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寧
【摘要】在中醫學專業中,中醫診斷學是一門特殊課程,知識跨度大,既有基礎知識,也有大量的臨床實踐,在基礎知識上,是由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構成,對學生辨證思維能力、問題解決能力都有嚴格要求。本文針對中醫診斷學實訓課教學的目的與設計方式做出闡述,并探討具體的教學創新策略。
【關鍵詞】中醫診斷學;實訓課教學;創新策略
【中圖分類號】R-4;6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7X(2019)17-0310-01
《中醫診斷學》是以四診訓練為重點的實踐性課程,其中,又以問診信息獲取為主,涉及主訴、患者情況、個人生活史、既往史、現病史、家族史、婚育史,在面對患者時,很多學生不知道如何問診,不是詢問太簡單,就是思維混亂。為了提升學生的問診能力,需要根據教學要求來開展實訓課程。
通過實訓教學,能夠為學生營造出真實的臨床氛圍,從而鍛煉他們的中醫辨證思維,掌握四診方式,通過實訓教學,能夠改變傳統枯燥乏味的理論教學模式,將理論和實踐內容結合,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實訓教學也有特定的步驟要遵循,首先,要為學生布置實訓內容,介紹實訓任務的要求和步驟,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負責主動探究、尋找問題,由教師來總結、分析,指出學生實訓中的問題,加以改進,培養學生的辨證思維能力。
1.編制實訓思維導圖
實訓課程能否順利開展,關鍵取決于學生在理論課程的學習上有沒有扎實掌握相關知識點,在實訓環節中,常常遇到這樣的問題:有的學生自制力差,在實訓課前,很少對理論知識進行復習,對于簡單的問題還答的上來,對于難度較高的問題,就一問三不知了。針對這一情況,在實訓環節,即可為學生繪制思維導圖,幫助他們提綱挈領的來復習以往所學的理論知識,用發散性思維來分析問題,如果只是簡單讓學生進入實訓,由于理論知識不扎實,他們往往會出現抵觸心理,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厭學情緒,長此以往,會導致實訓課程陷入了惡性循環。
2.實訓角色的科學分配
在實訓課堂上,需要為學生科學甄選病例,并將學生劃分出小組,每個小組人數控制在5到6人左右,分別輪流扮演患者、醫生、陪診者,全程參與案例的解決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要求大家盡可能按照自己的角色來調整語言表達,盡可能符合臨床實際情況。在“患者”就診后,為“醫生”留出10到15分鐘時間詢問病情,并一起討論來寫出病例,給出診斷結果。最后,由教師將各個小組的成果匯集起來,進行統一總結、評價,肯定學生的成果,指出其中的問題。
3.PBL教學法的應用
PBL教學法是以問題為主的教學方式,與小組團隊之間息息相關。PBL教學法打破了傳統實訓環節滿堂灌的低效傳輸模式,將教師為主轉化為以學生為主,其中,學生為主體,學生的自主學習、團隊合作是核心,教師不再是為學生傳授知識的唯一人員,而是學生知識構建過程的咨詢者,應用PBL教學法,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創新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文獻查閱能力均能夠得到顯著提升。實踐顯示,PBL教學法在實訓教學中的應用效果遠遠優于傳統教學模式,對于學生學習興趣、自學能力以及交流溝通能力的鍛煉,都具有積極意義。按照中醫診斷學的知識點,要求學生以團隊為基礎,借鑒億圖圖示專家軟件,讓學生結合聲音、圖片、病案、脈象等來判斷出疾病的證候。目前,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在中醫診斷學教學中推行PBL教學法,也受到了大量學生的喜愛,但是,該種方法的應用還存在一些問題,還需要在問題設計等方面來不斷改進。
4.標準化病人法的應用
標準化病人法又被稱之為病人指導者,應用標準化病人法,學生對于個人史、既往史、主訴、婚育史、家族史問題問診準確率大幅提升,通過這種方式,也能發現學生在溝通、互動環節存在的問題,并為他們提供指導。對于,在實訓環節,需要對學生予以系統的培訓,讓他們掌握標準化病人的擔任方式,以此來還原真實的病情,再將該種方式投入實訓環節,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5.課后碎片化教學的開展
實訓活動不僅要在課堂上進行,還要將其延伸至課后,通過碎片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接受更多的知識內容,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為學生的碎片化學習提供了無限可能。根據中醫診斷學的教學特點,可以借助番茄表單、問卷星等工具,來為學生制作習題試卷,引導學生來重溫實訓環節的各個細節。鼓勵學生在每一次的碎片化學習完成后,在微信上打開,記錄自己的學習進度,定期來回顧、總結、分析,提高實訓教學的質量。
6.教學評價模式的創新
科學的教學評價模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加全面、系統的掌握所學知識,以往單一的考試考核法,難以適應當前中醫診斷學的教學要求,為了更好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在教學評價模式的改革上,要致力于提升學生參與積極性,并將重點放在幾個層面:①能熟練應用中醫四診開展病理信息和生理信息采集工作;②掌握四診在案例中的應用方法;③能夠繪制出四診思維導圖。評價模式采用閉卷考核與教師考評相結合的方法,旨在幫助學生夯實知識體系,提高他們的知識應用能力。
通過中醫診斷學實訓課堂的開展,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辨證思考問題的能力,在實訓教學上,要將其與理論教學內容相結合,合理搭配小組,對小組成員進行科學分配,積極推行案例教學、PBL教學、標準化病人等實訓方式,并將實訓內容從課堂內延伸至課堂外,改革傳統的考評方式,讓中醫基礎教育能夠更好的為中醫臨床科研和實踐工作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