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大多數省份已進入冬春季流感流行季節,流感活動水平繼續上升。據媒體報道,醫院里收治的流感患兒,不少是在家或在學校被交叉感染的。許多人對流感重視不夠,或者不了解科學的流感防治知識,導致流感再次傳播。比如,到醫院來看病的家長和患兒沒有任何防護,連口罩都沒有戴,孩子患病后傳染給他人的情況不在少數。
冬季是流感高發季,當前全國多地作為流感防控一線的發熱急診醫生,明顯感覺到近期的急診量成倍往上漲。
“大夫,我發燒了,是不是甲流啊?”
“大夫,我是普通感冒還是流感?”
……
在診療的過程中,醫生發現很多人雖然對流感這個詞并不陌生,但對這個病還存在諸多疑問。了解更多流感防治知識,無疑會在流感季節幫助您。
A 甲流、乙流、丙流的區別
每年流行的流感,分型都不太一樣,往年甲流高峰多在11~12月,乙流的高峰多在1~2月。
2018年初的流感爆發仍讓人心有余悸,是由于甲流和乙流同時流行,而2019年初的流感仍以甲流為主。根據疾控部門監測的數據顯示,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和甲型H3N2流感病毒共同流行,今年的流感依舊不可小視。
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簡稱,它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較強傳染性的呼吸道疾病。流感分成甲型、乙型、丙型三型,其中,甲型流感最重,傳染性最強,簡稱為甲流;乙流傳染性和嚴重性次之;丙流癥狀最輕,傳染性最弱。甲流又可以分成H1N1、H3N2、H5N7、H7N9等很多亞型,各亞型的傳染性和嚴重性不同。
因為流感病毒分型甚多,而且容易變異,一個人可以多次罹患流感。因此,流感疫苗年年都要打,即使得過流感也要注意戴口罩預防。
B患上流感的主要表現和危險
流感是由呼吸道傳播和感染的,多表現為呼吸道癥狀,包括鼻塞、流涕、咽干、咽癢、咽痛、咳嗽、咯痰等,其最主要的表現是發熱,一般都是38.5℃以上的高熱。不過,一些乙流患者、免疫力比較差的人、既往打過疫苗或發熱早期的患者,則可能表現為低燒。還有少數的患者表現為胃腸型流感,如惡心、嘔吐、腹瀉等。
需要強調的是,慢性基礎病患者、孕婦、兒童、醫務人員及老年人這五類人群,要格外當心流感的侵襲。流感最常見的并發癥是肺炎,如果病人咳嗽很厲害,或者醫生聽診發現肺部有啰音,就會建議患者拍個胸片明確有否肺炎。當然,絕大多數流感肺炎也可以順利治愈,但有少數重癥肺炎的患者可能危及生命,這些人多表現為明顯的喘憋、呼吸困難,查血氧飽和度下降,胸片肺炎面積大或短時間內進展快,建議住院觀察或到專門的傳染病醫院進一步治療。
C 得了流感應該如何治療
一、特效藥
流感有相對特效的抗病毒藥,這些藥物可以阻斷病毒的復制,縮短病程,一般用藥2~3天體溫就可以明顯下降。它效果最好,所以在發病48小時之內、越早用藥效果越好。一些口服藥通常5天一個療程,建議患者即使體溫恢復正常,也要把一個療程的藥全部用完,這樣可以減少流感病毒耐藥的可能。
二、不用藥
流感雖然比一般的病毒性感冒重,但它也跟大多數病毒一樣,具有自限性,也就是病毒越繁殖,毒力越低,一般到一周左右,病毒可以自動清除,所以流感可以不治而愈。流感患者多飲水、多休息,增加自己的抵抗力,也可以把流感“扛”過去,這個過程一般不超過1周。
三、感冒藥
無論流感患者是否用特效的抗病毒藥,在體溫正常之前都可以用一些退熱藥、感冒藥及其他的對癥藥物來改善癥狀。但是,這些藥物只能在藥物起效的4~8小時內改善癥狀,并不能清除病毒和縮短病程,藥效過了可能還會發熱,這并不是病情反復,患者可以根據需要6~8小時后重復用藥。
四、中成藥
板藍根、雙黃連、連花清瘟膠囊等常見的中成藥,都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可以改善癥狀、調節免疫力等,患者可以選擇其中幾種服用。
五、消炎藥
臨床中,有些患者因為流感發燒比較高,就要求醫生打針、輸液,認為這樣能“好得快”。事實上,流感是一種病毒,平常用的青霉素、頭孢等抗生素是殺細菌的藥,對流感是沒用的。而平常輸液大多數也是抗生素,所以不建議一發燒就使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