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霞
中圖分類號:D41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7-011-01
摘 要 工會經費在工會全局工作中起著重要的物質保障作用,怎樣合理、合規、高效率的使用工會經費,使之為職工群眾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是工會管理者、財務工作者需要不斷學習、總結的過程。
關鍵詞 經費預算管理 經費收繳 經費服務性
工會經費是工會開展各項工作的物質基礎,是工會開展工作的經濟基礎,在工會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定期、足額收繳工會經費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明確規定工會經費的來源包括:工會會員繳納的會費;建立工會組織的企業、事業單位、機關按每月全部職工工資總額的2%向工會撥繳的經費;工會所屬的企業、事業單位上繳的收入;政府的補助等。具有法律的嚴肅性、強制性、無償性和固定性。
其中每月按職工工資總額2%計提的工會經費,是工會重要的收入來源,各企事業單位必須按月、季、年度等方式撥繳給工會。工會組織工會經費充裕,才能保證各項工作的開展。收繳工會經費是工作開展工作的的前提,工會財務管理人員要把工會經費收繳、管理和使用作為一項重要工作。
二、規范工會財務管理
為了保障工會經費及時的收繳以及工會經費合法、合規、有效的使用,工會財務人員要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工會經費規范管理機制
以總工會《基層工會經費使用管理辦法》為依據,建立完善的基層工會財務管理制度。工會經費的使用與管理做到統籌兼顧、保證重點、收支平衡、勤儉節約、嚴格預算管理等方面內容。
(二)堅持專人審批原則
工會經費由工會法人或負責人親自審批, 每一筆開支必須經工會法人或負責人審核簽字后方能報銷。
(三)加強工會財務人員業務學習
很多基層工會沒有專業的財務管理人員,而是由工會其他成員兼職工會財務工作。財務人員業務能力不足直接影響工會經費的正常收繳、日常管理和規范使用。因此要加強對財務人員的培訓,不斷提高工會財務人員專業素質。同時加強對財務人員的法律法規、職業道德等方面教育,使他們成為合格的財務管理人員。
三、實施預算管理,規范工會經費使用范圍
根據全總《工會經費收支管理辦法》,基層工會應按照《工會預算管理辦法》的要求,將單位各項收支全部納入預算管理。
(一)制定年度工會經費支出預算
工會的所有經費支出,都要實行預算管理。預算管理的要堅持“循勤儉節約、量入為出”的原則。每年年初,針對當年工會工作制定工會經費預算。根據當年工會工作目標、結合上年經費支出情況合理制定當年預算計劃,并嚴格執行預算管理。優化工會經費的支出結構。經費的預算要向工會重點工作、涉及到職工生活和工作的方向傾斜,真正將工會經費用到實處、服務于民。其中職工培訓、文化生活、群體活動、送溫暖、送清涼等應該列為優先支出部分。
(二)經費使用以服務職工為宗旨
預算管理雖然能夠提高工會經費使用效率,但是難眠有些預算外支出情況。比如職工群眾臨時反映的臨時性突出問題、救命救急等重大職工維權問題等,這類支出要考慮特事特辦,體現工會經費服務于民的宗旨。
(三)嚴格管好、用好專項資金
工會經費中由上級工會組織撥付的專項資金必須加強監管,確保其發揮應有的作用。諸如救災專項資金、互助互濟代管基金、助學專項資金、扶貧專項資金等,規范這些資金的使用,杜絕出現挪用、截留等違規情況,嚴格把關將這些資金的使用效益發揮出來,更好地為職工群眾服務。
(四)加強工會經費、專項資金的審查、監督工作
為了確保工會經費的合規合法使用,必須加強對工會經費的使用過程的有效監管,確保預算編制的有效性、合理性。確保經費用到基層和群眾身上,用到重點工作和事業上,從而提高工會經費的使用效率。
四、加強工會經費使用過程中的民主監督
建立基層工會經費管理事務公開制度,接受職工群眾監督,使工會會費的使用透明化。對工會經費使用過程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監督,從而保證工會經費的規范使用及使用效率。
(一)實行經費公開
對于工會的經費使用情況,工會應該通過職工代表大會公開,保障職工的知情權,接受職工監督。
(二)嚴格管理支出范圍、實行內部經審制度
依據《基層工會經費收支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結合單位實際制定完善的管理辦法,明確支出標準、范圍,嚴禁違規支出。成立工會經費經審委員會,定期對本單位工會經費支出進行審查,對于違規經費支出事項及時做出整改。
在日常工作中如何更加有效率的使用工會經費,還需要在工作中慢慢摸索和積累。總而言之,怎樣合理、合規、高效率的使用工會經費,使之為職工群眾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是工會管理者需要不斷學習的過程。
參考文獻:
[1]吳浩.做好新形勢下工會財務工作的思考[J].中國工會財會,2018(04).
[2]中華全國總工會.基層工會經費收支管理辦法[Z].2017-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