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文
《文人的貴族精神:熊召政文化講談錄》一書中,收錄的演講文字稿,均是首次出版。全書共分為三輯,共有19篇演講稿組成。第一輯主要講文人,第二輯講對文化、生命等問題的感悟,第三輯以楚文化為主題,講地區文化和中外文化的差異性。書名中的貴族精神,并非物質生活的大富大貴,而是說作為文人的作家們,精神和靈魂要高貴、人要有脊梁骨,不應該被世俗的名利誘惑,更不能與惡俗和骯臟為伍。
作家的即興演講,容不得虛偽和矯情,因為臺下的聽眾可不是傻瓜。本書中的一篇篇演講稿,保留著“講話”的原汁原味,讀一行行文字,就如同熊召政就在眼前與自己對談。對于生態環境問題,熊召政極為關心。在他看來,這不僅是社會治理的事情,同樣也是文學與文化的命題。在第一篇演講稿《重建詩意生活》中,集中呈現出他對這個熱點的見解。改革開放以來,很多大城市如同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城市生活給人們帶來便捷,可是很多現象也不能忽略,如廣袤國土上萎縮的森林、污染的河流、污濁的空氣等,成為制約美好生活的要素。
熊召政認為,一個人精神世界的成熟,有兩個顯著的標志:一是充滿愛心,二是心存敬畏。處理社會與自然的關系,要有所為有所不為,過度向自然界索取資源,遲早會遭到自然的報復。遏制人類的貪欲,重建詩意生活才有可能。而對于詩意生活,他講道:“詩意生活對應的不是物欲橫流,也不是人定勝天,而是人與自然的相親相愛。”有關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詩意生活的價值主張,古人早就提出“天人合一”的理念,但是這一理念在歷代并沒有真正貫穿在人們的行動中。越是接近現當代,生態環境破壞就愈發嚴重。對此,熊召政深表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