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旭
摘 要:農產品加工業對脫貧和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有很好的推動作用。分析神池縣加工業現狀可知,當地加工業已初具規模,產業基礎良好,但存在產業鏈延伸程度不深、產業化水平不高、品牌影響力不足等問題。針對問題,提出要通過扶貧政策營造良好環境;加強農產品加工原料的生產基地建設;加強創新和技術轉化,延長產業鏈;不斷完善加工產品的流通環節;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同時大力發展區域品牌等措施,最終實現神池縣農產品加工產業的提檔升級,帶動農民脫貧致富。
關鍵詞:農產品;加工產業;扶貧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12-0035-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8 ? ? ? ? 文獻標志碼:A
《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把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優先任務,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相互促進。產業興旺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產業也是脫貧之基、強縣之本、致富之源,產業扶貧是脫貧的必由之路。適度發展以農產品保鮮、初級或精深加工為主體的農產品加工產業,有利于拉長農業產業鏈條,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和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
神池縣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地理上處于晉西北交通樞紐位置,境內路網發達[1]。神池縣是典型的農業縣,經濟水平相對較低,農業是主導產業,農民收入80%以上為農業收入,種植業和養殖業收入各占農業收入的1/2。2018年神池縣地區生產總值25.4億元,同比增長5.8%,增速高于忻州市平均水平0.8個百分點。其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 195元,同比增長12.4%,排名位于忻州市第4名[2]。
1? 神池縣加工業現狀和存在問題
1.1? 加工業現狀
神池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迅速。作為山西省油料生產縣和著名的月餅之鄉,神池胡麻種植面積及產量均處于山西省領先位置,在全國也具備一定競爭優勢。當地胡麻油的加工始于明弘治年間,現已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全縣共有123家胡麻油生產企業,其中年生產能力600 t以上的企業有兩家,全縣胡麻油年產值達2 800萬元,利潤800多萬元。胡麻油的加工業帶動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神池月餅加工業,全縣月餅加工企業達到400多家,從業人員達5 000多人,成為全縣的龍頭產業,神池縣被全國工商聯烘焙業工會授予“月餅產業強縣”的稱號[3]。
此外,神池縣羊肉、芥菜、沙棘汁等特色產品加工也形成了一定規模:神池縣羊肉產量僅次于朔州,位于山西省第2位,縣域內有多家羊肉加工企業,產品遠銷北京等國內大城市;神池芥菜品質高、口感好,近些年神池縣政府積極推動芥菜深加工,以提高芥菜商品化加工能力,同時打造統一品牌,把神池芥菜推向國內高端食品市場;山西省野生沙棘資源豐富,面積約40萬hm2,為中國沙棘亞種,占全國沙棘資源面積的40%,位于神池縣的曦晟源飲料有限公司,依托當地豐富的原料資源,發展沙棘加工,生產沙棘汁、沙棘茶等產品,通過建立“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貧困戶”的經營模式,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
1.2? 存在的問題
神池農產品加工業起步早,且已形成一定規模,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現階段農產品主要以粗加工、銷售原材料為主,缺乏附加值高的精深加工,產品細化程度不高,農產品售價不高,競爭力較低,滯銷的現象常有發生。
二是產業化水平不高,抗風險能力弱,導致產業鏈不完善且銜接不夠充分,園區的產業集聚速度慢,圍繞加工的生產服務、包裝、策劃、倉儲、物流等未見集聚[4]。
三是在經營主體方面,農產品生產和加工企業數量多、規模小,整體呈現明顯的“大產業+小作坊”的特征,生產規模和盈利能力均不高,“前店后廠”的生產方式使產品的質量安全存在一定隱患。
四是農產品加工環節與種養殖環節脫節,產業關聯性不強,相互之間缺乏利益聯結機制,導致大量“有品無牌”“有牌無品”現象并存的局面。
2? 神池縣加工產業對扶貧的作用
2.1? 立足當地實際基礎,拓寬產業扶貧類型
神池縣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經歷了從軍城到治城的發展,衍生出特有的貿易文化,且當地獨特的地貌、冷涼的氣候,孕育出高原特有的綠色雜糧,完成了胡油、胡麻、羊肉、莜麥、黑豆、黍子國家6大地理標識認證。神池半農半牧的經濟模式,形成了當地獨特的前店后廠、手工作坊式的商業形式。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天然綠色的農產品原料,為神池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依托當地的農產品加工業已出現聚集的良好趨勢,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對支撐當地農業發展和競爭、保證農民收益、調整與優化農村經濟結構、提高農業質量和效益等均有十分積極的作用。神池縣圍繞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第三產業,“接一連三”,發展多元化產業扶貧模式,不斷拓展貧困戶脫貧增收的產業空間,拓寬脫貧攻堅道路。
