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頭中學慶祝建國70周年崇高行(上)"/>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文/盧鶴齡
“‘知黨史、尋黨源、感黨恩’的紅色之旅,使我們的心靈得到了一次崇高的洗禮,真正懂得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道理。今后,我們一定銘記歷史,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不斷發揚先烈們為信仰拋頭顱灑熱血的崇高精神,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讀好書……”

小記者與老紅軍交談
天臺縣坦頭中學創辦于1956年,秉承著“校舍可以古舊,但理念必須先進”的教學理念與“坦蕩人生、勇為頭雁”的校訓。于2016年5月成為北京走進崇高研究院授牌的“坦頭中學踐行基地”,在崇高研究院崇高思想的引領下,學校的“紅色傳承,走進崇高”系列活動如火如荼地開展。2017年3月,坦頭中學踐行基地被北京走進崇高研究院評為“走進崇高先鋒”,2018年12月被評為“走進崇高踐行基地”,筆者個人也榮獲“走進崇高先鋒”稱號。2019年,學校被評為臺州市國防特色學校,學校“紅星社”被評為天臺縣“十佳”社團,學校團委被評為臺州市先進團委。
在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學校就確立了“飲水思源走進崇高,紅色傳承筑夢中華”全年的慶祝主題,積極發動和組織師生參加征文、攝影、書法、歌唱、演講、祭奠烈士、校園小記者尋訪老紅軍和抗日老兵、“九一八”國恥教育等系列活動,引領同學們走進崇高、激揚崇高、傳承崇高,讓崇高思想和紅色基因根植在年輕一代學生的心中。
活著的老兵就是活著的歷史,活著的英雄就是活著的紀念碑。如今,我們天臺健在的老紅軍、抗戰老兵、解放戰爭老兵大都已是100歲左右高齡了。據統計,健在的老紅軍還有1人,新四軍還有3人,抗戰老兵還有40多人,浙東人民解放軍三五支隊老兵三州鄉還有3人(其他鄉鎮暫沒統計)。這些老兵當中,有許多老兵是我們小記者熟悉的,平時節假日我們經常帶著禮物去看望他們,向他們表達感恩之情,致以崇高敬禮。老兵們一往無前的革命精神、忠貞不渝的理想信念、無堅不摧的樂觀主義、鐵血抗日的民族忠義,是何等的崇高和偉大,我們年輕學生最需要傳承的,正是這種無私奉獻和全心全意為大眾謀幸福的偉大胸懷和崇高擔當。
新年伊始的春節期間,紅星社聯合新四軍研究會,組織學生們向老兵們拜年,聆聽他們講述當年的戰斗故事,向他們帶去新春祝福。桐柏宮鳴鶴觀有位健談的紅軍老奶奶,當年曾跟隨毛主席、周總理一起宣傳紅色革命;臨海有一位104歲的新四軍老戰士——天臺縣解放后首任縣委書記兼縣長、縣大隊長兼政委鄒逸老壽星;城關楊帆大廈,有一位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解放一江山島等數百場戰斗,至今手臂上還留有彈片的徐福正老英雄;城關新華巷還有一位見證過日寇兩次投降儀式的98歲抗日遠征軍袁祥彬老兵;城關赤城路還有一位百歲的通訊員朱圣炎老兵;城關福溪敬老院有一位當年身中數彈至今腦袋還有彈片的楊葉相百歲老兵;歡岙百丘當年志愿抗日至今腳上還留有彈片的朱豐元百歲老兵;南屏鄉大淡溪當年志愿抗日的呂祿卿百歲老兵;還有家住三州鄉嶺頭朱村的浙東人民解放軍游擊縱隊王炳煥(90歲)、王先榮(89歲)老兵……他們的崇高事跡無不感動著我們。國慶等節假日,我們學校將再組織更多同學去拜望。

