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婷,肖 華
(濟南市槐蔭人民醫院,濟南 250021)
慢性心力衰竭屬于各種心臟疾病終末期的共同結局,亦屬于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近年來,慢性心力衰竭的發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加重了患者的經濟負擔,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且多數患者合并焦慮和抑郁等不良情緒[1-2]。有研究指出[3],機體的脂代謝情況與情緒存在密切的相關性,長期處于焦慮、抑郁等狀態下的人群,其脂代謝異常的發生率顯著升高,可能會誘發高脂血癥的發生,因此諸多心力衰竭的患者多合并高脂血癥。
慢性心力衰竭屬于中醫學“心悸”“水腫”“喘證”等范疇,其病理基礎為各種原因導致的心氣虧虛,心力衰竭的病理產物為水濕、痰飲[4]。有資料指出[5],脂代謝異常也是誘發心力衰竭的危險因素之一,二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加重了病情,心力衰竭患者合并高脂血癥會對人體心室肌細胞產生刺激,增大心臟負荷,因此臨床上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脂血癥的治療中應以益氣活血、祛濕消痰、化濁降脂為主。芪參歸龍飲是本院自行研制的藥方,以黃芪、當歸、丹參為主要成分,內含荷葉、生山楂、地龍、人參、川芎、炙甘草等藥物,具有補腎固胎、養血止漏、大補元氣、補氣活血、養血斂陰、升陽舉陷的功效[6]。筆者采用芪參歸龍飲治療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脂血癥,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就診于本院的慢性心力衰竭并發高脂血癥患者98例為研究對象,根據數字表法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9例。對照組男27例,女22例,平均年齡(69.3±8.9)歲,體質量指數(BMI):(24.1±2.1) kg/m2;吸煙史24例;飲酒史19例;按照美國紐約心臟病協會(NYHA)標準進行心功能分級:Ⅱ級患者23例,Ⅲ級患者20例,Ⅳ級患者6例。觀察組男29例,女20例,平均年齡(68.9±7.1)歲;BMI:(23.8±2.4) kg/m2;吸煙史22例;飲酒史17例;按照NYHA標準進行心功能分級,Ⅱ級患者25例,Ⅲ級患者20例,Ⅳ級患者4例。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查同意。
參照2002年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7]中關于心力衰竭臨床研究中制定的標準和朱文鋒第六版的《中醫診斷學》[8]中對相關證型的辨證結合后進行辨證分型。
80>年齡≥60歲;符合心力衰竭中西醫的診斷學標準;不合并精神類疾病,能正確表達自己意愿;不合并腫瘤;均為首次接受住院治療;自愿參加本研究并對本研究具有知情同意權。
年齡>80歲;合并未糾正的瓣膜性心臟病和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治療前2個月內發生急性心肌梗死或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合并未控制的心律失常或活動性心肌炎患者;合并嚴重的肝、腎、肺功能障礙患者;合并嚴重感染患者;合并對治療藥物過敏的患者;不愿參加本研究的患者。
1.5.1 對照組 給予常規抗心力衰竭和降血脂治療,包括采用硝酸脂類、利尿劑、地高辛、β受體阻滯劑、轉換酶抑制劑進行抗心力衰竭治療,每晚給予患者1次20 mg阿托伐他汀鈣進行降血脂治療,治療周期45 d。
1.5.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芪參歸龍飲:黃芪30 g,當歸、丹參各20 g,荷葉12 g,生山楂10 g,地龍、人參、川芎、炙甘草各9 g,砂仁6 g,檀香、三七粉各3 g,每日1劑,分2次煎服,15 d為1個療程,共3個療程。
1.6.1 心臟相關指標 包括心率、平均動脈壓、心臟指數、超聲心動圖以及N-端腦利鈉肽前提(NT-proBNP)含量。心臟指數(l/min/m2)=[ 心率(次/min)×每搏指數(ml/m2)]/1000。超聲心動圖指標的測量采用心臟彩超機(美國GEE8),在標準坐式長軸切面測量左室舒張末期內徑 (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收縮末期內徑 (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 及左心室射血分數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
1.6.2 血脂、心肌肌鈣蛋白、骨橋蛋白含量 治療45 d后,于次日8~10時空腹取肘靜脈血5 ml,離心分離血漿,檢測血漿中的相關指標。采用貝克曼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脂水平,包括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的含量;按照Elisa試劑盒步驟檢測血漿NT-proBNP(心肌細胞)、心肌肌鈣蛋白(心肌細胞)以及骨橋蛋白(多種組織和細胞)含量。
采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9]進行評價。顯效:心功能改善>2級,心衰完全控制;有效:心功能改善>1級,心衰癥狀大部分減輕;無效:心功能為改善,心衰癥狀無明顯改善。有效率=(顯效+有效)/n×100%。

