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標準化護理策略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機械取栓綠色通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我院選取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機械取栓綠色通道中的治療患者90例,在2016年3月份到2018年3月份予以隨機數字表法的形式劃分為對照組(45例,常規護理)和觀察組(45例,標準化護理策略),對比兩組的護理質量、急救反應時間和護理滿意度。結果:在護理質量、急救反應時間和護理滿意度方面進行比較,觀察組的各個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呈現的差異化顯著,符合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機械取栓綠色通道中,應用標準化護理策略十分必要,能促使護理工作更標準,為患者的后期治療奠定基礎,也適合臨床上的廣泛推廣。
【關鍵詞】標準化護理;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機械取栓綠色通道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7X(2019)17-0132-02
1.1臨床數據資料
在2016年3月份到2018年3月份我院選取了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機械取栓綠色通道中的治療患者90例,予以隨機數字表法的形式劃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為45例。
納入標準:患者的臨床資料完全;存在的護理記錄完整。
排除標準:轉院患者;病案資料不全患者;精神疾病患者。
對照組:男性為30例,女性15例,最小年齡42歲,最大年齡83歲,中位年齡(54.23±2.12)歲。
觀察組:男性為31例,女性14例,最小年齡43歲,最大年齡84歲,中位年齡(54.24±2.13)歲。
經過對照組和觀察組的比對,發現患者的基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但可比價值較高。
1.2方法
對照組:常規護理方法。
觀察組:標準化護理策略。具體措施如下:
第一,分析出患者護理質量評價指標。在護理管理人員積極引導下,成立護理質量評價小組,并且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分析患者的疾病特點、質量評價標準等,結合實際給予調整,促使護理質量評價標準的形成。
第二,標準化策略的實施。在標準化體系形成下,對護理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引導他們掌握護理質量評價指標、具體的準則標準、管理方法等,基于多媒體的方式給予演示。同時,要對患者的就診綠色通道進行掌握,加強各個綠色通道標識的分析。在對患者進行靜脈溶栓的時候,要加強藥物的使用、并發癥產生情況的分析。還需要對急救護理措施、搶救方案等有效掌握,結合實際進行培訓,具體的培訓內容需要更為全面和具體,以突出其中的重點。還需要對患者、家屬的心理狀況進行分析,確保在疾病掌握基礎上能滿足一定的質量標準。
1.3效果指標
在對患者的護理質量考核期間,總分為10分,在基本護理、物品準備以及病情觀察方面予以考核。對于急救反應時間的比較,通過節段式時間分割比較。在護理滿意度分析中,主要劃分為滿意、一般和不滿意三個維度,滿意度為滿意+一般的百分比。
1.4統計學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所有的信息均采用SPSS21.0軟件進行處理。尤其是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考核情況、急救反應時間和護理滿意度,均分別執行t數值檢驗和卡方檢驗,以此來判斷統計學研究意義符合為p<0.05。
2.1患者的護理質量考核
如表1所示,觀察組患者在基本護理、物品準備以及病情觀察方面的考核分數高于對照組的基本護理、物品準備以及病情觀察方面的考核分數,兩組經過比較,呈現的差異十分顯著,符合p<0.05的意義。

2.2患者的急救反應時間
如表2所示,觀察組患者的急救時間反應普遍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后的差異化顯著,統計學意義存在(p<0.05)。

2.3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如表3所示,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3.33%,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77.77%。觀察組患者指標高于對照組,組間呈現的差異化明顯,符合p<0.05的統計學意義。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因為灌注時間延誤和臨床不良癥狀的發生,不利于后期的康復治療,會嚴重增加并發癥。所以,給予標準化的護理策略,能加強不同內容的控制,嚴格控制護理時間。在急診內,加強綠色通道的設置,在病人急診后,通過綠色通道的啟動,可以為患者提供良好檢查。當接到通知后,為患者提供搶救用品,加強和醫生之間的聯系,對患者的病情情況全面分析,所有的儀器設備都需要維持在待機狀態。在接診完成后,對患者進行基礎性評估,加強通道的執行,全面分析患者的生命體征。
綜上所述,在標準化護理策略有效應用下,醫護人員的思想意識更為規范,能加強重點內容的分析,人員也充分發揮主動性,實際的操作更規范,促使護理工作質量的提高。同時,護理工作人員在較短時間內也能加強各個信息的掌握,為標準化護理工作的實施提供強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