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婧
摘 要:從農業經濟發展出發,分析了農村發展的現狀,詳細提出利用電子商務發展農村經濟的策略,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參考建議。
關鍵詞:電子商務:農業;經濟發展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12-0063-01?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724.6;F3
1? 電子商務相關概述
電子商務是一種現代商業模式,該模式利用計算機、光纖等硬件設施,通過軟件平臺和網絡系統進行商務活動,電子商務具有產品和服務質量高、服務傳遞速度快的優勢,也可促進各個商業環節溝通,如滿足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供需要求[1]。在我國農村經濟進入互聯網時代的背景下,電子商務在農村也獲得了一定的發展,逐漸成為農業經濟結構調整與升級的重要手段,有力促進了農業信息化、農村市場規模化。因此,在農村中大力推動電子商務發展,是帶動農民提高收入,縮小城鄉差距,破解“三農”難題的重要措施之一,對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2? 農村經濟發展現狀
2.1? 經營方式落后
我國農業種植仍以小規模種植為主,盡管近年國家增大了對土地承包制度的投入,但短期效果仍不明顯,小范圍種植和收獲仍是農村經營的主流。受到區域地貌和工業基礎的影響,農村機械化程度仍然偏低,農業灌溉和種植仍然主要靠人工勞動。盡管我國加大了農產品交易市場建設,但大部分農產品交易市場處于偏遠農村或城鄉接合處,農產品貿易仍為傳統的市場買賣,交易信息閉塞,無法及時共享,導致農產品價格偏低,影響農業收入。
2.2? 品牌意識薄弱
由于農產品為季節性產品,且農作物種植有輪種休耕的要求,和持續化的工業產品商業化運作不同,農產品很難長時間運輸和儲藏,也不能源源不斷供應,尤其是小農經營方式的存在,很難形成商業品牌效應。盡管我國多地聯合進行農產品品牌開發,但是由于管理和經營方式的限制,且產品單一,雖然形成了一些地方上口碑好的品牌,但知名大品牌很少。
2.3? 農產品品控不足
食品安全一直是困擾廣大群眾的問題,國家也在不斷探索新的食品安全控制政策,但農產品品質仍受到質疑,尤其是農藥殘留超標、假綠色蔬菜等問題的曝光,更加影響了我國農產品的形象。市場設立的檢測設備仍處于限制狀態,受地方保護主義思想和農產品檢測成本高的影響,農產品品質監控很難落到實處,尤其是以農產品作為經濟命脈的地區,個別農戶存在使用超量農藥的問題。
3? 電子商務促進鄉村經濟發展策略
3.1? 引入電子商務平臺
政府引導建立電子商務平臺,將農產品信息及時向相關企業或消費者推送,并及時公布交易信息和農產品走向,防止出現信息不對稱問題。利用電子商務平臺規范市場交易行為,防止出現個別商販囤貨或農產品供應過度造成積壓等現象。將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定位在“市場化”和“公益性”共存,既保證交易正常進行,也是對當地農產品的免費宣傳和推廣。
3.2? 加強品牌建設
品牌是農產品的軟實力,必須建立品牌觀念。由于農產品種植和產出具有季節性的特點,需要建立種植和銷售聯合體,通過跨區域聯盟,保證農產品持續供應和銷售。積極引入商業策劃團隊,對農產品進行包裝,并挖掘和宣傳特色農產品的功效,提高社會知名度。
3.3? 強化農產品品質控制
受我國小農經濟的影響,農產品種植過程很難控制,因此市場交易前的檢測尤為關鍵,建立市場檢驗機制,對合格產品進行宣傳和獎勵,從而加強農戶對農產品品質控制意識,并建立市場質量檔案,及時向社會公開,對品質不合格農產品進行處罰和銷毀。
4? 結束語
我國農村經濟基礎薄弱,必須引用新的商業運營模式,建立新的品牌形象,加強農產品品質控制,強化品牌安全形象,建立市場交流平臺,利用電子商務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胡天石.中國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