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網
“民族品牌”是近年來不少企業對外宣傳愛打的一張牌,即用“民族的”關鍵詞勾連起用戶、公眾的情感認同,從而對該企業及其所產生的產品產生強烈的信任感。但其實,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中國經濟產業日漸國際化,民族品牌的內涵與外延也在發生變化。在全球化的今天,民族品牌崛起靠的應該以用戶權益為重,確保產品質量,不做浮夸虛假宣傳。
空調企業經過改革開放的多年洗禮,在公開、透明的市場環境下與其他國家品牌競爭,并贏得了中國乃至世界領域更多市場份額,不在于其姓“中”,而在于達到甚至趕超國際一流標準的產品品質。因此,企業一定要回歸責任底線,尤其是在其品牌或產品陷入質量爭議時,強行捆綁“民族大義”,也未必能獲得理性成熟的消費者認可。誰立足長遠、尊重規則,誰才有資格稱民族品牌;誰鼠目寸光、投機取巧,則必將被市場無情淘汰。這才是“民族大義”原本的含義。
【小編說】
企業之間的競爭,就應當直接擺在桌面上公開進行,而不是背后使陰招。格力這樣公開實名舉報奧克斯,也并不僅僅是企業與企業的競爭,還是企業對于道德的選擇。對于企業來說,并不是能達到國家標準就算了,而應該做到國家標準只是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