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
工作、學習、培訓、調研。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副所長呂春祥,用4個詞總結剛剛過去的2018年。作為科研工作者,呂春祥研究碳纖維材料近20年,是我國碳纖維材料研制生產水平由低端走向高端的參與者和見證者;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呂春祥履職雖然只有一年多,但他深深認識到,人大代表履職同樣需要科技工作式的鉆研精神。“這是我的專業優勢,于我而言,只有發揮好這種鉆研精神,不斷學習、培訓、調研,才能更好地履職盡責。”
說起碳纖維材料,很多人不明就里。簡單講,它是一種軍民兩用新材料,廣泛用于航天、航空、建筑、能源等領域。由于制備工藝過程復雜、技術難度大,我國碳纖維材料曾一度受制于日本、美國等少數發達國家。在這種背景下,呂春祥帶領團隊,攻破一個又一個難關,最終突破發達國家的技術與市場壟斷壁壘,實現了尖端領域碳纖維的國產化保障,滿足了國家重大需求。
“去年,太鋼千噸級高端碳纖維二期工程順利建成投產。今年,推進三期項目建設寫入省政府工作報告。”呂春祥介紹,山西有較好的碳纖維產業基礎,但是產業鏈條不完整,產業規模小,下游應用剛剛起步,成為制約其發展的瓶頸。2018年全國人代會上,他提出建議,希望國家在實施材料重大工程時優先將山西高端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技術和產業納入支持對象。呂春祥說:“對我的建議,工信部很快給予答復,表示大力支持山西新材料產業發展。今年,我還會繼續圍繞這個問題進一步提出建議,希望能夠推進各項舉措落地落實。”
“人大代表不能僅僅局限在自身領域。”呂春祥說,去年隨全國人大常委會大氣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組開展檢查、調研,事先備課,事中調研,事后總結……為三四天的檢查,他付出3個多月的努力,研讀法規政策,分析現象問題,思索對策舉措。
呂春祥說,今年的全國人代會上,他還要提交一個有關環保方面的建議,目前正在進一步完善中。“環保是利國利民的大事。打贏藍天保衛戰,還得依靠科學的方法,希望我的建議能夠為科學治污作一點貢獻。”
刻苦鉆研是科研的前提。馬克思說,在科學的道路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在那崎嶇小路上攀登的不畏勞苦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峰。正是憑借這種精神,呂春祥和他的團隊披荊斬棘,最終突破發達國家的技術與市場壟斷壁壘,實現了尖端領域碳纖維的國產化保障。如今,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在呂春祥看來,人大代表履職與本職工作一樣,同樣需要刻苦鉆研。呂春祥說,人大代表責任重大,代表人民參加調研考察,決不能說外行話、做外行事,哪怕占用吃飯、睡覺的時間也要把事情做好,這樣才對得起人大代表這份沉甸甸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