
2.4.1 問卷設計
為有效調查公共交通受眾的公共安全感知,本研究結合公共交通受眾群體特點、安全感知影響因素等內容,采用RP/SP問卷相結合的方式設計標準化的問卷試題。根據調研目的和研究需求,問卷問題測評采用標準Likert 5點量表形式,通過用不同的程度語言代表對問題看法的五個程度檔。
采用標準Likert 5點量表,1表示“不擔心”,5表示“很擔心”。研究所設計的調查問卷主要包括6部分:公眾個體特征、重大公共交通事件、安全知識、心理危機、公共交通安全意識以及公共交通的安全感知。公眾個體特征包括被調查者的性別、年齡、學歷等。
表2 潛變量及其觀測變量
2.4.2 信度效度分析
(1)信度分析。本研究采用克隆巴赫系數(Cronbach's Alpha)進行問卷數據信度分析。通常Alpha系數的值在0和1之間,達到0.7-0.8時表示量表具有相當的信度,達0.8-0.9時說明量表信度非常好。
本次調查中,除公共交通安全意識這個潛變量Alpha系數為0.475外,其他各項潛變量Alpha系數均達到了0.7以上(表3),且總量表Alpha系數達到0.734(表4),表明本次調查量表具有相當的可信度。
(2)效度分析。本研究通過KMO檢驗和巴特利特(Bartlett's)球狀檢驗進行問卷數據效度分析。
KMO(Kaiser-Meyer-Olkin)檢驗是用于比較變量間簡單相關系數和偏相關系數的指標。KMO統計量取值在0和1之間。KMO值越接近于1,意味著變量間的相關性越強,原有變量越適合作因子分析。
Bartlett's球度檢驗用于檢驗相關陣中各變量間的相關性,即檢驗各個變量是否各自獨立。當P值小于或等于0.01時,表示問卷數據適用。
在本次調查中,KMO數值為0.708,BartlettP值為0.000(表5),說明本次問卷調查可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
運用AMOS 22.0軟件對所建立的城市公共交通安全感知結構方程模型及數據進行分析,選取擬合度 指 標 χ2/DF、GFI、RMSEA、IFI、CFI、PNFI、PGFI、TLI,結果見表6。可以發現,所建立的城市公共交通安全感知結構方程模型各項擬合指數理想,模型整體擬合度較好,說明模型可以接受且能夠反映安全感知影響因素關系。
通過AMOS 22.0運行結構方程路徑分析,得到各變量對安全感知影響的路徑系數見表7。
可見,重大公共交通事件對心理危機的影響路徑顯著性水平在0.05以下,說明重大公共交通事件對心理危機存在顯著正向影響,重大公共交通事故經歷會導致城市居民在相同環境下產生更強烈的心理危機感。心理危機對安全知識亦存在顯著正向影響。心理危機對安全感知的路徑系數為0.9157,說明心理危機對安全感知存在強烈正向影響作用。安全知識對安全感知的影響路徑及公共交通安全意識對心理危機的影響路徑顯著性水平均高于0.05,可能安全知識對于安全感知及公共交通安全意識對心理危機的的影響作用不大。綜合以上影響路徑分析,重大公共交通事件對心理危機有著顯著正向影響作用,心理危機對安全知識及安全感知存在顯著正向影響,尤其對安全感知影響作用最大。影響路徑關系如圖2所示。
部分變量雖沒有表現出顯著的直接效應,卻可以通過其他中間變量進而產生間接效應。間接效應是由中介變量引起的,總效應是直接效應和間接效應的總和。變量的間接效應和總效應見表8。可見重大公共交通事件和公共交通安全意識對安全知識及安全感知存在明顯間接效應,尤其是重大公共交通事件通過對心理危機的顯著直接效應,對安全知識及安全感知的顯著間接影響,從而對安全感知產生總影響效應。
表3 潛變量信度檢驗
表4 可靠性統計
表5 KMO和巴特利特檢驗
表6 城市公共交通安全感知結構方程模型擬合指數
表7 潛變量路徑檢驗結果
圖2 結構模型路徑分析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重大公共交通安全事件、安全知識、心理危機和公共安全意識四個潛變量對于公眾的安全感知均有不同程度的直接與間接影響。心理危機對安全感知存在顯著正向影響,重大公共交通事故經歷導致城市居民在相同環境下產生更強烈的心理危機感,通過對心理危機的顯著直接效應,對安全知識及安全感知存在顯著間接影響,從而對安全感知產生總影響效應,影響城市居民公共交通安全感知。
面對重慶公交墜江事件引起的巨大社會輿論,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門應制定預防此類事故發生的相關政策。如:(1)多部門聯合召開全面加強公共交通安全,從嚴懲危害公共安全的各類違法犯罪行為、為車輛配備必要的安全防護設施、制定出臺駕駛員突發情況處置操作規范等多方面全面加強公共交通安全穩定工作。(2)公交企業應積極采取措施,制定一系列關心關愛駕駛員的有效政策并加以落實,加強駕駛員自我心理疏導能力的輔導和培訓,時刻關注他們的心理動向,把駕駛員的心理健康作為重要的工作內容抓好抓扎實。(3)交通行業管理部門要對廣大公交駕駛員心理輔導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加強對公共交通相關安全準則的宣傳力度,建立健全保障公共交通安全機制,加強管理力度。(4)作為乘客,要安全、文明、有序乘車,避免和公交駕駛員發生任何沖突,看到沖突及時制止,切忌不能干擾駕駛員的駕駛行為。(5)此外,面向未來的情景下,可考慮將無人駕駛公交納入城市公共交通運營體系等。(6)本次調查證實了重大交通安全事件對于公眾的安全感知存在著極大的影響,故各城市交通管理部門應盡力處理好每項重大公共交通事件,給予城市居民較高的安全感。
表8 各變量間變量間接效應和總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