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林矗

摘 要:人力資本重要性提高,并替代勞動力、土地等要素成為影響一個地區經濟轉型的重要因素。轉方式、調結構,從根本上來講就是從原來的資源消費型調整為人力資本科技推動型的發展模式。山東省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對山東省人力資本的研究具有現實價值。以2000—2016年山東省教育支出、醫療支出、GDP和就業教育程度等數據,運用分段回歸方法分析了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關鍵詞:人力資本;經濟增長;政府支出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12-0010-03?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241? ? ? ? 文獻標志碼:A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經濟可持續發展越來越受到重視。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實際上就是將推動經濟發展的動力由原來的“三駕馬車”轉變為人才驅動和科技驅動,由原來的粗放式經濟轉變為集約型經濟。山東省是經濟大省,經濟轉型迫在眉睫,實現轉變的關鍵就是人力資本[1-4]。
人力資本成為影響一個地區經濟轉型的重要因素。轉方式、調結構,從根本上來講就是從原來的資源消費型調整為人力資本科技推動型的發展模式[5-7]。研究了山東省財政支出(主要是教育支出和醫療支出)對人力資本的影響和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通過人力資本這一經濟變量將財政支出對于經濟增長的影響分為兩個層次,是本研究的特點。山東省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人力資本對山東省經濟增長的影響,具有較大的理論價值與較強的現實意義。
1? 研究方法
1.1? 平穩性分析
當時間序列數據不平穩時,就會導致虛假回歸,嚴重影響回歸數據的準確性和分析的合理性。為了避免虛假回歸現象,首先要解決數據的平穩性問題。平穩性分析方法有很多種,常用的有DF檢驗法、PP檢驗法和ADF檢驗法[8-10]。研究中采用ADF檢驗法進行平穩性檢驗。ADF檢驗法通過以下3個模型進行檢驗。
△xt=γxt-1+∑mi=1βi△xt-i+εi ? ? ? (1)
△xt=α+γxt-1+∑mi=1βi△xt-i+εi ? ? ? ? ? (2)
△xt=α+δt+γxt-1+∑mi=1βi△xt-i+εi ? ? ? (3)
公式(1)~(3)分別為無常數項無時間趨勢項模型、有常數項無時間趨勢項模型、有常數項有時間趨勢項模型。
1.2? 回歸分析以及工具變量法
回歸分析是一種計量經濟學上分析數據的方法,目的在于了解兩個或者多個變量間是否相關、相關方向與強度,并建立模型以便觀察特定變量,來預測研究者感興趣的變量[11-15]。回歸分析是建立因變量(或稱反應變量)與自變量(或稱解釋變量)之間關系的模型。
某一個變量與模型中隨機解釋變量高度相關,但卻不與隨機誤差項相關,那么就可以用此變量與模型中相應回歸系數得到一個一致估計量,這個變量就稱為工具變量,這種估計方法稱為工具變量法。
作為工具變量,必須滿足以下4個條件:①與所替的內生解釋變量高度相關;②與隨機誤差項不相關;③與模型中其他解釋變量不相關;④同一模型中需要引入多個工具變量時,這些工具變量之間不相關。
研究中將產業結構調整指數(CIT)作為工具變量參與第二階段回歸分析,將CIT作為工具變量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兩方面:首先,CIT符合工具變量基本要求,與人力資本高度相關且,與殘差項無關;其次,第二階段回歸以人力資本作為單一解釋變量,有可能存在解釋遺漏[16-20]。
1.3? 人力資本的衡量——教育年限法
人力資本的測度方法很多,目前沒有太統一的口徑,通常采用的有“教育年限法”(Barro,1995)、“教育成本法”(Kendrick,1976)和“未來收益法”(Dublin,1930)等[21-26]。這些方法各有利弊,但從理論合理性和數據的可獲得性方面看,教育年限法和教育成本法更具價值。目前國內研究主要采用教育年限法。
教育年限法的基本原理是:在承認接受不同等級教育的就業人口具備不同人力資本水平的前提下,按接受教育的年限將就業人口進行分類。
按照相關統計資料及文獻的一般做法,如果僅考慮受教育年限的影響,人力資本積累可劃分為文盲或半文盲(用h1表示)、小學文化程度(用h2表示)、初中文化程度(包括技校,用h3表示)、高中文化程度(包括中專和職高,用h4表示)、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用h5表示)。
受教育年限可分別設定為:文盲和半文盲為3年,小學畢業為6年,初中畢業為9年,高中畢業為12年,大專及以上畢業為16年及以上。
受教育年限實際上就是不同人力資本水平的權重,其計算式如下。
HR=3h1+6h2+9h3+12h4+16h5 ? (4)
其中,教育年限法HR的單位為萬人·年。
2? 數據獲取和分析
2.1? 數據獲取與處理
選取2000—2016年山東省教育支出、醫療支出、就業人口以及教育程度和GDP進行分析。教育支出總量用EC表示,單位為萬元;醫療支出總量用ME表示,單位為萬元;經濟增長用地區生產總值(GDP)來衡量,單位為億元。GDP、ME和EC數據均來自于《山東統計年鑒》。2000—2016年山東省HR(人力資本)數據來自《山東統計年鑒》《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鑒》和《中國統計年鑒》,數據由計算所得。
由數據可以比較清晰地看出山東省GDP逐年增長,且增長幅度接近于線性增長。山東省財政支出中,教育支出和醫療支出也在增長,且增長速度也在提高。教育支出增長幅度逐漸擴大,說明山東省對于人力資本的重視程度加大。
2.2? 平穩性檢驗
運用Eviews 9.0對2000—2016年山東省經濟增長影響變量EC、ME、GDP、HR等進行了平穩性分析,其單位根情況如表1所示。
其中,(C,T,K)中C表示帶有常數項,T帶有趨勢項,K帶有滯后階數;LEC、LME分別表示對EC取自然對數、對ME取自然對數;DLEC表示對LEC進行了一階差分,其經濟含義可以解釋為教育支出的增長率;DHR表示對HR進行了一階差分,其經濟含義可以解釋為人力資本的增長率。經過這樣處理后,數據趨于平穩,可以更好地解釋因變量,避免了出現虛假回歸的情況。
2.3? 回歸分析
通過人力資本這一經濟變量,把政府支出對于經濟增長的影響分為兩步進行回歸,從而可以更好地理解人力資本這一經濟要素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
第一步回歸方程模型是:
DHR=α·DLEC+β·LME+ε1 ? ? ? (5)
第二步回歸方程模型是:
GDP=γ·DHR+δ·CIT+ε2 ? ? ? ? ? (6)
其中,ε1、ε2分別為兩個回歸方程模型的隨機擾動項,α、β、γ、δ分別為DLEC、LME、DHR、CIT的回歸系數。
3? 結論
