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琪
(蘇州電力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蘇 蘇州 215011)
主要實現以下功能:(1)實現故障快速處理。(2)實現配網優化運行。(3)遵循IEC61968 推薦的企業服務總線(ESB),實現相關系統集成。線路故障快速處理功能如下:主站、子站通過DTU 采集到線路的故障電流信息,首先,根據事先定義的網絡拓撲情況確定最小故障區域;其次,根據程序設定的優先級別執行切除故障區域、恢復變電站電源供電、恢復重要客戶供電、恢復其他客戶供電等操作,整個恢復過程在數分鐘之內完成。例如:如圖1 所示,一條配網線路從變電站A 至變電站B 組成手拉手供電環,中間有6 個分段開關,正常供電時一般按負荷分布選擇開環點為開關4,假設開關2~3 間電纜故障,變電站A 側線路出線開關保護動作跳閘,配電自動化系統控制故障范圍兩側的開關2 和開關3 分閘,再控制變電站A 側線路出線開關和開環點開關4合閘,實現切除故障點,恢復非故障線路段供電。對于一個配電環路聯接多個電源點(變電站)的情況,以此類推,控制原則相似,只是步驟復雜而已。

圖1 配網線路故障例圖A
又例如,圖2:開閉所A 中母線處發生短路故障,則變電站1 側開關1 跳閘,配電自動化系統自控制開閉所1 開關3 和開關2 分閘,切除故障線段,然后控制原開環點開關4合閘,快速恢復正常區段供電。

圖2 配網線路故障例圖B
又例如,圖3:中開閉所A 中開關5 出線部分發生短路故障,則變電站1 側開關1 首先跳閘,然后配電自動化系統控制開閉所A 開關5 分閘,切除故障線路,然后自動控制變電站1 側開關1 合閘,恢復其余正常線段的供電。

圖3 配網線路故障例圖C
主要功能:狀態量、模擬量采集和處理、數字量采集和處理、檢測線路相間及單相故障、遠方控制功能、通信功能、運行參數及定值整定功能、自檢和自恢復功能。
(1)環網柜加裝三相CT 及零序CT,5P20 級別并且滿度值滿足3 倍以上額定值。(2)環網柜操作電源采用DC48V,后備電源選用一組免維護鉛酸蓄電池(容量20AH)。綜控屏內設備供電及環網柜操作電源分別從48V 母線引出。(3)環網柜具備當地/遠方操作功能,配有當地/遠方選擇開關及控制出口壓板。遙信中開關位置采用雙位置,接地刀閘位置、遠近控均采用單位置。其中接地刀閘位置采用合位輔助接點,遠近控均采用遠控位置輔助接點。(4)綜控屏采用電源設備、DTU 終端和通信設備混合組屏模式。輸入的交流電源應采用站變柜提供的電源,另一路采用不同交流電源。兩路交流電源輸入應具備自動投切功能。(5)站變柜二次側輸出電壓為AC220/100V,容量3000/30VA,其中0.22kV 繞組容量為3KVA 及以上,0.1kV 抽頭級別不低于0.5 級,提供母線電壓線損數據。配電自動化終端計量模塊要求:開關電流互感器精度不低于0.5S,電壓互感器精度不低于0.5,計量精度不低于0.5S,自動化裝置需滿足線損統計需求,實現雙向有功、無功計算功能。