抗日老兵徐福正向學生展示手臂上殘留的彈片

小記者學習紅軍長征精神,重走紅軍路

學校紅星社長茍勛勤,聆聽徐福正、袁祥彬、朱圣炎等抗日老兵的戰斗故事后特別感動,她表示:“我們感恩抗戰老兵,國難當頭,老兵們奮起反抗,英勇殺敵,無所畏懼,以個人的犧牲捍衛了民族的尊嚴,老兵的鐵血抗戰保家衛國的崇高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崇敬、學習和傳承,作為學生的我們,要珍惜現在美好的生活,發奮圖強,將來更好地報效祖國”。
為了激發學生們的愛黨愛國熱情,“激情紅五月”里,學校紅星社聯合坦頭鎮關工委,帶領中學、小學、高中小記者代表,赴嘉興南湖參觀學習,開展“弘揚紅船精神,爭做新時代墾荒人”主題教育,教育引導青少年自覺聽黨話,跟黨走,努力成長為擔當起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5月11日早上,大家興高采烈地乘車向日夜想念的革命圣地——南湖進發,經過3個多小時的車程到達南湖景區入口處旁邊的廣場上。合影留念后,大家隨講解員和導游乘“煙雨樓”的游船向湖心島開拔。
游船一步一步慢慢地向湖心島靠近。“看到了!看到了!……”同學們不禁興奮起來。“岸上有那么多人在拍照!那肯定就是我們魂牽夢縈的那艘‘紅船’——中共‘一大’的紀念船了。”紅船靜靜地停泊在岸邊,在湖光天色的映照下,顯得是那么的莊嚴和肅穆。
上了岸,一群人徑直來到紅船邊,用心體會著當年“一大”代表們開會的情形。“魂牽夢縈的南湖紅船啊!今天,我們真的來到了您的身邊,”大家說著激動了起來。“看見了‘紅船’,一種走進崇高的莊嚴神圣立刻在心中升起!”同學們自豪地說。他們在出發前又是看課本,又是上網查資料,把“一大”為什么選在嘉興南湖的“紅船”上繼續召開,查了個一清二楚。
講解員告訴我們,就是這艘“紅船”,承載了建黨偉業的厚重開篇,從此,中國革命的航船從南湖揚帆起航,將革命的星星之火灑向全國各地。大家一邊認真地聽著介紹,一邊選好角度,咔嚓咔嚓地留下了一張張珍貴的照片后,依依不舍地向紀念館進發。
紀念館里,一幅幅珍貴的照片、一篇篇翔實的史料、一件件先烈的遺物映入眼簾,這些文字、圖片、實物,生動地再現了歷史,同學們眼前仿佛浮現出了往昔那段崢嶸的歲月。展覽巧妙地運用了雕塑、場景、油畫、三維立體影像、多媒體系統、觸摸屏等新手法,利用聲光電等高科技的完美結合,為大家留下了神圣和崇高的印象。
依依惜別中,王詩琪同學說:“此次‘知黨史、尋黨源、感黨恩’的紅色之旅,使我們的心靈得到了一次崇高的洗禮,真正懂得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道理。今后,我們一定銘記歷史,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不斷發揚先烈們為信仰拋頭顱灑熱血的崇高精神,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讀好書。”同去的坦頭鎮關工委主任陳啟釵也鼓勵同學們弘揚紅船精神,努力學習,發奮圖強,爭做新時代的墾荒人。
每年的清明節,是學校弘揚愛國主義教育的大好時機,通過參加祭掃烈士墓,更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傳承愛國主義精神。今年的清明節,坦頭中學紅星社30多名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長途跋涉,來回50多公里,赴歡岙祭掃石瑞芳烈士墓和瓦窯烈士陵園。
一路上,同學們雄赳赳氣昂昂地向目的地進發,還不時唱起了《閃閃紅星》《映山紅》等革命歌曲,沿著蜿蜒曲折的山路來到第一個目的地——歡岙利民水庫尾端筆架山下的石瑞芳烈士墓前。祭奠儀式由團委書記楊斌老師主持,首先由學生代表向烈士敬獻花籃,師生向烈士默哀。隨后,楊老師介紹石瑞芳烈士的光輝事跡,號召同學們飲水思源,感恩先烈,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努力成為實現偉大中國夢的追夢者尋夢者圓夢者。最后,大家向石瑞芳烈士致以崇高敬禮并莊嚴宣誓。
祭奠石瑞芳烈士后,大家懷著崇敬的心情來到第二個目的地——歡岙瓦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學們首先在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前舉行祭奠儀式,深切緬懷為了保家衛國而英勇犧牲的先烈們。在紀念碑前,七年級紅星社社長陳佳欣發表激情演講,悼念在國難當頭奮起反抗,以個人犧牲捍衛民族尊嚴的英烈,向至今健在的抗日老兵致敬,號召同學們銘記歷史,勿忘國恥,崇尚英雄,立志報國。
隨后,師生們來到瓦窯革命歷史紀念館觀參觀展覽。一張張老圖片、一件件珍貴文物,把師生們帶回到當年跌宕起伏、波瀾壯闊的革命戰爭歲月。徐正益、李嘉瑩、陳靜等許多同學表示,通過參觀展覽,深深感受到了當年艱苦壯烈的場面,感受到了革命戰爭年代先烈們舍生取義的崇高信仰。最后,同學們紛紛拿出平時舍不得花的零用錢,投入募捐箱,支援老區紀念館建設。
參觀紀念館后,大家沿石階拾級而上前往瞻仰烈士陵園,并在烈士紀念碑前開展主題教育。紀念館館長向同學們追憶烈士光輝的戰斗故事,殷切希望同學們傳承紅色精神,樹立遠大理想,為祖國的強盛作出應有貢獻。紅星社宣傳部長王佳藝隨后發表聲情并茂的勵志演講,號召同學們傳承先烈的紅色基因,立崇高之志,做崇高之人,為中華民族之偉大復興而努力讀書,為實現祖國強盛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隨后,小記者團團長徐正益帶領同學們,在“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紀念碑莊嚴宣誓:飲水思源,緬懷先烈,繼承遺志,立志報國。

學生們向瓦窯烈士紀念館捐獻攢下的零用錢
為深入開展“追溯紅色記憶,弘揚墾荒精神”活動,7月1日,坦頭中學黨支部赴大陳島和椒江解放一江山島紀念館參觀學習,開展7月份主題黨日活動。本次活動的主題是“牢記初心使命、爭當黨員先鋒”。黨員們首先來到大陳島胡耀邦塑像前,面對黨旗重溫入黨誓詞。活動中,講解員首先介紹大陳島墾荒事跡:20世紀50年代,來自溫州、臺州的400多名青年墾荒隊員,響應團中央“建設偉大祖國的大陳島”的號召,登上戰后滿目瘡痍的大陳島,他們以滿腔熱情、沖天干勁,與駐島部隊一起開展戰天斗海的墾荒和建設事業,鑄就了“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大陳島墾荒精神”。學校黨支部書記要求黨員同志們珍惜今天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學習和弘揚大陳墾荒精神,把墾荒精神融入到日常的生活與工作中,努力為“質量校園、和諧校園、美麗校園”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緊緊圍繞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黨的建設偉大成就,結合實際,組織黨員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金點子”征集活動,強調在“暑假走訪,黨員先行”為主題的黨員志愿服務活動中,每一位黨員要時刻不忘初心,牢記“服務群眾”的崇高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