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也曉曉
相交八年的好友勸我“別回頭”,她說過去的就過去了。
但我實在死心眼,喜歡盯著過去的苦痛、喜樂和輝煌。
我曾無畏無懼地獨自做出了許多選擇,有些選擇產(chǎn)生的后果,說完全不會失落,不會感到挫敗,那肯定是假的。
小升初時,我拒絕了父母的建議,執(zhí)意去了一所“升學八連霸”的中學。離家千里又無依無靠的我,剛到學校那一晚就躲在墻角暗自流淚。忽然想起母親那句“你到時候別哭著要轉學”的話,又感覺自己沒臉哭下去,把眼淚硬生生地憋了回去,胡亂擦了把臉,就進教室開始上晚自習。
如果把我的學校比作一臺電腦,那么它作為一名成績“霸主”,所安裝的軟件都是最新款最高級的,但它的硬件卻是最低配的。
看著寢室樓下的露天“食堂”,怎么也排不好隊的同學,寢室不遠處“砰砰”作響的“搶水大軍”……
初來乍到的我蒙了,此般景況,遠超乎想象。
還記得同村的王家姐姐曾皺著眉頭告訴我:“學校條件很差,春夏秋冬都沒熱水。”那時我只是挑眉,拍著胸脯說自己能熬過去:“不就是洗涼水澡嘛,忍忍就習慣了。”
但我沒想到,這所學校會讓身材瘦小、一心遵守老師“講文明”教誨的我如此手足無措。那天晚上,別說涼水澡與我無緣,就連殘羹冷炙我都沒能吃上。
12歲不到的我,空有滿腹委屈卻不知與何人說,只能跑到教學樓后面的墻角下慘兮兮地大哭了一場。
這事兒,至今我都沒敢告訴母親,怕她會又想哭又想笑地看著我。
姑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在我的初中生涯便得到印證了,我以全縣前50名的成績考上了我們縣里最好的一所高中,還拿了人生第一筆獎學金,3000元,這于我而言是一筆巨款,自豪的我,忍不住跑到母親跟前炫耀。
母親摸了摸我的頭,笑容好像藏著什么。
此后,我的選擇他們從未干涉。不過,以我的脾氣性格,就算他們想干涉,我也會用千百種理由去說服他們。
我的高中生涯,說繁也簡,稱咸也淡,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本本分分的“乖乖女”,唯一做出的兩次叛逆之舉是在高二。
一次是偷食語文老師口中的“青蘋果”,在高二暑假的夏夜,和喜歡許久的男生談了一場連手都沒牽的戀愛。
另一次是愛上寫作的我“不務正業(yè)”,故意忽略數(shù)學成績斷崖式的下滑,日日“寵幸”語文不可自拔,把分數(shù)不高的數(shù)學試卷藏在讓我成為單科王的語文試卷下方,就這樣執(zhí)迷不悟地任語文將高三大部分時間吞食得干干凈凈。直到高考成績出來,我才不得不面對事實,任憑失落感和挫敗感在心里生根發(fā)芽。
回顧三年前高考那天的記憶,有點害怕的我認真地檢查文件袋,生怕弄丟了準考證。
家人對我的高考很是重視,姑姑甚至給我買了兩套新衣服,說什么穿新衣服能提高幸運度。雖然我從沒聽說過這樣的歪理,但心想若是這樣能被高考眷顧幾分倒也不錯,便高高興興地穿著新衣服奔赴考場。
考前,有些緊張的我們在一間平房樓上閑扯聊天,平房下面是一條馬路,時而有幾輛車子緩行經(jīng)過。同桌可能太緊張,不小心把文件袋弄掉下去了,氣氛一下子就緊張起來,小團體里唯一一個男生平時冷靜得很,這下卻慌了,抬腳就想跳下去撿。
“瘋了啊你,這么高,不想考試了?”我攔住他,“這會兒應該會有人經(jīng)過,讓他幫咱們。”
沒過多久,一個騎電動車的小哥從下面經(jīng)過,我們齊聲喚他幫忙。他說他本想戲弄戲弄我們,“瞧你們著急的,就是一場小考試,莫怕莫怕。”他邊安慰我們邊下車,把文件袋撿起拋了上來。看著不停道謝的我們,他笑得很開心,臨走時,抬頭說了聲“加油啊”。
那一瞬,我感受到了來自世界的善意。
還記得去年高考那天,大學老師語重心長地說了句“每年這個時候,人們開車都不會鳴笛。”他趁機給我們灌了碗雞湯,說只有尊重別人,人家才會尊重自己。
我高考那幾日住在姑姑家,過著皇帝般的生活,被好生照料著。那幾日,鄰居家甚至不準他兒子玩游戲,弄出點動靜就會說他幾句。
那時只顧著自己的我并沒怎么在意,現(xiàn)在想起,突然深覺感動。
高考成績出來后,發(fā)現(xiàn)比預計的差了許多,填報志愿時沒多考慮,并沒有多想當醫(yī)生,只因為中醫(yī)是傳統(tǒng)文化,就填了省外的一所中醫(yī)藥大學。家人們知道后,對我做出的決定很是滿意,他們都說:“女孩子以后出來當個醫(yī)生也能光耀門楣了。”
從家到學校要坐快15個小時的火車,那時我17歲,父親提議要送我,我說我不要,任他們講多少花季少女被騙的新聞都不動搖,一個人拖著行李箱去了合肥。
不讓父親送,其實是因為我深知跑這么遠距離太折騰,勞神還傷財。
大一大二,我鉚足了勁兒,進學生會,競選班干部,有活動就參加,考高分……大二下學期我開始考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花了一年的時間才想明白自己不能放棄寫作,但在醫(yī)生和寫作兩者間徘徊不定,以至于拖到今天還沒有定下心思。和大多數(shù)人一樣,我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但覺得要將學了這么久的專業(yè)荒廢,又實在可惜。有時甚至會想如果當初學的不是這個專業(yè),應該就不會這么難抉擇了吧。
初中的輝煌,高中的歷練,還有做出的那三個選擇,任憑我如何回憶,沒一個是能帶到當下的。
我只能且珍惜,每個此時此刻;且慎重,每個會改變未來的選擇。
愿你們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