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花帥
摘 要:在新時代背景和政策氛圍下,我國特色小鎮迎來了全新的發展契機。各地都掀起了發展特色小鎮的高潮,由于各個地區經濟狀況、資源稟賦等的差異,我國各地發展特色小鎮的情況千差萬別。以山西長治振興小鎮為例,運用文獻研究法、實地考察法,對長治振興小鎮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發現其發展良好的同時,也存在主導產業不明、公共服務水平層次較低、特色產品不足等問題。基于此,提出了針對性建議,以期更好地促進長治振興小鎮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特色小鎮;建設;對策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12-0039-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D422? ? ? ? 文獻標志碼:A
1? 特色小鎮建設背景
特色小鎮起源于浙江省,2014年在全國范圍內首次提出“特色小鎮”的概念。繼浙江省之后,2016年7月國家住建部、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布《關于開展特色小城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建設特色小鎮的規劃。同年10月,發改委發布《關于加快美麗特色?。ǔ牵╂偨ㄔO的指導意見》。2017年5月住建部發布《關于做好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推薦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對特色小鎮評選要求[1]。2017年7月《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保持和彰顯特色小鎮特色若干問題的通知》中,指出特色小鎮的認定標準。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土資源部、環保部、住建部發布《關于規范推進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的若干意見》,為特色小鎮制定了一系列嚴格限制的條款[2]。隨后,全國各地結合實際情況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法規來促進特色小鎮的發展。
目前,在我國公布的兩批特色小鎮名單中,山西省特色小鎮共有12個。為推進小鎮建設,山西省出臺了《山西省百鎮建設實施標準》,從規劃引領、政策配套等方面推進實施“百鎮建設工程”。2017年山西開展了十佳特色旅游小鎮網絡推選活動,全民參與、城鄉聯動,搭建融合平臺[3]。長治市也根據本地特色,積極建設特色小鎮。
2? 振興小鎮建設現狀與成效
2.1? 振興小鎮概況
長治振興小鎮位于上黨區西火鎮,處于長治市上黨區與晉城市陵川縣、高平縣交界處。振興小鎮風光怡人,是長治人民鄉村旅游的重點選擇。此地是煤企轉型的典例,秉持“以特為先,以旅為徑,以文為魂”的超前理念,成為了集參觀、住宿、游樂、生態等為一體的多功能游樂休閑小鎮,被評為“全國文明村鎮”。
2.2? 振興小鎮發展措施和成績
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群眾的共同努力下,振興小鎮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宜業、宜居、宜商、宜游的綠色小鎮,成為鄉村文化旅游發展典例。這些成功的背后與振興小鎮的大力改革有關,具體措施如下。
2.2.1? 名企帶動小鎮發展
長治振興集團坐落于長治振興小鎮,是集原煤、洗煤、商貿等多種產業為一體的現代化多元企業。振興集團斥巨資幫助完成了舊村拆除和重建,建設了大規模的新式住宅區,優化當地居民生活環境,幫助新村走向生態和諧、綠色環保的道路;振興集團對土地資源進行整合,促進人口集聚,成立農業合作社,對農業進行統一指導、耕種和管理。
此外,振興集團推動了當地產業發展,以煤為基,延長煤炭產業鏈,大力推動煤炭行業發展的轉型與升級,吸引了當地剩余勞動力再就業,閑置資源再加工,變廢為寶,促進當地經濟增效創收。振興集團與當地居委會合作,幫助其完善村規民約、社會福利,并開展各種精神文明建設活動。振興集團開辟出了一條以企帶村、共同富裕的新型和諧發展道路,極大地促進了振興小鎮的騰飛[4]。
2.2.2? 文化底蘊深厚
山西省是光榮的革命老區,紅色文化資源豐富,存量大、品位高。分布在長治振興小鎮的紅色廣場、紅色收藏館、上黨戰役展覽館,都彰顯了紅色情懷。此外,振興小鎮傳統民俗文化氣息濃厚,這里有超高技藝的雕刻藝術、底蘊豐富的人文內涵、古樸獨特的建筑風格。每年春節期間,振興小鎮都有看花燈、賞扛樁、高蹺、旱船、上黨梆子等社火民俗演藝;也可以體驗到原始村落古鎮的風情,春節時家家戶戶門前掛大紅燈籠、門上貼大紅春聯,鞭炮聲此起彼伏。同時,也可以感受到這里的廉政文化、孝道和根祖文化,振興村還建設了廉政公園和百家姓展覽館。
