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奇葉
1925年2月6日,毛澤東回到自己眷戀的故鄉—_韶山時,正值春節之際,他利用家鄉走親訪友串門的習慣,廣泛深入群眾,進行思想動員。根據當時農民的認識水平,他常常打一些諸如“一根筷子容易斷,一把筷子折不斷”生動形象而又淺顯的比喻,啟發農民的階級覺悟,號召他們團結起來,同土豪劣紳和帝國主義作斗爭。在此基礎上,他又因地制宜辦起了數所農民夜校。既教農民識字學文化,又向他們宣傳革命道理。后又建立秘密農民協會,開展了平糶阻禁和奪取教育權等一系列有效的斗爭。
6月中旬的一天晚上,農會骨干龐叔侃、毛新梅、李耿侯、鐘志中和共產黨員毛福軒相繼來到上屋場毛澤東住的閣樓上,如豆的油燈輝映著他們激動的臉。面對鮮紅的黨旗,幾條精壯的漢子莊嚴地舉起了右手,一字一句地跟著毛澤東念完入黨誓言。隨后,毛澤東鄭重宣布:隸屬中共湘區委員會的中共韶山特別支部成立,黨支部的秘密代號為“龐德甫”。從安源煤礦奉命回鄉協助毛澤東開展農民運動的毛福軒擔任了第一任書記。
黨支部成立后,韶山的農民運動迅速高漲,更加蓬勃發展,出現了“一切權力歸農會”、“農協會員漫山遍野,梭鏢短棍—呼百應”的可喜局面,很快成為湖南農民運動的中心地帶之一。
8月28日,毛澤東離開韶山赴廣州領導全國農民運動。他在故鄉播下的革命火種此時也越燒越旺:11月成立湘潭縣特別區農民協會;12月成立湘潭縣第一區(銀田)農民協會。韶山特別支部在斗爭中迅速發展壯大,相繼建立了7個分支部,有黨員110多人,12月成立中共韶山總支委員會,次年初又改為中共湘潭韶山特別區委會并成立了中共湘潭縣第一區委員會……
(責任編輯:亞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