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弋翔

摘 要:隨著世界資本市場的迅猛發展,國內上市公司層出不窮,致使會計人員財務的舞弊問題日趨顯露。財務舞弊行為不僅敗壞道德風氣降低職業素養,還會影響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進而阻礙國家經濟的發展,極大程度上損害了企業投資者的利益。舞弊者對利益誘惑的把控承認低,不注重對職業道德的提升是造成財務舞弊現象的主要原因。本文以上市K公司為例,著重從三個角度分析舞弊因素產生的原因,并為治理防范會計舞弊現象提出合理意見及防范措施。
關鍵詞:財務舞弊;舞弊三因素;原因分析;防范措施
一、舞弊三角理論
“舞弊三角論”經由美國著名會計學會會長史帝文·阿波雷奇特提出。他認為,造成企業舞弊現象產生的原因主要為機會、壓力和自我合理化,三者成三足鼎立的關系缺一不可,缺少任意條件企業舞弊就不可能在真正意義上形成。財務舞弊的影響惡劣,不僅損害公司資源配置優化的功能還會影響上市公司的發展環境,對投資者造成嚴重利益損失。若想徹底解決企業中存在的舞弊問題應從該三項因素出發,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二、上市K公司財務舞弊案例分析
1.上市K公司的背景及案例概述
(1)企業背景及裁決
K公司是我國大型精密型生產的重點企業,企業于2007年1月正式上市交易。但由于財務造假以及信息披露嚴重損害了投資者利益于2018予以退市處理,并予以60萬元罰款,且采用對董事長終身關閉證券市場大門,總經理及財務總監5年內不允許進入證券市場的處罰。
(2)財務舞弊的手段
①跨期確認收入
2013年到2015年,K公司和合作方客戶或經銷商簽署了具有法律效益的合同,在付款方付給部分款項后、貨物還未發出的情況下提前確認收訖,并將下一年度的實際收入確認為當年。運用此種手段,K公司于2013年-2015年連續三年跨期確認筆數分別為56筆,59筆,107筆共計141,460,512.63元。2013年-2015年度營業收入水平分別為本期公布披露營業收入的7.41%、4.75%和5.31%。
②擅自修改合同價格
K公司在2013年、2014年兩年間利用與客戶簽訂合同之后自行單方面虛假增加合同價格的不合法手段使收入虛漲2,105,786.33元。2013年、2014年年度K公司虛增收入分別占當期公開營業額的0.14%和0.07%。
③存貨虛構
2013年至2015年期間,K公司采用創設賬戶外產成品倉庫、虛構加工生產業務、虛增實際制造成本等違法手段,虛假增加了各階段的運營成本,降低了年度期末存貨的庫存數量。并于三年內增加虛假成本235,272,252.56元。三年存貨累計少計505,985,325.86元,2013年-2015年三年內虛減存貨分別為120,871,685.64元,184,926,310.72元和200,187,329.50元。K公司2013年-2015年度披露的報告中存貨的庫存數據與實際情況不符。
2.K公司財務舞弊形成的原因——基于舞弊三因素理論
(1)源動力:壓力
①退市壓力。作為老牌生產廠家,發展不景氣受新型產業及各國家政策、發展趨勢的影響,訂單數日趨減少致使凈利潤降低。根據K公司2014年-2015年財務報表可得凈利潤為負(-20409.13萬元和-1.96億元)面臨退市壓力。我國《證券法》對退市有明確規定:上市公司連續三年虧損將予退市,即連續三年凈利潤為負將會退市。該公司已連續兩年虧損面臨退市風險,為避免該風險采取虛增利潤粉飾業績達繼續上市目的。
②融資壓力。融資壓力是指公司發展面臨融資需求但是凈資產收益率(ROE)達不到一定指標。我國證監會對上市公司的配股資格具有相關規定,近三年連續盈利的上市公司才可擁有配股資格。圖為K公司2016年度主要財務指標和現金流量表,經營活動現金流量連續三年為負值說明在實行市場擴張戰略此時需要較強融資能力,而根據主要圖表中連續三年ROE值均為負值說明融資能力較差并不足以支撐起這一戰略的持續進行。融資能力差的壓力促使其進行財務舞弊。
(2)助推器:機會
①內部因素。首先股權的結構分布不合理,股權分配的情況從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應該公司的決策管理透明程度和民主公正程度,股權集中程度越高說明被企業被內部控制機會越高越容易發生舞弊現象,而對于K公司而言,除開已上市H股,A股市場中該公司具有的股權持有比例為25.08%,其余3-10位持股比例加起來為8.48%,其他股東無法制衡,使得財務舞弊現象滋生。其次,高層職位結構不合理,存在一人勝任多職的現象,股東大會形同虛設。K公司董事長同時身兼財務總監或總裁等重要職位,由此可見K公司內部控制力度較小,董事會與財務高管人員重合,二者之間起不到監督作用,促使財務舞弊現象的滋生。
