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梅葉
摘 要: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以山西省陵川縣為例,分析了當地發展現代農業的措施,探討了對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現代農業;縣域;特色;可持續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12-0061-01?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127 ? ? ? ? 文獻標志碼:A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而產業發展則是鄉村振興的重點和根本途徑。農村改革40年的實踐啟示人們,只有產業振興,才能增強鄉村吸引力,帶動資本、人才等生產要素向鄉村匯聚,才能讓農民看到“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希望,進而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持之以恒地推進陵川縣現代農業的發展,核心是要堅持和完善已經確立的縣域農業發展總體思路,關鍵是要把農業發展擺到縣域發展的突出位置來謀劃和推進,轉變農業部門的工作職能。
1? 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明確發展現代農業的主攻方向和具體原則
從陵川農業發展的現狀來看,發展現代農業,實現持續發展,必須緊緊圍繞農村扶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兩大主題,堅持以培育“兩優”(優勢產業、優勢產品)、促進“兩升”(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提升、粗放發展向集約經營提升)、實現“兩增”(產業增效、農民增收)為主攻方向,落實好4項原則。一是堅持走特色路、打綠色牌的發展理念,以生產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為首要目標,提高農產品品質;二是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工作方法,優化資源配置和產業布局,提高產業比較效益;三是堅持小農戶大基地、小規模大群體的開發模式,靠合作組織把農民聯結起來,提高產業市場化程度;四是堅持壯大加工龍頭、延伸產業鏈條的發展重點,增強龍頭企業的帶動能力,提高產業化經營水平。
2? 以產業化經營為方向,努力實現產業規模與產業素質的同步提升
(1)特色種植業要堅持“玉米??偖a、雜糧闖市場”的方針,以旱作農業技術為核心,實施1.6萬hm2玉米高產戰略,穩定糧食總產,同時重點建設0.6萬hm2優質雜糧基地。
(2)規模健康養殖業要堅持“養殖圈舍化、管理標準化、免疫程序化”,擴大飼養總量,加快高標準養殖小區建設,提高規模飼養量占養殖總量的比重。
(3)道地中藥材業要按照“規范大田、開發山地”的指導思想,重點抓好以開發“四荒”為主的中藥材野生撫育,完成1.3萬hm2連翹基地建設任務。
(4)綠色林產品業要按照“增加面積、綜合開發”的要求,積極發展干果經濟林栽植、食用菌養殖和林業育苗等。
(5)生態旅游業要始終遵循廣泛吸引農民參與旅游要素建設的原則,依托骨干景區,發展餐飲、物流、手工藝品制作和觀光休閑農業等相關產業,帶動農民增收。
(6)在擴大產業規模的同時,要加強綠色、有機農產品認證,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壯大農產品加工龍頭,形成帶動產業發展的強大支撐體系,使千家萬戶的小生產對接千變萬化的大市場。
3? 以市場化運作為手段,積極推動農業部門工作職能的根本性轉變
一要搞好現代農業發展中長期規劃。進一步明確產業發展的重點項目和區域布局,并出臺相應的鼓勵政策,調動和吸引各方面力量參與現代農業發展。
二要完善農業信息服務體系。覆蓋陵川縣所有鄉村,特別是種養和運銷大戶及專業合作組織,及時向農民提供先進的生產技術、農產品市場供求和勞動力轉移輸出信息,通過信息指導,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能力。
三要積極發展產業支撐體系。無論是加工企業,還是合作組織,要與農民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政府要大力扶持。
四要加強農業科技推廣工作。既要健全縣、鄉、村科技推廣網絡,又要加強對農民的技能培訓,還要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聯緣結親”,引進最新的農業科技成果,增加農業發展科技含量。
五要高度重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最關鍵的是要增加農業投入,重點支持良種良畜繁育體系、農產品質量監測體系和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同時,持續改善農村水利、電力、交通、通訊、生態等條件,為發展現代農業創造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