(1)從數據上可以看出,2000—2016年山東省經濟處于穩定增長之中,且2011年后增長率略微上漲。同時,山東省越來越注重經濟轉型,在教育和醫療方面的財政支出逐年增加,教育支出增長率也明顯加大。教育和醫療支出的增長,促進了山東省人力資本增長。從結果來看,由于人力資本測度依靠教育年限,因此教育支出的增長率與人力資本之間的相關程度更為密切,其系數遠遠大于醫療支出,這是本次研究的不足之處。但其表現出來的人力資本隨教育支出和醫療支出的增加而呈上升的趨勢是可信的。無論是從理論分析,還是實證分析,都表現出相似的結論。
(2)在第二階段回歸之中,得到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是正向的,而且可以得出其產生作用的一個途徑是通過產業結構優化來實現經濟快速增長,其理由如下。首先,從理論上進行分析,人力資本提高促進了產業結構升級,提高了產業生產效率,隨著我國經濟發展,人力資本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其次,數據分析也可以充分證明這一點,以產業結構作為工具變量得到了很好的回歸結果,說明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是通過產業結構來實現的。
(3)山東省經濟要持續高效發展和成功實現經濟轉型,必須加大對人力資本的投入。從數據分析看,政府支出尤其是教育支出,對于人力資本增長有著正向的影響。人力資本對產業結構有著正向影響,促進了產業升級,而產業升級促進了經濟增長、保證了經濟發展持續性、高效性。
參考文獻:
[1]邊雅靜,沈利生.人力資本對中國東西部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分析[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4,21(12):19-24.
[2]李偉偉.山東省經濟發展的實證分析[J].市場周刊,2018(8):59-60.
[3]路正南.產業結構調整對我國能源消費影響的實證分析[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1999(12):53-55.
[4]蔡仰虹.廣東省經濟發展與人力資本關系研究[J].經貿實踐,2018(15):15-16.
[5]郝琳琳.河北省勞動力及人力資本存量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分析[J].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21(2):58-62.
[6]張歡歡,王從月.人力資本存量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以天津為例[J].當代經濟,2019(6):49-51.
[7]謝智康.河南省人力資本投資對經濟增長的影響[J].市場研究,2019(5):21-22.
[8]李明君,艾蔚,郝英.人力資本對浙江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研究:理論與實證[J].浙江金融,2019(5):60-67.
[9]鄧翔,朱高峰,萬春林.人力資本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門檻效應分析——基于人力資本集聚視角[J].經濟問題探索,2019(5):173-181.
[10]席國芳.創新、人力資本與區域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9,40(13):1-3.
[11]馮等田,徐柳.空間關聯視角下異質性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質量[J].科技與經濟,2019,32(2):91-95.
[12]馬茹,王宏偉.科技人才紅利與中國區域經濟增長[J].廣東社會科學,2019(2):40-48.
[13]趙鈺潔,李琳.人力資本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研究——以河南省為例[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9(6):1-2.
[14]程銳,馬莉莉,陳璇.人力資本結構演進與中國經濟增長——來自省際層面的經驗證據[J].商業研究,2019(1):60-70.
[15]施永莉.創新型人力資本與區域經濟增長研究[J].市場周刊,2019(5):44-45,83.
[16]李敬鎖,王曉雷,牟少巖.農業科技計劃投入與農業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以青島市為例[J].浙江農業學報,2015,27(7):1288-1293.
[17]魏君英,師文明.農業貸款對農業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研究——以湖北省為例[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9(4):12-14.
[18]鄧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對農業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分析——以四川省為例[J].廣東農業科學,2011,38(9):193-196.
[19]王程,王武魁,劉宇,等.生產要素對農業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分析——以北京市為例[J].中國林業經濟,2010(5):51-53.
[20]杜三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對農業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分析——以湖北省恩施州為例[J].農家科技(下旬刊),2017(9):1-3.
[21]陳釗,陸銘,金煜.中國人力資本和教育發展的區域差異:對于面板數據的估算[J].世界經濟,2004(12):25-31.
[22]邱冬陽,宋奇成.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基于重慶的實證協整分析[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7):1-8.
[23]王金營,鄭書朋.人力資本在經濟增長中作用的東部與西部比較[J].人口與經濟,2010(4):24-30.
[24]王大開.人力資本投資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2(7):21-22.
[25]謝智康.河南省人力資本投資對經濟增長的影響[J].市場研究,2019(5):21-22.
[26]邵良杉,梁濤.遼寧省人力資本投資影響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J].現代管理科學,2012(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