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導報訊 記者耿倩 通訊員楊飛辰 長治是典型的以煤炭為主的資源型城市,“因煤而興”,也“因煤而困”。2018年以來,面對產業結構單一、發展方式粗放等一系列結構性矛盾和深層次問題,長治市堅持聚焦省委“三大目標”,緊抓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的有利契機,強化頂層設計,壓實工作責任,毫不動搖打響產業轉型升級戰,強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一個又一個新突破,加速形成了資源型城市發展的新支點和新亮點。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
圍繞建設“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示范區”,長治市產業發展路徑進一步明確,按照鞏固壯大現代煤化工、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五大產業,突出培育光伏制造及應用、通用航空、文化旅游、醫藥健康、固廢利用五大產業的發展方向,創新驅動風生水起,項目建設深度推進。從依托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成立長治市工業技術研究院,依托山西大學科研團隊成立固廢綜合利用長治研發基地,到邀請海外華人高新技術協會專家團來長治訪問并舉辦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論壇,成立海外華人高新技術協會長治工作站和長治大健康產業研究院;從積極落實全省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到制定出臺長治市30條配套措施;從潞安2GW高效單晶太陽能電池智能生產項目下線首片電池片,到成功集團新能源汽車在巴西建立首條海外生產線,實現“長治制造”海外組裝“零”的突破;從全球首條量產化深紫外LED生產線試產成功,到與中青旅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引進大集團合作開發文化旅游產業……
企業在轉、產業在轉、行業在轉,2018年,全市新培育“小升規”企業38家,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38家,煤炭工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比重下降2.8個百分點,制造業占比上升3.28個百分點,工業內部結構“反轉”邁出堅實步伐。長治也因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力度較大,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成效突出,位列全國首批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考核評估優秀行列。
構建現代能源體系,增強經濟發展韌性的重要支撐。
圍繞打造“能源革命排頭兵”,長治市積極推動煤炭產業走“減”“優”“綠”之路,關閉退出5座礦井,壓減產能195萬噸,煤炭先進產能占比達到66.1%。依托潞安180、潞寶己內酰胺等項目,延伸建設60萬噸減底油異構脫蠟、30萬噸烯烴分離、20萬噸單烷烴分離、5萬噸乙酸酯、2萬噸烷基酚分離、10萬噸尼龍6聚合切片等項目,精細煤化工產業集群效應不斷釋放。同時,長治市在能源領域市場化改革和煤層氣體制機制創新上接連打出組合拳:與國家低碳政策和碳交易銜接,探索綠證與碳匯的計算和折抵規則;啟動煤層氣礦業權競爭性出讓工作,進一步調動煤層氣發電企業和電網企業的積極性,加快煤層氣資源開發利用……一系列強有力措施的付諸實施,為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注入了新活力。
搶占轉型發展制高點,激活轉型發展的動力之源。
圍繞構建“對外開放新高地”,長治市制定出臺了《招商引資獎勵辦法》《招商引資項目代辦服務工作實施細則》《加快推進駐外辦事機構改革強化招商引資職能實施方案》等。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帶隊分赴上海、北京、廣東等地招商引資。市縣兩級170余批次派出招商小分隊,緊盯國內外一流企業開展產業鏈招商,成功引進豐榮航空、星箭無人機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廣的好項目。同時,基礎設施建設有序推進,207、208、309國道市區過境公路改建工程全面開工,長邯高速公路改擴建建成通車,太焦高鐵建設進展順利,長治機場改擴建項目全面鋪開,長治海關通關綜合服務設施和出入境檢驗檢疫技術業務用房主體工程完工,長治至鄭州等5條城際旅游公交開通運營,長治市與外省城際合作、經貿交流不斷深化,對外開放的知名度與影響力進一步提升,日益蓄積起推動高質量轉型發展的強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