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衛(wèi)鋒
摘 要:將懸崖菊的生長特性、價值以及制作方法作為主要研究對象,論述了懸崖菊的栽培與管理,以期為懸崖菊的培育工作提供借鑒。
關鍵詞:菊花;懸崖菊;栽培技術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12-0107-01?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682.11? ? ? ? 文獻標志碼:A
1? 懸崖菊簡介
懸崖菊名稱的由來與它生長的形態(tài)和方式有關。懸崖菊是指經(jīng)過人工培育,依據(jù)整枝方式分類,按照野生菊花懸垂的自然形態(tài)培育出的一種菊花。
2? 培育懸崖菊的原則
懸崖菊的根部到中部基本垂直,從中部開始生長向一側自然傾斜的整枝,主干向下生長,這是人為效仿自然生長在懸崖上的菊花形態(tài)培育而成的。一般而言,根據(jù)懸崖菊主干懸垂的程度,可將其分為大懸崖菊和小懸崖菊。前者主干下垂角度更大、枝干超過盆底,后者主干下垂超過盆口,但枝干未超過盆底。人們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選取不同的懸崖菊進行培養(yǎng)。
3? 懸崖菊的栽培與養(yǎng)護
3.1? 育種
菊花在各類花中以耐寒著稱,尤其是小菊耐寒性更強。小菊類菊花在5 ℃以上的環(huán)境中就可以發(fā)芽,10 ℃以上新芽伸長。人工培育懸垂菊時,常用單瓣、分枝多、生命力強、生長周期短的小菊類[1]。
3.2? 選取腳芽
培育懸崖菊時,要在11月將老菊的腳芽栽入花盆中,保證其濕度后,放置在陰涼處一周,然后再放入向陽且低溫的房間,房間溫度保持在1~5 ℃為宜。12月再次移栽,將其放在5~8 ℃的向陽房間內培育。
在整個過程中,要注意移栽腳芽的完整度和飽滿度,選擇的向陽房間也必須保證有適宜的溫度和陽光,以此增強菊花枝條的美觀性。
3.3? 栽培管理
到清明時節(jié),菊花即可更換更大的花盆培養(yǎng),或是將其栽種到背風、向陽的花圃中。更換盆時,最好選用50 cm左右的盆,注意花盆的排水性。以2∶3∶5的比例將沙、腐熟馬糞和腐葉土混合。移植后,將花盆放在臺面上用細竹嫁接,方便誘引。竹架一般上高下低、上窄下寬,依據(jù)植株大小而定,竹架整體長大約為200~230 cm,寬約為50~70 cm,可以將菊株綁在架上。結縛工作最好選在下午進行,這時菊花枝葉更為柔韌,可以保證其完整度。菊株每長出7~13 cm的枝條即可結縛1次,讓菊花主枝與竹架中線保持平行,使側枝分布更加均勻。
栽種在大花盆中的植株,第1次腳芽摘心要留高15~20 cm。4個月時留1個頂芽作為主枝,留2個健壯的側枝,將其分別向左右誘引,不摘心。或者可以留3個芽作為主枝,主枝先不修剪。當主枝以外的枝干上長出4片葉時,留2片摘心。
另一種簡易的栽培方法是天氣變暖后,將腳芽移栽到大號瓦盆中放到室外。當菊苗長到15 cm左右時,要讓其充分吸收水分然后把瓦盆傾斜,利用植株天然的趨光性和自然習性讓其自然彎曲,然后人工調整成下垂狀,用細繩或是鐵絲固定。隨后,每周都要把綁定的繩子調整得更緊一些,直到植株達到理想的彎曲度。這個過程必須循序漸進,否則主干容易折斷。彎度合格后,就可去頂,預留3~5個側枝,之后可進行多次摘心,最后一次摘心要根據(jù)當?shù)貧夂虻纫蛩剡M行調整。10月中旬再次更換花盆,拆除固定的細繩,根據(jù)造型需要,鋪上青苔等物最終定型[3]。
在花圃中種植的懸崖菊,其養(yǎng)護方式與盆栽基本一致。9月要將地栽菊株帶泥土移栽到盆中,用培養(yǎng)土填盆。相對來說,地栽方式更加省時、省力,而且植株成長更為健壯,但是秋天移栽容易損害植株。
4? 結束語
鑒賞懸崖菊有幾個標準,首先是看整個植株的形態(tài),要剔、剪、牽、扎得當,有良好的觀賞度;其次看花朵,花要疏密一致、先后有序,才可稱之為佳品。只有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做到精益求精,懸崖菊最后的成品才會達到最理想的狀態(tài)。
參考文獻:
[1]龐靜靜,王二強,王曉暉.造型藝菊的常用栽培技術探討[J].現(xiàn)代園藝,2019(11):77-78.
[2]宋曉旭,閔竹蘭,俞曉艷,等.懸崖菊原本栽培技術[J].寧夏農(nóng)林科技,2013,54(12):44-45.
[3]梁壽斌.懸崖菊的栽培技術[J].花木盆景(花卉園藝),2012(1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