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登 許金芳
【摘要】目的:觀察血漿B型利鈉肽(BNP)水平評估慢性心衰(CHF)患者病情及預后的應用效果。方法: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96例CHF患者(CHF組)與參與體檢的80例健康者(對照組)均進行血漿BNP檢測,同時,出院后隨訪觀察1年內CHF患者的預后情況。結果:對照組血漿BNP水平低于CHF組(P<0.05),CHF患者血漿BNP水平隨心功能分級的增加而升高(P<0.05)。CHF患者出院前復查BNP<110pg/ml者1年內的再住院率、死亡率為7.58%和4.55%,低于BNP≥110 pg/ml者的26.67%和20 00%(P<0.05)。結論:檢測血漿BNP水平可為CHF患者的病情及預后評估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慢性心衰;B型利鈉肽;預后評估
【中圖分類號】R54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7X(2019)17-0050-01
臨床上,慢性心衰(CHF)的住院率、病死率較高,為有效延緩患者病情的進展惡化,實現早期診治尤為關鍵。B型利鈉肽(BNP)是心力衰竭診斷的最佳標志物,對CHF疾病的診斷及預后評估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本研究對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CHF患者進行了調查,通過血漿BNP水平的檢測,進一步分析了CHF病情及預后評估中血漿BNP水平的應用效果?,F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96例CHF患者設為CHF組,男52例,女44例;年齡48 80歲,平均(61.8±7.5)歲;心功能分級:Ⅰ級31例,Ⅱ級29例,Ⅲ級22例,Ⅳ級14例。另外,同期選取80例健康體檢者設為對照組,男44例,女36例;年齡45-80歲,平均(62.2±6.9)歲。經統計學檢驗,兩組一般資料的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
受檢者清晨空腹抽取外周靜脈血3ml,在EDTA-K2抗凝管中搖勻后進行離心處理,分離血清,采用全自動免疫化學發光分析儀測定血漿BNP水平。記錄對照組、CHF組血漿BNP水平的檢測結果,并對比CHF不同心功能分級患者的血漿BNP水平。此外,出院前復查CHF患者的血漿BNP水平,按照BNP≥110 pg/ml或<110 pg/ml進行分組,隨訪統計1年內CHF患者的預后情況。
1.3統計學處理
軟件SPSS 22.0處理研究數據,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說明數據對比存在顯著性差異。
2.1血漿BNP水平的檢查情況
對照組血漿BNP水平為(45.2±11.4)pg/ml;CHF組血漿BNP水平為(699.5±312.8)pg/ml,心功能分級Ⅰ級、Ⅱ級、Ⅲ級、Ⅳ級患者血漿BNP水平分別為(326.1±55.8)、(556.4±70.9)、(996.4±100.5)、(1381.7±160.6)pg/ml。CHF組血漿BNP水平高于對照組,CHF患者血漿BNP水平隨心功能分級的增加而逐漸升高,對比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
2.2預后情況
CHF患者BNP<110pg/ml者66例,再住院5例(7.58%),死亡3例(4.55%);BNP≥110pg/ml者30例,再住院8例(26.67%),死亡6例(20.00%)。BNP<110pg/ml者再住院率、死亡率低于BNP≥110pg/ml者,二者對比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
BNP含量與神經激素調節系統狀況、呼吸困難、心室壓力等密切相關。BNP在CHF發作時,主要由心室細胞分泌,在CHF病情的進展中,BNP發揮著拮抗交感神經系統及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活性的作用。臨床認為,CHF患者的心臟容量負荷會導致心肌細胞受到牽張,BNP也會不斷分泌,而釋放入血的BNP使其在血液中的含量明顯增高,即可對CHF患者心功能損傷或衰竭狀態進行反映。因此,血漿BNP水檢測一定程度上能夠作為CHF診斷的參考依據。本研究對照組血漿BNP水平低于CHF組(P<0.05),CHF患者BNP水平隨心功能分級的增加而升高(P<0.05),說明CHF患者的血漿BNP水平較正常人群異常升高,且血漿BNP水平的升高與CHF患者的心功能分級呈正相關。所以,血漿標志物BNP可作為反映CHF患者病情狀況的重要指標。此外,本研究也對CHF患者的預后情況進行了分析。BNP水平與心衰存活分數顯著相關,血漿BNP水平每升高100ng/L,CHF病死的風險就會增加35%。本研究按照出院前的BNP≥110 pg/ml或<110 pg/ml的標準進行分組,發現BNP<110 pg/ml者的再住院率、死亡率低于BNP≥110 pg/ml者(P<0.05),與相關文獻報道的結果相近,提示BNP水平也是評估患者預后情況的可靠指標。
綜上所述,血漿BNP水平在CHF患者病情及預后的評估中發揮著重要作用,BNP水平越高,CHIc患者的病情及預后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