圖4
為規范配電自動化系統故障定位判據的設定,在線路發生故障時利用電流變化及時判斷出故障區間,設定原則和設定值如下:(1)反應相間故障的相過流保護,其設置原則按照躲過配電線路正常運行時的最大負荷電流原則設定。考慮到配網線路供電半徑小、短路電流大、單線負荷電流小于600A 的特點,設定值定為600A(一次值)/0s,用于發信號、定位故障支路。(2) 中性點經小電阻接地系統(10kV 接地電阻為10Ω,20kV 接地電阻為20Ω)中的配網線路,用反應單相接地故障的零序電流保護,其電流互感器應采用獨立的零序電流互感器,其設置原則按躲過零序回路正常不平衡電流原則設定,設定值定為80A(一次值)/0.1s,用于發信號、定位故障支路。目前站端每回出線:電流互感器變比設置為600/1A;零序電流互感器變比設置為100/1A。
專用技術規范中對免維護閥控鉛酸蓄電池的要求如下:額定電壓DC48V,單節電池≥7Ah,使用壽命≥3 年,保證完成“分—合—分”操作并維持配電終端及通信模塊至少運行4h。
(1)功耗分析。①每個主控單元裝置功耗:10W(工作電源DC48V)16 路裝置主控單元功耗:按10×2=20W 計算;②光通訊設備:按8W 計算;③遙信回路功耗:每個遙信功耗:0.036W 每個開關按5 個遙信計算:0.036×5=0.18W16路裝置所有遙信全“合”狀態的功耗:0.18×16=2.88W;實際上,每個開關最多有3 個遙信為“合”,所以實際遙信功耗:2.88×3/5=1.728W。④操作開關:每操作一次開關,電壓大概下降0.1V。實際測試表明,連續性的負載對蓄電池待機時間有較大影響,短時分合閘開關對蓄電池的待機時間影響較小。因此,裝置總功耗按30W 計算。
(2)12Ah 鉛酸蓄電池放電數據分析。電源模塊給蓄電池充滿電時,電池組電壓為55V,當監測到蓄電池電壓低于42V 時關斷蓄電池。下表是單節12AH 蓄電池放電時間表。
①按恒電流計算:起始放電電壓55V,開始放電電流:30W/55V=0.55A 電池關斷前電壓42V,關斷前放電電流:30W/42=0.71A 由于負載功率恒定,放電過程電壓會逐漸降低,因此放電電流逐步增加,在0.55~0.71A,介于表上0.64A附件,因此,對應查得待機時間是20h。
②按恒功率計算:恒定30W 負載,平均分配到4 節蓄電池,每節蓄電池帶負載:30/4=7.5W。對照上面恒功率放電表可知,接近表上7.77W,因此查表可以看出待機時間也是20h。4 節蓄電池給30W 負載供電,放電電流在0.55~0.71A,因此在0.6A 附近(0.05C=0.05X12A=0.6A),通過曲線也可以看出12Ah 蓄電池組給30W 負載供電的待機時間是20h 左右。
(3)7Ah 鉛酸蓄電池放電數據分析負載性質與大小不變,只是將蓄電池容量改為4 節7Ah。由于負載大小不變,因此放電電流也是在0.55~0.71A,每節蓄電池分配的負載也是7.5W 左右,查表可知待機時間大約在10h。由于放電電流在0.7A 左右,因此放電曲線參考0.1C,理論待機時間也是10h左右。
(4)實際測試。
為了驗證蓄電池理論待機時間是否正確,再次按照實際帶載測試:
①測試環境:溫度28℃;16 路DTU 配置完全相同的主控單元2 臺;用另外一臺主控單元代替光通訊設備(實際光通訊設備功耗小于10W)。58 個為合狀態(現場實際運行時不會有這么多遙信為合)。12Ah 蓄電池,4 節。
②測試數據:
起始放電時間:第一天19 時24 分放電電壓51.3V,放電電流0.577A,實測功耗29.6W;
欠壓關斷時間:第二天15 時21 分關斷前電壓43.5V,放電電流0.71A,實測功耗30.89W 中間其它數據略;
實測待機時間:大約20h。
(5)結論。1.7Ah 蓄電池組理論待機時間待機4h 的規定。2.16 路組屏式DTU 配置4 節12Ah 蓄電池組待機時間在20小時左右,3.32 路組屏式DTU 配置6 節12Ah 蓄電池總體待機時間也是20h 左右。目前選用閥控密封蓄電池組DC12V,20AH。
配電自動化改造采用一體化施工方式,一次開關設備以及二次小室等和二次終端設備、通信設備、二次電纜等均安裝在同一個箱體會內。對三遙信號進行了規范化,同時后備電源采用蓄電池儲能方式。并且選用了高可靠性、高實時性并完全符合技術規范的智能配電終端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