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友芳 冉勝祥 李鵬
【摘要】目的:評價康復治療結合玻璃酸鈉關節腔注射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疼痛程度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70例(2017年5月至2018年9月),隨機分為康復治療的對照組(35例)與康復治療結合玻璃酸鈉關節腔注射治療的觀察組(35例),觀察患者治療效果及疼痛程度。結果: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VAS評分低,P<0.05。結論:給予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康復治療結合玻璃酸鈉關節腔注射治療,能提高患者治療效果,減輕疼痛感,值得借鑒。
【關鍵詞】康復治療;玻璃酸鈉關節腔注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疼痛程度
【中圖分類號】R68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7X(2019)17-0099-02
當前,人們健康意識越來越高,常通過運動及健身的方式提高自身健康。在運動過程中,膝關節比較容易受到損傷,會加大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發生率,患者常表現為膝關節腫痛、疼痛等癥狀,必須給予患者有效的治療措施。本文選取我院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損傷患者70例,評價康復治療結合玻璃酸鈉關節腔注射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疼痛程度的影響。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70例(2017年5月至2018年9月),隨機分為對照組(35例)與觀察組(35例),對照組男、女為21例、14例,年齡20至57(39.18±3.19)歲,病程2至8(5.28±1.35)h,觀察組男、女為20例、15例,年齡19至56(38.26±3.45)歲,病程2至8(5.11±1.26)h。一般資料對比,P>0.05。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康復治療,①對患者進行按摩,采用多關節等速極力訓練對膝關節的屈伸肌肉群進行功能訓練,有向心及離心收縮肌肉,1天5組,1組5次,隔1天訓練1次,每組之間休息5min。髖關節外旋運動時,患者取仰臥位,股部環繞彈力繃帶,用肘部支撐身體,彎曲膝關節,并分開腿部。患者俯臥位進行伸膝訓練,患側肢體腳踝部系彈力繃帶,用手拉緊,緩慢拉動彈力繃帶,伸展膝關節。②采用一次性無菌針灸,患者取坐位,消毒針刺部位,平補平瀉,針刺1至1.2寸,留置30分鐘,1天1次,穴位為內外側膝眼、梁丘、陰陵泉、鶴頂、足三里。
在對照組基礎上,觀察組給予玻璃酸鈉關節腔注射治療,患者屈膝90。,髕骨下兩側或內側間隙穿刺,回抽無血后注射玻璃酸鈉2.5ml,抽取關節腔積液再注射藥物,壓迫止血3min,為使玻璃酸鈉分布均勻,患者需要在注射藥物后活動膝關節,1周1次,治療4周。
1.3觀察指標
治療效果:治愈(關節腫痛等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活動正常)、顯效(關節腫痛、壓痛等有所緩解,活動基本正常)、有效(患者存在腫痛感覺,活動有所恢復)、無效(臨床整張無變化,活動力沒有恢復);疼痛程度:視覺模擬評分量表(VAS),評分低即疼痛感輕。
1.4統計學方法
SPSS20.0,計量數據、計數數據分別表示為均數±標準差、百分率分別用t、X2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1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97.14%,高于對照組82.86%,P<0.05,見表1。
2.2疼痛程度對比
治療前,兩組VAS評分對比,P>0.05,治療后,觀察組VAS評分(2.31±1.15)分,與對照組相比,P<0.05,見表2。


在體育活動中,可能會出現膝關節損傷引發炎癥,臨床癥狀有膝關節活動范圍受限、疼痛、腫脹等,對患者正常生活造成影響,減弱或喪失患者正常活動能力,不利于患者身體健康。本文結果中,觀察組治療有效率97.14%,高于對照組82.86%,P<0.05,治療前,兩組VAS評分對比,P>0.05,治療后,觀察組VAS評分(2.31±1.15)分,與對照組相比,P<0.05。本文給予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康復治療結合玻璃酸鈉關節腔注射治療,玻璃酸是一種黏多糖類物質,由關節滑膜B細胞分泌,主要成分為透明質酸,是關節腔內重要的潤滑劑。玻璃酸鈉注射液在膝關節功能改善方面具有積極作用。針刺患側肢體內外側膝眼、梁丘、鶴頂、足三里、陰陵泉穴位,有利于膝關節局部組織細胞代謝,具有擴張血管的作用,改善循環,增加膝關節血供,有利于關節面的修復,較好的重建膝關節周圍肌肉與韌帶功能,維持關節穩定性。
所以,給予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康復治療結合玻璃酸鈉關節腔注射治療,能提高患者治療效果,減輕疼痛感,具有應用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