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這些年國內的線下零售一潭死水,半死不活,網上市場也是良莠不齊,坑蒙拐騙不少,實惠沒有多少。好市多來了以后也算是一條鯰魚把其他的激活,告訴市場原來還有這種玩法,讓國內的市場參與者有壓力,網上網下不能躺著賺錢了。
@Noodles:國內華潤那些商家,躺著賺習慣了。我希望越來越多的企業來中國開店,有競爭,中國企業才有壓力,老百姓才會受惠。
@SC.TK:當年無印良品來中國后,看看現在市場被網易嚴選等品牌都分成什么樣了。好的零售商業模式值得我們借鑒,況且無印和costco等外國企業很難完全適應中國市場。中國企業加油,讓大家也早點用上國產的Costco也說不定。
@句無邪:如果套路得人心,那便是好的套路!對零售業而言,絕對是狼來了!
@余:我想說的是如果再這樣熱門下去,當地派出所的警力配置甚至編制也要調整一下了,實在太累了,全員出動,其他活都不要干了。
@日本不在本:老話說得好:從南京到北京,買的沒有賣的精!永遠不要覺得你從商家那里賺到便宜了。
@汪汪:盒馬鮮生跟Costco也不是同個消費群體啊。盒馬鮮生那個量和價是針對有經濟承受能力的獨居或者小兩口,Costco的整包銷售針對的是大家庭。
@Nesc:國內目前來看小米是最大的參照系,小米不靠硬件賺錢,Costco不靠商品賺錢。
@聽雨:我們在玩大數據,別人在搞心理學。大數據多需求,心理學玩享受。
@謝鴻展:說千道萬,性價比才是硬道理,特別是在當今信息大時代。
@十八:我就很享受全家人一起在大商超買生活用品和快銷品的過程啊!全家人都能參與進來,不用抱著手機,交流也多了!
@熱心市民艾先生:Costco的模式注定了在中國它只能在一線和準一線城市生存。
@觀自在:講真,這完全是號準了中國大媽的脈啊,但是別急,能薅中國大媽羊毛的物種還不存在呢,坐看大媽反薅羊毛。這有意思了。且看且行,他們太不了解中國大媽的精打細算了。
@抱抱:身在土澳的會員現身說法,這個在中國真沒戲,除非中國消費者不在乎消費體驗。中國這世界末日場面,他最大的優勢就沒有了啊,哪有什么用戶體驗的?我不如家里等著送上門吧。
@彭十八:拼多多如果開線下直營實體店,就沒他們什么事了。還能順勢把他們美國市場端了。
@若水:對老百姓來說是好事,但愿它能秉持初衷千萬不要向現存的類似商家靠攏。
責編:鄒松霖
編審:張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