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魚一、木子 圖:本刊資料庫
相比于國內,海外的公共藝術發展得相對成熟,但迄今為止,在歐美和其他亞洲國家,有關公共藝術的概念和內涵,界限也一直在被打破。公共藝術變成了正在不斷“生長”的領域,它模糊了很多學科的界線,也跨越了很多媒介。
不同時代、不同區域國界、不同觀眾以及不同的空間條件等都程度不同地影響著藝術品的走向和高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或可讓我們在巡視國外優秀公共藝術的多彩風姿的過程中,進一步領悟公共藝術的存在意義。


地區:法國尼斯(Nice)
推薦理由:路線式公共藝術,為老城注入活力與吸引力。
作為一個日常生活頗富藝術氣息的城市,管理者開始考慮實施一個能夠體現尼斯藍色海岸現代性的大型公共藝術作品的收藏計劃,所有藝術品將沿著輕軌路線分布,意圖在尼斯呈現一個露天的當代博物館。此計劃向多位國際重要的藝術家委托創作,同時更大范圍發起競標,最終選定的作品將沿著8.7公里的輕軌路線,在尼斯全新的城市空間,重要的交通干線,歷史廣場和新區安置。
為了保證這個項目的專業性和公正性,同時兼顧藝術表達的獨特性和多樣性,城市委員會決定將評審權交給專家委員會。在多位專家共同的斟酌評選下,最后選定了共有13位藝術家的作品來實施這一藝術計劃。1/3的藝術家來自藍色海岸,1/3來自藍色海岸之外的法國藝術家,另外1/3來自外國藝術家。藝術作品沿著8.7公里的輕軌1號線路分布,令尼斯的老城新區煥發新的活力。
地區:格魯吉亞小鎮巴統(Batumi)
推薦理由:這尊裝置雕塑,潛移默化地成為當地群眾關注的日常。
走在格魯吉亞巴統著名的黑海大道,遠遠就能看到兩尊鋼鐵雕像,分別是一男一女。如果你恰好來的時候是晚上7點,就會看到它們向著彼此緩緩移動,然后再穿過彼此的身體分開。歷時十幾分鐘后,兩尊雕像又會孤獨地待在自己的位置,靜靜地等待第二天的移動和相遇。
這兩尊雕像是由格魯吉亞雕塑家塔瑪拉根據一本1937年的愛情悲劇小說《Ali and Nino》而建造的,男孩Ali從小接受穆斯林信仰,而Nino卻是虔誠的基督教徒,在時代的大背景下,他們的愛情落荒而逃,最終以悲劇告終。塔瑪拉運用了移動的概念生動描述了這段凄美的愛情故事——相遇、相識、相擁、親吻,穿越彼此的身體,最終離別。這件作品,讓人從不同的角度看到了愛情的某種真相。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巴統人對這個相遇的過程似乎有著某種執念。某一天如果機械發生故障,雕塑無法自行移動,也要派幾個彪型大漢上去用手推著移動完成這個相遇離別的過程。這是巴統最著名的網紅打卡地點,基本每個游客都會在這里拍照留念。


地區:英格蘭蓋茨黑德鎮(Gateshead)
推薦理由:作品奇跡般帶動了格茲黑德的旅游業乃至整個經濟的發展,使得小鎮名聲大噪,重獲生機。
《北方天使》(《The Angle of North》)的建造是公共藝術史上一個極為成功的案例,已成為北英格蘭的著名地標,每年有將近15萬旅游者慕名前來參觀,這個區域也逐漸轉型為一個文化藝術小鎮。
這件作品由英國雕塑家安東尼·格姆雷(Antony Gormley)耗時4年完成,竣工于1998年。“天使”的身高為54米,羽翼展開各有50米,重約200噸,坐落在蓋茨黑德鎮(Gateshead)最高的山坡上。從創作理念上來說,“天使”由銹蝕的鋼鐵制成,是當地重工業由繁盛走向衰敗的反映。自19世紀工業革命開始之后,紐卡斯爾(Newcastle)經濟的高速發展一直依靠煤礦業和造船業。然而到了20世紀,在環境惡化和政策改變的雙重壓力下,紐卡斯爾的重工業逐漸沒落。“北方天使”的建造,既是對這段歷史的銘記,也是對這片土地的美好祝愿。

地區:丹麥哥本哈根市
推薦理由:公眾見證冰塊融化過程,用藝術警示氣候環境的惡化。
國際知名藝術家奧拉維爾·埃利亞松(Olafur Eliasson)與地質學家米尼克·羅辛(Minik Rosing)制作了一個具有視覺沖擊力的作品“ice watch”,為氣候變化的主題貢獻了自己的力量。該作品從2014年10月26日開始在哥本哈根市政大廳展示。Olafur和Rosing把從格陵蘭島努克港外拉來的100噸重的內陸大冰塊放到了丹麥大街上,12塊大冰塊將被布置擺放成一個鐘的形狀,就像一個警示鐘一樣,提醒著人們氣溫在上升,寒冰在融化,海平面在上升。

“作為一名藝術家,我對如何將知識具體化很感興趣。一個思想要如何感受,以及知識是如何激勵行動的?Ice Watch把我們面對的氣候挑戰具體化了,我希望人們去觸摸市政大廳廣場上的冰塊,從中受到一定程度的觸動。感知和身體體驗是藝術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們也可以充當社會變革的工具。我們都是‘全球化的我們’里的一分子,我們必須聯合起來一起行動,為我們的后代創造一個穩定的氣候環境。”奧拉維爾·埃利亞松說。
2015年,奧拉維爾又在巴黎萬神殿廣場做過類似的展覽。2018年12月,再次于英國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外展出,邀民眾見證融化過程。展覽從12月11日開始,直到所有冰塊融化之日結束。

