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渝生,中國科學院理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科普產學研創新聯盟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原副所長,中國科學技術館原館長,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原副主席。
12月11-14日,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白武明、王渝生、高登義,年齡一個“60后”、一個“70后”、一個“80歲”,3位老教授應四川大邑縣邀請,為縣政府機關并奔赴全縣12所學校、2個社區、1個企業,向5000余人作了10個不同題目的16場科普演講報告。干部和群眾的心中渴望科學的種子,基層不同的單位需要多元化的科普。
在縣行政中心舉辦的“2019年中科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大邑巡回宣講活動啟動儀式”上,縣有關領導、部門負責人和公務員400多人出席,王渝生作了“提高科學素質,促進自主創新”的專題報告。與會者認真聽講和筆記,積極交流互動,活動圓滿成功。
以后,王渝生還到了沙渠工業園區壹佰刀具科技有限公司為大邑科技企業領導人和中層干部作科普演講,講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講企業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核心;講我國科技發展三步走進程——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2030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在座企業家深受啟發。成都萬士達瓷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成彪感言:“今天有幸聽了王教授關于科學的講座,很有感觸,作為企業來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要用科學的發展觀、科學的技術力量使企業更加飛速地發展。”四川路通建設集團副總經理葉超說,宣講報告讓我們真正比較系統地了解了科學,走進了科學,感受到了科學素質與自主創新的雙啟動成效,科技強國的理念應該成為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
大邑縣安仁中學為了讓更多學生接受科普教育,安排王渝生在空曠的學校體育館給全校高一、高二的1500多名學生講一個新的題目“國學與科學”。一開始把王渝生嚇了一跳,這么大的場地,這么多的學生,他怕講不好。結果因為學校作了充分的準備工作,事先借來了高級音響設備,加上他自己對講課內容也作了充分準備,PPT圖文并茂,講了國學儒釋道傳統文化中的科技元素和對我國古代科技的積極影響,中國古代科技西傳對世界近代科技革命的影響,重點講發揚我國傳統科技中優秀的基因,古為今用,促進當代科技的發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每個問題,舉例說明,盡量文理交融、深入淺出。高中學生一聽是新的內容,有興趣;認真聽又聽得懂,能引起思考,結果一個半小時的講座,無人喧嘩,無人離座。學生們獲益多多。
這是對高中生,對初中生王渝生講“回顧與展望——科學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講中國古代的農醫天算和四大發明,講中國近代科學的落伍和科技革命改變世界發展格局,講新中國70年科技成就,以及對未來科技發展的展望。內涵古今中外,信息量大,學生集中精力一直聽了一個半小時,生怕聽漏了什么。
至于到2所小學,王渝生講的是“孩子是天生的科學家”,科學始于好奇和不可遏制的求知欲望,他認為孩子生來就有一種學習和探究的欲望,好奇心驅使他們一次又一次地嘗試、探索和發現。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孩子就是天生的科學家。但是,孩子們還不是真正的科學家,他給他們講新中國70周年獲得國家功勛獎章科學家的故事,激勵他們通過學習、實踐,從“天生的”成長為“真正的”科學家。并把對自己兒時的回憶、當今對孫輩的教育都結合起來講,孩子們感到親切、太有意思了!
同學們聽得非常投入,反響也十分熱烈,不少同學激動地分享聽后感:“王爺爺講故事太有趣了,原來他小時候也和我們一樣‘傻呀!一個小時感覺一眨眼就過了,原來科學可以這么有趣啊!”“王爺爺改變了我對科學家的看法,也改變了我對科學的態度。原來科學家可以很有趣,科學也可以很好玩兒。”
最令王渝生感動的是,三岔小學秉承“讓紅色教育綻放美麗花朵”的辦學理念,以“紅色教育”為特色,在講座結束后,表演了學校改編自第一任校長田載重同志英勇事跡的校本原創戲劇《田載重》,感人至深;川劇高亢的高腔幫腔,唱得真是像模像樣、余音繞梁。
地質學家白武明是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演講團團長,在大邑潘家街小學、南街小學,他給師生們帶來了“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地震、火山和地球”科普知識講座,他結合自己多年的研究經驗,將火山、地震、地球磁場、大陸漂移等多個學術問題,通過生動形象的故事和圖片告訴孩子們。在互動交流環節,學生向白武明提出了各種問題,他都作了精確的回答,并對青少年如何探究科學知識提出了建議。他告訴孩子們,研究科學的方法就是要觀察思考,實驗模擬和綜合分析。
在大邑縣職業高級中學,白武明用問題式講授法,通過視頻和圖片,引導學生提出“極光為什么會圍成圓圈”“極光為什么是一片片的”“極光為什么有各種顏色”“極光可同時出現在南北極嗎”等問題,向同學們進行了講解。
攀登過“地球三級”的老科學家高登義到社區、學校講“知天知己笑迎科學人生”和“地球三極環境變化與可持續發展”。在大邑中學“實現中國科學夢的風雨人生”科普講座中,他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同學們:每個人的未來都是不確定的,在不確定中確定地生活,本來就是最難最關鍵的問題,每個人的人生就是風雨人生。今年高老已80歲高齡,他這種樂觀的心態和孜孜不倦的實踐探索精神深深打動了同學們。
在青霞鎮洞口社區、沙渠東岳花苑小區,高登義在講座結束后還親臨小區參觀訪問,對發展治理工作進行了指導并提出了建議:建議小區經常宣講一些地震、安全方面的知識,增加群眾的自救能力;建議立足當地實際,不斷完善小區管理制度,進一步提高小區群眾環境和生活水平。
講座間隙,科學家們還參觀了建川博物館,并和樊建川館長作了深入的交流;參觀了青霞鄉村創客創業創意孵化園;深入幸福公社和菌博天下科普基地進行調研,為推動大邑鄉村振興建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