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霞 劉加萍
【摘要】目的:討論在對老年糖尿病患者開展護理操作時運用協同護理模式的臨床效果。方法:抽取70例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于我院開展糖尿病診治操作的老年患者,隨機劃分為參照組與觀察組,參照組作基礎護理處理,觀察組運用協同護理模式。記錄、比較兩組生活質量評分、相關血糖指標水平。結果:比之參照組,觀察組生活質量對應指標評分顯然更佳(P<0.05),觀察組在相關血糖指標水平方面表現更具優勢(P<0.05)。結論:在對老年糖尿病患者開展護理操作時運用協同護理模式,臨床結局讓人滿意,對患者血糖水平的管控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協同護理模式;老年糖尿病;護理;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47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7X(2019)17-0213-01
糖尿病是一種生活中較為常見且多見的慢性病癥類型,患者通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島素分泌過程阻礙,致使患者體內血糖含量受控性削弱。糖尿病極易合并多種類型并發癥,較為多見的應屬心腦血管病癥或臟器損傷等。本次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抽取70例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于我院開展糖尿病診治操作的老年患者,隨機劃分為參照組與觀察組,例數均為35例。參照組男女例數之比為19:16,年齡均數(63.92±2.32)歲;觀察組男女例數之比為18:17,年齡均數(62.22±2.41)歲。
1.2護理方法
參照組作基礎護理處理,處理過程包含對患者實施血糖水平監測,開展糖尿病相關知識的醫療講座,確保患者用藥過程處于相關指導下。觀察組運用協同護理模式,相關操作人員應對患者生活習慣、教育水平、情緒狀態等基本信息作大致了解,隨后為患者開展健康宣講工作,提升患者對病癥相關信息的認知水平,考慮到老年群體的特殊性,宣講過程中應確保語言淺顯易懂,對患者實施飲食管理、運動指導、用藥指導等,盡可能確保患者用藥過程中的嚴謹性,注重護理過程中與患者保持良好的交流溝通度,以便增強患者的診治依從性。借助現場演示的方式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胰島素及對應降糖類藥物的標準應用方法,在患者現場實踐的過程中應對其加以指導,確保患者及其家屬能夠準確掌握標準用藥方式。提醒患者飲食管控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綜合考量患者現階段體重、血糖、血脂水平,在確保營養支持的前提下,給出針對性的飲食食譜。增強患者家屬在護理操作中的參與度,為患者康復進程提供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
1.3觀察指標
記錄、比較兩組生活質量評分、相關血糖指標水平。生活質量指標:健康指數、情感評分、社會指數、生活滿意度。血糖指標: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小時血糖水平。
1.4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對數據作分析處理,分析相關數據之間的差異性(P<0.05)。
2.1兩組生活質量相關指標水平對照
比之參照組,觀察組生活質量對應指標評分顯然更佳(P<0.05)。如表1所示。

2.2兩組相關血糖指標水平對照

臨床上通常將血糖水平的管控作為糖尿病診治的主要手段,在治療過程中同樣將各類并發癥的防治視為重點。一般來說血糖的管控途徑包含以下幾種:改善飲食結構,削減糖分的攝入水平;合理規劃作息時間;加強體育鍛煉,鍛煉方式需適宜;藥物控制;血糖自我監測等,上述途徑均需患者保持較高的配合度。若患者在糖尿病相關知識方面缺乏足夠的認知度,自我血糖管控效果將明顯減弱,也將在不同程度上擴大患者的身心痛苦感,誘發消極情緒,致使其對醫囑的執行力再度降低。隨著社會及醫療水平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護理服務質量的關注度及需求也與日俱增,協同護理模式便應運而生,且已經獲得臨床認可及廣泛運用。較之基礎性常規護理干預方式,協同護理模式優勢顯著,更注重對患者日常生活的護理,護理范圍更具廣泛性、整體性,通過護理人員、患者及其家屬三者之間的高效合作關系來實現護理質量的有效提升,護理效果不僅見效快,且具備長久性特質,獲得患者及其家屬的廣泛好評。相關研究顯示,借助于協同護理模式,能夠促使患者在醫囑下實現治療過程,自覺完成血糖調控操作,同時結合適宜的運動鍛煉、個性化食譜、規律性作息安排等,極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在對老年糖尿病患者開展護理操作時運用協同護理模式,臨床結局讓人滿意,對患者血糖水平的管控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