地區:多個國家城市
推薦理由:過程即藝術,公共藝術形式不限,可以不受任何約束地進行創造。
2010年,一個叫做的Jasper Wong的藝術家、插圖師、館長,集結了一批同樣的年輕藝術家,在美國、法國、英國、日本、中國等多個國家的城市開展城市藝術文化活動——POW!WOW!,靈感即來自印第安的那個傳統節日,既暗示出這是一個多種文化元素集合的活動,也表達了對印第安傳統文化的敬意。他給POW!WOW!賦予了新的含義:藝術品傳達給受眾的沖擊力,POW!(嘭!)而受眾看到藝術品時即刻反應,WOW!“哇哦!”Jasper Wong想讓充滿活力的多種當代藝術走進大眾視野,形式不限,不受任何約束地進行創造,連喜歡玩捉迷藏的街頭藝術家們都被紛紛召喚,閃亮登場。
藝術季期間,幾十位藝術家在當地安營扎寨,一周內,為美國長灘最重要的街區增添了20多幅大大小小的畫作。先不論作品最終品質,過程即藝術。在藝術家們創作期間,一轉彎就可能撞見很藝術的場景:立在墻邊的高架、攤在道上的畫具、嘰哩哇啦地放著音樂好像20世紀80年代的錄音機以及路面上跟著音樂跳舞觀賞的游客或市民、半空中聽著音樂作畫的藝術家,一座城都沉浸在創作的歡樂中。
地區:德國柏林
推薦理由:來自公眾的強烈意愿引發的一場公共藝術運動,帶來別樣的思考。
每年的11月11日是一戰停戰紀念日,這一天標志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該紀念日同時也用于紀念在戰爭中英勇犧牲的戰士們。為了紀念戰士們的犧牲和奉獻,藝術家Paul Cummins和舞臺設計師Tom Piper用888246朵陶瓷罌粟花裝點在著名倫敦塔外圈干涸的護城河河床上。這些陶瓷罌粟花從塔樓外墻的一個窗口涌出,一直擴散到墻外的草地上,到處都是,在這座歷史遺址和現代市中心之間形成一道花海。該作品取名為《血染的土地和紅色的海洋》,由大量的紅色花朵組成,制作團隊邀請了超過8000名的志愿者參與這次作品的創作,作品中的每一朵紅色鮮花都代表著一名在戰爭中犧牲的士兵。作品為了給慈善機構募捐,罌粟花以每支25英鎊(約合244元人民幣)的價格出售。

地區:德國柏林
推薦理由:這組作品不僅是沖擊力的視覺標志,還喚起了公眾對和平的發聲。
這是一件專門為紀念柏林墻倒塌二十五周年而創作的公共藝術作品,由8000顆白色氣球組成的發光裝置構成。該裝置作品取名為“LICHTGRENZE”(邊界光),發光氣球將沿著曾經把這座城市分割成兩部分的分界線分布,作品總長約為15公里,且由Baude rfi lm和WHITEvoid聯手合力打造。該發光裝置作品不僅喚起德國游行者們手持蠟燭強調他們的和平意圖,并且作為一個充滿力量的視覺標志,象征著當年柏林墻的范圍以及期間居住在此備受折磨的人們。從空中俯瞰整件裝置作品,分界線從伯恩霍默大街延伸到國會大廈,再到勃蘭登堡門,經過波茨坦廣場和查利檢查站,穿過克羅伊茨貝格到東邊畫廊和Oberbaumbrucke大橋。

地區:Great Salt Lake, Utah, US
推薦理由:讓藝術作品參與大自然的變遷,用藝術重構荒野。
美國大地藝術家羅伯特·史密森(Robert Smithson)于1970年創作的藝術作品“Spiral Jetty”,位于猶他州大鹽湖的東北部,是一個用超過6000噸玄武巖和泥土創造而成的螺旋形防波堤。其實這件作品在創作兩年后就沉入了湖底,2002年突然又再度浮現在大鹽湖上,而原本黑色的玄武巖也已經被白色的鹽覆蓋,作品的形狀也因常年被沖刷而有所改變。這不也正是大地藝術的意義所在嗎?讓藝術作品參與大自然的變遷,用藝術重構荒野。
螺旋長450米,逆時針延伸到湖的深處。幾十年來,它已經和那里的紅藻花融為一體,“它的可愛螺旋像是人類向滄海桑田的地球小聲地打了個招呼”。正如羅伯特·史密森在完成這件作品時說的那樣“從創作至今,也許環境不曾改變,但它不會永遠不改變,我們拭目以待”。

地區:British Scotland
推薦理由:用藝術改造煤礦區,建造出一個真正具有啟發性的地標。
Crawick Multiverse礦區是鄧弗里斯和蓋洛韋區一個主要的土地修復和藝術項目,藝術家查爾斯·詹克斯(Charles Jencks)利用景觀藝術將之前的露天煤礦區進行改造,使它成為蘇格蘭一個約334畝(55英畝)的藝術圣地。這個世界級的藝術設計,將空間主題、天文主題和宇宙主題有機地融合在了一起,創造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地標性景觀,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愛好藝術和天文知識的人們。
在這片寬闊的土地上有多種天然材料,比如數以噸計的土壤,約2000塊的巨型巖石等,設計團隊利用這些有利條件在Dumfries & Galloway中心Nithsdale河谷的上方創建了一系列的藝術作品,一來可以振興當地的經濟,二來可以吸引更多的國際游客。該項目的管理工作是由Crawick藝術信托中心來進行的,該中心主要由場地周圍的當地受托人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