2.2.3? 生態環境良好
本著生態和諧的理念,振興集團投資數萬元,對小鎮進行改造。日常垃圾定點回收,分片管理,設立專門的衛生責任監護人進行管理;提倡使用清潔能源,回收大量秸稈,變廢為寶。大力栽種綠植,擴大綠化面積,引進珍稀花木品種,建設生態園區。改變了以往振興村“臟、亂、差”的局面,促成了現如今振興小鎮美麗和諧的村容村貌,使振興小鎮在2019年1月獲得“全國鄉村振興示范村”的榮譽。
3? 振興小鎮突出問題
作為山西發展特色小鎮的一個示范點,振興新型小鎮發展方式雖取得了一系列成績,但同時也存在問題,具體如下。
3.1? 主導產業不突出
長治振興小鎮雖集農業、工業、生態、旅游為一身,卻特色不鮮明,層次較低,只是簡單聚集了多種類型的旅游項目活動,不以某種類型的產業為主導;雖有煤炭行業的支撐,但實質上,煤炭行業對不同游客群體的吸引力較小,且開發創新空間有限,不足以成為主導產業,難以吸引更多游客。
3.2? 公共服務水平層次低
3.2.1? 公共交通設施數量較少
因振興小鎮公共交通設施建設數量較少,接待旅客數量多,且旅客多為家庭集體出游和自駕游,道路擁擠,交通不便。盡管有免費直通車,但也因為游客太多,多數游客放棄乘坐。另外,振興小鎮位置相對比較偏僻,路途比較遠,不利于吸引游客。
3.2.2? 公共服務人才有限
就振興小鎮公共服務人員來看,餐飲住宿、教育和醫療衛生等從業者多為當地居民,服務技能有限,且缺乏專業培訓和教育。在面對不同游客的接待服務方面,服務水平低下,無法滿足多類型游客的多樣化、多層次需求。
3.3? 特色產品不足
振興小鎮景區購物紀念品特色不足,且類型太過單一。長治振興小鎮地域代表性的產品很少,或者是為了降低產品生產成本,產品太過粗糙。此外,小鎮飲食特色明顯不足,上黨名吃、紀念品較少,特色不足,對游客的吸引力較低。
4? 振興小鎮可持續發展對策
4.1? 突出主導優勢“民俗”產業
振興小鎮應依托其豐富多樣的特色民俗文化,發揚“以特色民俗”為主的民俗文化產業。發展措施如下。
(1)民俗文化資源。如雕刻剪紙藝術、竹子編織技藝、糊花燈技術、賞扛樁等傳統民俗文化。當地政府和居委會可以組織居民主動向傳統的民間藝人學習剪紙和竹子編織手藝,也可以組織開設專門的民間手藝培訓和教學班,請民間老藝人來教學。對于傳統的民俗手工藝品,成立專門的售賣公司,讓專業人員通過網絡、電視等營銷方式進行宣傳。在傳統的節慶日期間,也可以出專門的民俗產品信息板報宣傳和展示樣品,詳細說明民俗產品制作方法和材料,供游人觀賞。
(2)古建民居資源。當地政府要成立專門保護小組,對具有濃郁“鄉愁鄉韻”的建筑民居設立專門保護標志,并定時開放;對于珍貴的遺跡,經有關部門允許,可以出臺相關文件加以說明,禁止游人觀光;也可以設立一定數量的民居古建體驗園,讓游客親自感受傳統民建。對于上古農耕文明的遺跡遺物,可以設立專門的博物館進行展示。
4.2? 提高公共服務的水平和質量
(1)景區交通治安方面。面對客流量大、交通擁堵的情況,可以擴大原有停車場規模或另辟空閑之地,方便停車;對于已有的景區免費直通車,可設立專門的乘務人員維持秩序。在游客人數較多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少量多次”或增加車數和車次等方式,滿足游客游園需求。小鎮可成立治安小組,輪流上崗執勤,維護平日小鎮的生活秩序和排查風險;在面對混亂的人流和交通秩序時,可與交通部門協商,尋求警務人員協助維持秩序。
(2)景區公共服務人才方面。要設立專門的培訓基地,以提高小鎮服務人員的接待能力和業務素養;也可以與各大高校和培訓機構合作,定期組織人員進修和學習,掌握更加專業的服務技能,為不同類型的游客提供優質服務。
4.3? 提高景區產品附加值
要突出上黨特色,嚴把質量關。同時,可以售賣當地居民生產制作的民俗工藝品,如剪紙、插花、虎頭鞋等。針對飲食方面,主推三晉名吃,不搞千篇一律的“油炸”小吃;在園內可以設置專門的地方小吃街,制定統一價格,供游人品嘗;也可以對上黨名吃進行包裝,供游人購買;把當地居民種植的綠色果蔬,加工成可口菜食,嚴把質量關,讓游客放心食用。
5? 結束語
各地發展特色小鎮時,要因地制宜,重視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的結合。特色小鎮的發展系統主要由3部分構成,包括政府、企業、居民,各個部分都有各自的職責范圍,只有這3部分協作配合,才能帶動整個特色小鎮事業的快速發展進步。
參考文獻:
[1]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加快美麗特色小(城)鎮建設的指導意見(發改規劃〔2016〕2125號)[S].2016-10-8.
[2]鄭娜.山西建設特色小鎮要抓住六大要點[N].發展導報,2016-12-13(4).
[3]馬咪咪,趙華.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文化旅游特色小鎮建設研究——以大同市為例[J].北方經貿,2017(9):149-152.
[4]長治日報.破繭成蝶——長治縣振興村的鄉村振興之路[EB/OL].[2018-06-22].http://cz.sx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