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芮理 陳柳青
【摘要】涼血五花湯是趙炳南老先生臨床具有代表性的方劑,常用于治療偏身體上半部的血熱性皮膚病,如粉刺、盤狀紅斑狼瘡、酒糟鼻、多形紅斑等。本文從本方在酒糟鼻方面的臨床應用結合現代藥理方面的研究結果加以介紹,為讀者提供臨床思路。
【關鍵詞】涼血五花湯;酒糟鼻
【中圖分類號】R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7X(2019)17-0105-02
涼血五花湯,出自《趙柄南臨床經驗集》,為趙老基于其長期的臨床經驗所創建,組方包括紅花、雞冠花、凌霄花、玫瑰花及野菊花等五種花卉類中藥。根據取象比類的思維,花性輕清上揚、藥性向上,故可用于治療身體上部尤其是頭面部疾病。方中五味花卉類藥物藥性偏涼,故可用來治療辯證為血熱血瘀,熱毒壅盛的紅斑性皮膚病。常見的包括:粉刺,酒糟鼻,風瘙癢,癮疹等。
近年來由于生活壓力增大,化妝品市場及醫學美容市場持續發展,酒糟鼻的發病率持續升高。患者多表現為面中部潮紅,同時伴有面部瘙癢或輕度腫脹。病程長者可見鼻部粗大或伴有贅生物。患者自覺焦慮、抑郁,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查體可見面部毛細血管擴張明顯,皮脂分泌旺盛,皮溫可輕度升高。部分患者面部毛囊蟲較正常人明顯增多。
酒糟鼻病因復雜,病程時間長,發病率較高。現代醫學多外用溴莫尼定、甲硝唑凝膠,或聯合口服抗生素等治療。也可結合強脈沖光、脈沖染料激光等物理治療。但上述癥狀仍可反復發作,且常伴有心煩、易怒、咽干、口渴、二便改變等系統癥狀。此時如加入中醫藥治療,往往可以取得比較好的療效。現列舉兩則驗案如下。
1.患者,女,48歲,家庭主婦。主訴:面部遇熱則自覺灼熱、瘙癢三年余。患者訴三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面部陣發性瘙癢有蟻行感、灼熱。溫度變化明顯、進熱食、情緒激動時加重。病情緩慢進展,現發展至輕微溫度變化即可誘發灼熱感,自覺瘙癢難耐,持續數小時不可緩解。刻下:面中部可見紅斑,境界不清,伴明顯毛細血管擴張。自覺納差、口干、胸中憋悶,小便可、大便溏,舌紅,苔薄黃,脈弦。診斷:酒糟鼻。辯證屬濕熱血瘀,治以清熱涼血。以涼血五花湯為主方增減。處方:
藏紅花15g、雞冠花15g、凌霄花15g、玫瑰花15g、野菊花15g、柴胡10g香附6g、桂枝10g、牛膝6g、甘草6g。14劑,小火水煎,日一劑。
佐以冷敷、局部梅花針扣刺放血,待傷口恢復后外用甲硝唑凝膠。
2周后復診:面部紅斑及毛細血管擴張減輕,自覺灼熱及蟻行感減輕。繼續前方醫治。
2、患者,女,43歲,服務行業。主訴:面部紅斑水腫1月余。患者自訴面部既往有外用糖皮質激素史,停用后面部偶有潮紅、瘙癢。一月前出游暴曬后面部出現紅斑、水腫,不能消退。自覺面部灼熱、腫脹,伴心煩、易怒、大便干。刻下見面部彌漫性水腫發紅,境界不清。診斷:日曬瘡。辯證屬血熱毒蘊,治宜清熱涼血,解毒消斑。以涼血五花湯為主方加減。處方:
紅花10g、雞冠花15g、凌霄花15g、玫瑰花15g、野菊花15g、青黛5g、板藍根6g、白頭翁6g、白茅根6g、甘草6g。7劑,水小火煎,日一劑。
佐以冷敷、局部梅花針扣刺放血治療,矚避免接觸一切光敏性物質。
復診:面部紅斑消退,水腫及灼熱感明顯減輕。繼續前方醫治。
酒糟鼻,相當于現代醫學的玫瑰痤瘡,多見于35-49歲左右的中年女性。此階段的女性易下焦陰虛、上焦陽亢。上焦虛火,自覺口干、潮熱、易漢出;下焦虛寒,畏寒、肢冷、大便溏。反映在面部則為自覺發熱不定時,偶伴瘙癢,情緒抑郁。與現代醫學的“圍絕經期綜合征”有一定聯系,多由體內性激素波動或減少所致。本文中第一位患者,自覺面部灼熱、瘙癢嚴重,同時伴有畏寒、大便溏的癥狀,提示屬于上熱下寒證,故加用柴胡、香附疏肝理氣,桂枝溫通,牛膝引虛火下行。使五花清火之力稍減,不至損傷中陽。又可起到清熱涼血的作用。第二例患者面部潮紅、水腫明顯,發病較急。故加用青黛、板藍根、白頭翁、白茅根涼血消斑。只服七日,待觀察療效后再調整,若起效則可減少用量。
涼血五花湯味少而精。五花在現代藥理學方面皆有研究顯示其具有一定的抗炎、抗氧化作用。紅花臨床上常用于跌打損傷、月經不調、胸痹心痛等辯證屬血瘀之癥。逢增潤利用L9(33)正交試驗設計提取了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藏紅花花瓣總多糖,發現其對DPPH和·OH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率,具有一定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凌霄花辛、微寒,活血涼血祛風。賀玉琢發現其提取物可以改善致敏小鼠血液循環,降低其血流量。雞冠花甘澀、涼,收斂止血。張允菲發現雞冠花正丁醇提取物可顯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腫脹,說明其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現代醫學研究發現玫瑰花其具有抗氧化活性、抗菌等作用。薛鵬發現玫瑰花水溶液玫瑰細胞露具有一定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DPPH抗氧化活性、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野菊花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蘇冀彥發現含有野菊花超臨界CO2提取物的復方野菊花抗感軟膠囊對改善小鼠耳部毛細血管擴張、腫脹有明顯療效。五花合用,共治血熱血瘀、熱毒壅盛的紅斑性皮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