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
“明天再看看還有誰家的雨漏計劃漏報了,趕緊補報;還有誰家新得了慢性病了,幫忙辦辦一卡通;劉福明的殘疾補助到位了沒有;輝煌公司20萬噸聚合氯化鋁項目村民還有什么想法……”這是7月15日《科學導報》記者在采訪呂梁市交口縣康城鎮尚家溝村第一書記邢云廷時,在他的日記中看到的一段話。
邢云廷是農之貧子,通過自己寒窗苦讀,用知識改變命運而有了現在的小康生活。所以,當組織派遣他下鄉擔任第一書記時,他的內心非常激動。他愿意把自己力之所及奉獻給異域的鄉親們,那段時間他剛好看了熱播電視劇《馬向陽下鄉記》,被影片中的情節影響,他也想去農村的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統一思想促脫貧
2016年11月,邢云廷被組織指派到康城鎮尚家溝村任職第一書記。在此前的十余年間,他一直在交口縣政府辦公室工作,接觸農村工作的機會不多,接觸扶貧工作的機會也很少。在脫貧攻堅這個重大的政治任務和民生工程面前,他感到壓力與責任的重大。
剛到尚家溝村不久,邢云廷就開始接觸基層干部群眾。在做建檔立卡和發展產業等具體工作時,他發現農村扶貧工作遠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更沒有《馬向陽下鄉記》那么浪漫。但他沒有畏懼退縮,而是理清思路、堅定信念、迎難而上。邢云廷先從調研走訪入手,虛心向鎮、村兩級干部、老黨員、老同志請教,多次推心置腹座談。他翻山越嶺、頂風冒雪走訪貧困戶,拉家常、問寒暖,尋求脫貧致富門路。此外,他還會同鄉鎮包村干部、村“兩委”黨員干部、駐村工作隊制定了“六個一”工作目標,并結合尚家溝村“人多、地少,貧困戶多、非貧困戶少,常住人口老弱病殘多、青壯年勞力少”的實際,完善了“十三五”產業脫貧規劃,具體實施“22111”工程,即人均2畝基本農田,人均2畝核桃林,發展一大主導產業,引進1個標桿項目,實現1戶1轉移計劃,確保了2017年底整村摘帽脫貧。
2017年2月16日,對尚家溝村來說是一個值得慶賀的日子,村里引進山西大豐園公司合作建設的77萬棒產業扶貧食用菌基地項目正式開工建設。項目實施后,可帶動全村186戶貧困戶戶均增收4500元。此外,還可陸續安排80余位貧困人口階段性務工,日均工資100元左右。那晚,是邢云廷擔任第一書記以來睡得最踏實的一覺。
靶向治療助脫貧
邢云廷在對貧困戶摸排和建檔立卡過程中,鎖定劉保鎖為駐村單位精準幫扶對象。59歲的劉保鎖早年因為家里太窮,直到40多歲才結婚,雖說結束了“光棍”的生活,但婚后生了3個孩子,五口人的生活壓得他喘不過氣來。駐村工作隊和第一書記邢云廷對癥下藥,通過危房改造給劉保鎖安排了住的地方,納入低保讓他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村里和大豐園香菇公司合作創辦合作社后,安排他在加工廠就業,每天100元的收入,讓他既能照顧生病的妻子,又可以掙錢分紅,全家的生活有了根本的改變。
劉保鎖是尚家溝村500多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之一,在這個有800多口人的村子里,貧困戶達到60%以上。通過定點包扶、靶向治療、精準施策、產業帶動,許多貧困戶和劉保鎖一樣已經開始邁開脫貧的步伐。
針對村組干部年齡偏大、任期較長、活力不夠、信心不足的實際,邢云廷組織大家認真學習上級脫貧攻堅的文件和會議精神,研究領會各項扶貧惠農政策,結合每家每戶的家庭情況認真分析致貧原因,分析尚家溝村的優勢劣勢,商討脫貧攻堅的思路出路。他帶頭親自講黨課、擺事實、講道理、舉例子,幫助大家樹立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在單位領導的支持下,尚家溝村重新布置了黨員活動陣地和脫貧工作站,添置了辦公座椅,制作了版面園地,刷寫了宣傳標語,使“兩委”班子煥發了工作熱情,黨員同志有了一個溫暖的“家”,村民群眾有了“主心骨”,形成了群策群力抓脫貧、心齊勁足謀發展的濃厚氛圍。
去年冬天,由于連日奔波勞累,邢云廷突發急性闌尾炎,住進了汾陽醫院,出院后的第二天他不顧傷口疼痛匆匆趕回工作崗位,至今說起這事都令尚家溝村的干部群眾感動不已。
發展產業拔窮根
邢云廷說:“尚家溝村人多、地少,貧困戶多、非貧困戶少,常住人口老弱病殘多、青壯年勞力少。結合這個地方的特點,我認為產業發展是脫貧攻堅的根本支撐和關鍵所在。”
經過多方考察論證,邢云廷會同工作隊、鎮村兩級干部決定立足尚家溝村自然、氣候、勞動力實際,引進山西大豐園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采取“政府+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金融”的“六位一體”運作模式,全力推進80萬棒食用菌產業扶貧項目。項目總投資近600萬元,規劃占地面積40余畝,建設發菌棚、養菇棚160座及配套設施。積極爭取扶貧切塊資金100萬元,成立農盛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覆蓋全村所有貧困人口,僅此一項每人每年凈收益3000元。同時可吸納80余名勞動力就業增收,村集體經濟組織也可通過分紅穩定實現資產性收益。而今,80萬棒食用菌制棒、接種工作已近尾聲,出菇棚全面開工建設,尚家溝村民家家有盼頭、人人有活干。為此,邢云廷被授予交口縣“五一勞動獎章”,被推薦為全縣脫貧攻堅“十大杰出青年”候選人,這使得他幫助群眾脫貧致富的干勁更足了。
長期的努力付出,邢云廷換來了組織的認可和廣大干部群眾的支持,現在大家都開玩笑說:“邢書記,還行!”今天的尚家溝一改過去的蕭條荒涼,逐步成為康城鎮及全縣的先進村、示范村。異地扶貧移民搬遷正式落戶,514名貧困人口將分兩批在縣城和康城安家,期盼多年的飲水工程正式立項,隨著香菇基地建設的推進,全村富余勞動力將在家門口就業,村民劉保鎖的脫貧故事更是走進了呂梁電視臺,成為貧困戶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