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傳染病。結核菌可能侵入人體全身各種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臟,稱為肺結核病。
結核病是青年容易發生的一種慢性和緩發的傳染病。潛伏期4~8周。其中80%發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頸淋巴、腦膜、腹膜、腸、皮膚、骨骼)也可繼發感染。人與人之間呼吸道傳播是本病傳染的主要方式。傳染源是接觸排菌的肺結核患者。隨著環境污染和艾滋病的傳播,結核病發病率越發強烈。除少數發病急促外,臨床上多呈慢性過程。常有低熱、乏力等全身癥狀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統表現。
結核病的病原菌是結核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主要是人型和牛型。人型結核桿菌感染的發病率最高。臨床上所指的結核病多由上述兩型引起。結核病主要經呼吸道傳染,也可經消化道感染,少數經皮膚傷口感染。呼吸道傳播是最常見和最重要的途徑。肺結核病人(主要是空洞型肺結核)從呼吸道排出大量帶菌微滴。吸入這些帶菌微滴即可造成感染。到達肺泡的結核桿菌趨化和吸引巨噬細胞,并為巨噬細胞所吞噬。在有效細胞免疫建立以前,巨噬細胞將其殺滅的能力很有限,結核桿菌在細胞內繁殖,一方面可引起局部炎癥,另一方面可發生全身性血源性播散,成為以后肺外結核病發生的根源。機體對結核桿菌產生特異的細胞免疫一般需30~50天時間。這種特異的細胞免疫在臨床上表現為皮膚結核菌素試驗陽性。
結核病的免疫反應和變態反應(Ⅳ型)常同時發生和相伴出現。變態反應的出現提示機體已獲得免疫力,對病原菌有抵抗力。然而變態反應同時伴隨干酪樣壞死,試圖破壞和殺滅結核桿菌。已致敏的個體動員機體防御反應較未致敏的個體快,但組織壞死也更明顯。因此機體對結核桿菌感染所呈現的臨床表現決定于不同的反應。如保護性反應為主,則病灶局限,結核桿菌被殺滅。如主要表現為組織破壞性反應,則機體呈現有結構和功能損害的結核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