②外部因素。一方面是第三方企業為謀求利潤最大化而采取合謀手段。2013年-2016年K公司連續三年虛構利潤數額巨大,但是負責該公司財務報表審計的注冊會計事務所非但沒有提出異議反而繼續將這一非真實報表呈現給各個投資者。會計師事務所作為為投資者提供被審計單位會計信息真實性保證的第三方機構,為追求自身利潤最大化與被審計上市公司合謀欺騙投資者。繼揭露K公司財務舞弊后,對于與該公司有合作關系的瑞華會計師事務所并未受相關責任的追究。另外法律系統的不完善也導致了舞弊者趁虛而入,盡管目前我國已經頒布了一套有關證券市場交易的法律,但是仍然有相關領域為灰色地帶,舞弊者正是利用這片灰色地帶進行操作,令財務舞弊問題屢屢發生。
(3)潤滑劑:借口
舞弊者常常用借口使自己的行為合理化,即使得自己的違法行為道德化。管理者的誠信意識決定了企業財務舞弊現象的存在與否。K公司以粉飾業績、避免退市為借口虛增利潤,進行財務舞弊行為,為了自身利益損害公眾利益,是一種失真行為。
三、針對案例企業提出防范措施
1.完善公司內部治理層結構及產品優化
(1)合理分配股權。我國上市企業普遍存在著“一股獨大”的不合理現象,正如K公司與本企業持股比例相比其余股東持股占比不超過10%,導致其他股東利益受損,公司更容易產生舞弊行為,合理分配股權可改善優化公司內部結構,避免大股東刻意控股,防范舞弊現象發生。
(2)內部高管層職位的分配。一人身兼多職是我國上市公司目前的現狀,也是導致財務舞弊現象滋生的一項巨大因素。即一人一職不得存在兼任行為的方案是為最合理的解決方案,可以合理有效限制各高管的權利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財務舞弊現象的發生。
(3)健全內部董事會的職能。加強監事會的監管作用。董事會是一個公司治理的核心,它不僅管理公司經營活動還負責監督公司內部高管人員的行為規范,監管制衡董事會和經管層是監事會的主要職能,只有加強監事會的監督職能才能降低董事會和經管層之間的舞弊幾率。
(4)優化產業結構。K公司的退市壓力主要受國家政策及發展趨勢的影響,優化產業結構順應國家政策的發展,將重工業逐步環保化、綠色化,實行合理的產業結構轉型或將產業鏈更改為節約環保型。
2.提升會計師事務所的內部監管制度
會計師事務所是審計公司財務報表重要的第三方工作室,審計K公司財務報表的會計師事務在本次案件中并沒有受到責任連帶,僅是接受這次審計委托的個人受到處罰,這就助長了財務舞弊的滋生,只有提升會計師事務所的內部監管制度,增強注冊會計師自身的職業道德,才能避免舞弊現象發生。
3.完善相關會計準則及法律法規
(1)健全監管處罰機制。K公司的被迫退市一部分原因審計人員的舞弊,目前法律法規中對于審計人員的舞弊處罰相對較輕,應加強相關法律建設,健全處罰機制,讓審計人員充分意識到法律的嚴肅性,可起到減輕財務舞弊現象發生的作用。
(2)完善退市準則。K公司形成財務舞弊的主要動機是退市壓力。而上市公司是否退市的評判標準并不應該是“連續三年盈利為負”而應當為“資不抵債”。當上市公司資不抵債時證明該公司已無盈利能力,會面臨破產清算的結果,發行的股票也會失去保值增值性,喪失價值,最終順理成章退出證券市場。
(3)擴寬企業融資渠道。目前我國上市公司主要通過虛增利潤方式以滿足本企業對股權融資強烈的偏好。K公司三年來主要采取股權融資的手段進行市場擴張戰略,但是股權融資能力弱導致該企業面臨融資壓力,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上市公司發行債券的機制和融資政策不夠健全使得股權融資成為經營者心中的唯一融資方式。針對該項問題,企業應當擴寬融資渠道,例如可開展可轉化債券融資、發行債券及信用擔保等融資方式,改變上市企業的股東對融資方式根深蒂固的舊式思想,更新融資理念。讓上市公司最終意識到股權融資并非唯一的融資方式,減少企業財務舞弊的沖動。
四、結論
隨著上市公司的層見迭出,上市公司的財務舞弊手段也層出疊現,而究其根本形成財務舞弊現象的主要因素有三——壓力、機會、借口。三者互相依存,缺少任意一個條件都不能構成整整意義上的舞弊。透過K公司的案例可以看出中國證券市場制度中仍存在灰色地帶致使舞弊者乘虛而入,其他上市公司內部監管力引以為鑒自省自身企業才能避免其余上市公司重蹈覆轍,經歷退市危機,減少舞弊行為才能給予有健康的投資環境。作為企業相關高管,內部會計人員及負責審計的審計人員應提高個人職業素養,堅守職業道德不徇私舞弊;法律和政府也應當加大對證券市場的監管力度和法律保障避免舞弊者有利可圖,建立更完善的證券市場。
參考文獻:
[1]吳若唯,廖國威.基于舞弊三角論的金亞科技財務舞弊成因分析.會計師,2019.2.
[2]高博宇.基于舞弊三因素理論的上市公司財務舞弊分析.經營管理者·下旬刊,2017.
[3]張艷.上市公司財務舞弊手段及其治理研究——以*ST博元為例. 經濟研究導刊,2018.
[4]鄒秀紅.淺談財務造假手段及防范措施.中國集體經濟,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