2.2? 增加就業崗位,增強造血功能
近些年,神池縣通過發展農產品加工業,解決了當地部分農戶的就業問題。以神池月餅加工為例,全縣400多家加工企業共解決5 000余人的就業問題,起到了“小產業實現大就業”的作用。通過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使貧困戶由傳統的“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而“造血式”扶貧換來的不只是脫貧奔小康的新成果,更是扶貧思維方式的再升華。
2.3? 順應市場趨勢,增強扶貧后勁
針對神池當地農產品賣價不高、競爭力較弱、產能相對過剩等問題,應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不僅能提升附加值,延長農產品的存儲期和銷售范圍,還能有效提高農戶收入,實現脫貧增收。以胡麻加工為例,目前神池縣胡麻油的循環經濟總量達到2億元,繳利稅2 000余萬元,營銷網點遍布北京、上海、廣州等20多個大中城市,遠銷到日本和歐洲等地。
此外,胡麻油的深加工也有效拉動了胡麻種植業的發展,已建成的“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共贏模式,讓貧困戶嘗到甜頭、看到變化、得到實惠,激發源源不斷的新動能,具有較強的扶貧后勁。
3? 神池縣加工產業發展對策
3.1? 扶貧政策為農產品加工業提供良好環境
近幾年神池縣政府出臺了《神池縣“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和《神池縣“一村一品一主體”特色農業產業扶貧實施意見》,提出加快發展神池胡麻油、神池月餅、芥菜等功能食品,升級改造胡麻油加工企業,延伸發展沙棘產業。這些方針政策對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起到了清晰的引導作用。
3.2? 加強農產品加工原料的生產基地建設
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的《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做好“三農”工作的實施意見》中,要按照農業綠色生產標準,打造一批綠色有機農產品標準化集成示范基地,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向前端延伸,帶動農戶建設原料基地。在基地建設方面,神池通過土地流轉,培育種植大戶,發展家庭農場,推廣訂單農業,鼓勵集中連片規模種植等,為農產品加工企業提供了充足的加工原料。
3.3? 加強創新和技術轉化,加深加長產業鏈
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食品消費正由生存性消費向健康性、享受型消費轉變,老年消費者會更加注重食品的功能性和健康性,方便快捷、健康時尚的食品更容易獲得中青年群體的青睞?;谝陨弦?,神池在農產品加工方面,一要通過技術改造,更新陳舊設備,提高生產效益;二要積極與科研部門合作,研發和生產新產品,由粗加工向深加工轉化,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三要在包裝上下功夫,給農產品穿好“衣服”,引起消費者的關注,提高加工產品的價格。
3.4? 不斷完善加工產品的流通環節
神池縣農產品在流通方面存在“上行難”(物流費較高)的問題,增加了加工企業的經營成本。為了解決流通問題,一是要建立上規模的農產品購銷市場,形成銷有地方、購有場所;二是規范營銷隊伍行為,按現行市場價格,統價收購、統價銷售,保護群眾利益;三是建立和發展電子商務,成立農產品購銷網站,進行專業操作,宣傳神池縣的特色農產品。
3.5? 加強品牌建設
品牌建設對于提高產品的競爭力和附加值十分重要,神池加工企業要樹立品牌意識,理解當今品牌產品的競爭力和品牌化對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作用。要在建基地、辦認證、抓科技創新的基礎上,統一打造神池區域品牌,統一包裝,真正反映出神池當地的特色,使神池農產品品牌叫得響、傳播快、便記憶。
3.6? 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
農產品質量安全關乎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備受社會各界關注。在神池農產品加工業發展中,要從加工原料抓起,建設加工原料專用基地,科學合理地組織農戶生產;健全農產品加工產品的質量安全標準和技術規范,做到“有標依標,無標制標”;加強對農產品加工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督和檢查,建立全程可追溯體系,保證產品的質量。
4? 結束語
為實現鄉村振興開好局、起好步,神池縣以脫貧攻堅為基礎,立足當地6大地理標志農產品的資源優勢,把農產品加工業作為扶貧攻堅的產業,吸納和支持當地農戶就業或創業,抓好農產品加工產業升級,抓實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提升,助力當地農民脫貧致富,共享小康,推動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無縫對接。
參考文獻:
[1]張建平.神池縣安全農產品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D].晉中:山西農業大學,2014.
[2]神池縣統計局.神池縣統計年鑒[M].忻州:神池縣統計局,2017.
[3]趙俊紅.神池縣發展現代農業的對策研究[D].武漢:武漢工業學院,2012.
[4]李宏.農產品柔性加工與貧困地區的精準脫貧[J].創造,2017(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