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錢穆是自學成材的國學大師,9歲時便能背誦《三國演義》。錢父的一位朋友聽說他能背《三國演義》,便當即考他“諸葛亮舌戰群儒”一節,錢穆居然一字不落地當眾背了出來,而且還繪聲繪色,十分傳神,眾人驚為神童。
被人譽為神童后,錢穆也沾沾自喜。第二日,他隨父親出門,經過一座橋時,父親指著橋問他:“你認識‘橋字嗎?”錢穆答識。父親又問:“橋字何旁?”答:“木旁。”父親再問:“用木字易馬字旁,是什么字?”答:“是‘驕”。父親接著說:“驕字何義,知道嗎?”錢穆點頭。父親的教誨,錢穆從此一直銘記在心,讀書時絕對不能有驕傲的情緒。
讀書貴有耐心、恒心,不可存懶惰、浮躁之心,這是錢穆在談讀書方法時十分強調的問題。錢穆在走向大學講臺前,先做過10年鄉村小學教師和8年中學教師。在這18年中,他篤志苦學,讀書極勤,“未嘗敢一日廢學”。在三兼小學,夜間讀《昭明文選》,極倦始入睡。在蕩口鴻模學校,讀章學誠《文史通義》、夏曾佑《中國古代史》,“讀之甚勤”,“至形于夢寐間”。夏夜,為防蚊蟲叮咬,他把雙腳納入甕中堅持夜讀。
錢穆主張多讀書勤思考,觸類旁通,認為中國治學與西方不同,西方學問分門別類,互不相關,中國學問分門不別類。經史子集四部,是治學的四個門徑,入門后,觸類旁通,最后融而為一。
錢穆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就在儒學,他主張現代中國人必讀九本傳統經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老子》《莊子》《六祖壇經》朱熹《靜思錄》,以及王陽明《傳習錄》。
錢穆讀書常學習古人的治學與為人,及時反省自己。一次讀曾國藩家書,曾說自己每讀一書必認真從頭讀到尾。錢穆從此要求每本書都必須認真閱讀,不遺一字,讀完后再換一本。他從古人身上總結出一條行之有效的經驗,便身體力行,規定自己早上讀經子,晚上讀史,中間讀閑書,充分提高讀書的效率。從那以后,他都一字字、一本本從頭讀來,不知不覺中學藝精進,影響一生,終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