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文發
中圖分類號:G206.3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7-191-01
摘 要 本文探討培養基層通訊員新聞敏感的途徑,需要貼近一線生產,培養善于分析與比較的良好習慣,貼近一線生活,當個有心人,做好隨時采訪的準備,貼近一線員工,既要觀察有形的事物,又要觀察無形的東西。如此才能提高基層通訊員新聞敏感度。
關鍵詞 基層通訊 新聞敏感 通訊員
在我們中交建系統有許多基層通訊員,總感慨平時單位沒有什么“事”、沒有多少由頭可寫。通過深入一線項目,我發現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并非單位真的就沒有新聞可寫,而是我們的通訊員缺少深入實際、深入生活,缺乏新聞敏感性。
新聞敏感是通訊員發現和鑒別有價值的新聞事件與人物的能力,是通訊員懂得新聞的價值,善于在一堆事件或人物中,特別是在不被別人注意或者司空見慣的事實中,迅速、準確地識別、判斷出有重要價值的好新聞。新聞敏感既不是通訊員特有的天賦,也不是神秘的靈感,而是一個通訊員政治水平、生活閱歷、業務能力的集中與綜合表現。那么,怎樣培養基層通訊員的新聞敏感呢?
一、貼近一線生產,培養善于分析與比較的良好習慣
分析比較是認識客觀事物、發現新聞的一種常用方法。比較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今昔對比,單位內、外對比,橫向、縱向對比,周圍環境對比等。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比較而存在的。大與小、好與壞、美與丑、新與舊,都是比較出來的。有了比較,才有鑒別,然后才有選擇。從這個意義上說,比較出新聞,沒有比較也就沒有新聞。比如,作為中交建系統的通訊員,如果你不了解本單位的最高產值、中標額、利潤是多少,即使今年這三大指標再高,不做比較,你也不會發現它是一個創歷史記錄的號新聞。
那么一個通訊員怎樣才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把新聞價值比較出來呢?關鍵在于通訊員在日常生活中要有全局思想。所謂全局,就是說,一方面要通曉政策,及時了解本單位在不同時期的形勢、任務與政策;另一方面又要掌握實際,即單位里的新形勢、新政策在職工群眾中有什么反響,還存在哪些問題。用一名行話說就是“吃透兩頭”,一個通訊員如果具備了這個全局思想,就會隨時隨地發現新聞來源,就能夠在接觸的大量事物中,很敏銳地掂量出有價值的新聞,鑒別出它在全局中所處的地位。大凡有經驗的通訊員都有一種體會,那就是:“胸中有全局,眼中出新聞”。通訊員的政策水平越高,對實際情況的了解越透,他就可以經常保持新聞敏感,在實踐中捕捉住有價值的新聞。總之,學會比較,最根本的是要學習和掌握黨的各項方針、政策以及本單位的實際,切實在調查研究方面下一番苦功夫,只有通曉全局,吃透了兩頭,才會產生“由頭”。
二、貼近一線生活,當個有心人,做好隨時采訪的準備
作為基層通訊員應當有隨時準備采訪的思想,對于周圍發生的事情都要注意,都要感興趣。比如在隨意交談中、在街談巷議中、在書信來往中、在旅途漫步中,都可以發現新聞。有的通訊員把新聞采訪理解的比較狹隘,活動天地也比較窄小,雙方只有端坐下來,掏出筆記本,“請你談一談……”才是真正的采訪,而采訪結束后,對非正式場合的談論就不注意了。其實非正式場合的談論,往往是重要新聞的來源和線索。正式采訪結束了,雙方心理上的緊張狀態松馳了,往往天南海北無拘無束地聊起來,許多“踏破鐵鞋無妥處”的新聞,正是在這種狀態下挖掘出來的。
隨時處于采訪狀態,并不是漫無目的地成天東張西望,而是頭腦里要經常思考問題,隨時在實際生活中尋找答案。有的基層通訊員總是習慣上級或領導給什么題目就寫什么題目,題目以外的一概不管了。其實,在實際生活中,對我們通訊員來說新聞是大量存在的,就一個單位而言,其生產情況怎樣?銷售情況如何?職工思想動態怎樣?有沒有典型的人和事?這方面撲空,那方面怎么樣,而且撲空了還可以做撲空的文章。去年6月份,我去西藏娜拉項目采訪,本打算采訪想的生產經營情況,可因主管領導外出,工作人員介紹的又不太詳細,結果采訪效果不太理想。就在我準備離去的時候,我發現辦公室里坐幾個藏族同事,于是就和他們攀談起來。從談話中我了解到,為解決當地大學生就業問題,該項目于2017年招聘了西藏籍畢業生17名的消息,我眼睛一亮,這不正是一條重要新聞嗎。于是,我們立刻撰寫了一篇《高原之上打造“五大工程”豐碑》的稿件發表在《中國交通報》上。
三、貼近一線員工,既要觀察有形的事物,又要觀察無形的東西
作為通訊員在采訪過程中,不僅要口問,用手記,還要學會用眼觀察。眼睛是人們的精密器官,是新聞工作者最銳利的武器。從某種意義上說,觀察比記和問更為重要,有許多情況、問題、細節,單靠談話是發現不了的。有很多新聞是需要我們的雙眼去仔細觀察,才能獲得預想不到的生動細節,抓取生動形象的素材。我們在采訪時,除了傾聽采訪對象介紹情況,還要留心觀察采訪對象的外貌、特征,音容笑貌以及周圍的環境。比如,采訪一線員工,就要觀察他的穿著是個什么樣的,舉止言談有什么與眾不同的地方等等。這不僅是寫新聞細致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從中發現與新聞有關的東西。通訊員的眼睛不但要看到常人看不到、談不出的東西,而且要從常人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東西里面去發現新的有價值的素材。
除了觀察有形的事物,還要觀察無形的東西。比如,一個人的內心活動是最不容易用語言來表達的,這就要靠我們通訊員從被采訪人的神態、表情、舉止中去揣摩。觀察是一種無形的采訪,即使我們在遛馬路、逛商店時,也要留心觀察,不要輕意放過任何“蛛絲馬跡”。一名優秀的通訊員往往能夠從隨意聽到的或看到的,在一般人看來是小事情里邊,迅速捕捉、發現到一些有價值的“由頭”,這就是感受事情、反映事物具有高度新聞敏感的表現。所以,作為基層通訊員我們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及新聞理論知識,時刻保持充沛的工作熱情,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這是基層通訊員迅速培養新聞敏感的最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