表1顯示,對照組患者心肺氣虛、氣陰兩虧、心腎陽虛、氣虛血瘀證、痰飲阻肺證和陽虛水泛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2顯示,觀察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3顯示,觀察組患者的TG、TC、LDL-C含量低于對照組,HDL-C含量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2組患者中醫辨證分型比較(例)

表2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表4顯示,2組患者的心率、平均動脈壓的差異無統計學差異,觀察組患者的心臟指數、LVESD與左室射血分數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NT-proBNP、LVEDD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3 2組患者血脂水平比較

表4 2組患者心臟相關指數和超聲心動圖比較[例(%)]
表5顯示,2組患者心肌肌鈣蛋白以及骨橋蛋白含量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5 2組患者心肌肌鈣蛋白以及骨橋蛋白含量比較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種復雜的臨床癥狀,屬于各種心臟病的嚴重階段,且其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在老年患者中尤為突出[10-11]。西醫臨床給予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脂癥患者硝酸脂類、利尿劑、地高辛、β受體阻滯劑、轉換酶抑制劑進行抗心力衰竭治療,阿托伐他汀鈣進行降脂治療。長期應用抗心力衰竭的藥物會誘發患者的腸胃不適、中毒癥狀以及心肌重構等不良反應[12-13]。本研究將芪參歸龍飲應用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脂的老年患者治療,提示其可以通過改善心肌肌鈣蛋白和骨橋蛋白的途徑改善心臟功能,提升臨床療效。
芪參歸龍飲方中重用黃芪為君藥,甘溫純陽,補氣健脾,使氣旺則血行、補氣以通痹。人參甘溫,歸經心脾,能補益心氣、安神益智,助黃芪補氣之效;當歸甘辛質潤,既善補血為補血之圣藥,又長于活血行瘀止痛兼以潤腸通便;丹參味苦微寒,主入心經,活血化瘀,兼能養血,與當歸合用使活血祛瘀而不傷血,上3味共為臣藥;佐以川芎辛溫,“血中之氣藥”,既能活血祛瘀又可行氣止痛,暢達氣血;血之運行,有賴氣之推動,方中又配檀香、砂仁辛溫芳香、行氣止痛以助血行,與臣藥丹參相伍,實為活血行氣之良方丹參飲;地龍性善走竄,長于通行經絡,合黃芪以增補氣通絡之功,協當歸、丹參、川芎以助活血祛瘀之效;生山楂性溫,入肝經血分,能通行氣血,活血祛瘀,化濁降脂;三七粉味甘微苦性溫,散瘀止血定痛;荷葉味苦性平,化濕醒脾;炙甘草甘平,補氣健脾,以增黃芪、人參健脾助運之力,脾氣健旺則痰濕自消;另能調和藥性,為佐使藥。諸藥合用,共奏益氣活血、祛濕消痰、化濁降脂之功。
有研究中指出[14],阿托伐他汀鈣不僅可以降低血脂水平,且可有效降低CPR水平,可以對慢性心力衰竭臨床癥狀達到較好的控制。但是長期使用硝酸脂類、利尿劑、地高辛、β受體阻滯劑、轉換酶抑制劑進行抗心力衰竭治療所帶來的副作用較多,且對心力衰竭和血脂所產生的作用也不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中醫采用辨證分型治療,心力衰竭合并高血癥患者有心肺氣虛、氣陰兩虧、氣虛血瘀、心腎陽虛、陽虛水泛、痰飲阻肺等癥狀[15]。研究數據指出[16-18],將芪參歸龍飲應用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脂老年患者的治療,可以有效降低骨橋蛋白含量以及心肌肌鈣蛋白含量。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古橋蛋白與心衰的發生和發展存在密切聯系。在心臟損傷刺激下,細胞內的骨橋蛋白含量升高,最終引起
心肌的適應性重構[19]。有研究指出[20-21],心肌肌鈣蛋白的高表達與心室重構和心功能亦存在密切聯系。心室重構是造成心室功能降低的主要原因,因此將芪參歸龍飲應用于心力衰竭合并高脂血癥患者的治療,是通過改善機體內骨橋蛋白的含量來提升患者的總體療效。
綜上所述,將芪參歸龍飲應用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脂老年患者的治療,可以有效地降低骨橋蛋白以及心肌肌鈣蛋白含量,提升患者的心功能,改善血脂水平,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