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夢瑤
摘 要: 網絡語言作為一種特殊的語言變體,具有極強的靈活性,各類語碼轉換在其中隨處可見。本文借鑒社會語言學中關于語碼轉換研究的相關成果,試圖在順應論理論的基礎上,分析網絡用語實際語料中的漢英語碼轉換現象,從分類及動因角度對其進行解讀。
關鍵詞:網絡用語;語碼轉換;順應論
文章編號:978-7-80736-771-0(2019)04-148-03
一、引言
網絡語言是指一種被網絡交際者所采用的特殊的群體用語,是在標準語言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新的社會方言。從廣義上講,網絡語言指出現在網絡上并為互聯網常用的專業術語式的語言。但是,一般而言,其更多的指狹義上的網民在網絡上使用的交際話語,包括文字、符號等多種內容。狹義的網絡語言作為一種新生的符號系統,具有極強的開放性與包容性。本文中的網絡語言均指狹義層面的網絡交際用語。語碼轉換現象作為語言接觸的一種常見現象,在網絡語言的中的使用也層出不窮。因此,本文以網絡上的交際用語為語料來源,從順應論視角出發,探究網絡語言中漢英語碼轉換的不同結構類型及其背后的形成原因。
二、網絡用語中的中英語碼轉換及分類
(一)理論基礎
語碼是社會語言學家用來指語言或語言的任何一種變體,包括語言、方言或一種語體。語碼轉換是一種常見且復雜的語言接觸現象,指人們用于交際的任何符號系統,指在同一次對話或交談中,說話者使用兩種或多種語言變體的現象。[1]目前學界對語碼轉換的類型區分主要有以下兩種觀點:其一,Gumperz將之分為情景語碼轉換和喻意型語碼轉換。情景語碼轉換,是指在交際情景發生改變的情況下而產生的語碼轉換;喻意型語碼轉換,則是在交際情景不變的情況下,信息編碼者為了實現一定的交際目的而使用的語碼轉換。其二,Poplack從句法結構上對語碼轉換的類型進行了劃分,將之分為在句子分界處發生的句間語碼轉換、在句子內部進行的句內語碼轉換、在一種語言作為主要表達的句子或分句中,插入另一種語言表達成分的附加語碼轉換。
(二)網絡語言中漢英語碼轉換分類
結合Gumperz的語碼轉換類型的二分法和Poplack從句法結構角度對語碼轉換的三分法,整合近幾年來大量網絡語言中的漢英語碼轉換現象,筆者認為網絡語言中的漢英語碼轉換現象大致可以分為內插式漢英語碼轉換和外接式漢英語碼轉換兩類,具體分析如下。
1.網絡語言漢英語碼轉換的內插式語碼轉換
內插式漢英語碼轉換指在主體網絡語言漢語中插入英語語碼,其中英語語碼包含單獨英語記音、英語單詞、英語詞組、英語句子等四種情況,此種類型相當于Poplack三種分法中的句內語碼轉換、附加語碼轉換,與此相對應,這種內插式的語碼轉換是發生在一種語言表達內部的。據統計,在網絡語言的漢英語碼轉換中內插式語碼轉換占總數的絕大部分。
網絡語言中的英語記音內插式指在主體語碼漢語中插入英語記音,如“hin優秀”中的代表漢字“很”的“hin”、“也是沒sei了”中代表漢字“誰”的“sei”、“duang的一下”中代表漢字幾個擬聲詞合音的“duang”、“你們心里沒點B數”中代表某漢字的“B”等等。通過上例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英語記音內插語碼大多以漢語諧音的方式出現,往往代表的是漢字中的一個或幾個音節。
網絡語言漢英語碼轉換的英語單詞、詞組內插式指在主體語碼漢語中插入英語單詞、詞組。這種語碼轉換在內插式語碼轉換中最受受眾喜愛,所占比例最高,具有廣泛性、開放性等特點。如“你有freestyle嗎”、“聽說你要diss我”、“我勸你skr而止”、“為你打call”、“pick我”、“hold住”、“厲害了word哥”、“get新技能”、“XX(漢語) cp(couple)”、“你out了”、“玩得很high”、“無fuck說”、“非常nice”、“臭不要face”、“簡直interesting”、“狀態low到極點”等等單詞轉換,與“we are伐木累”、“no作no die”等詞組轉換。英語語碼在這類語碼內插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多以表示動作狀態的角色在句內出現。
顧名思義,網絡語言漢英語碼轉換的英語句子內插與上述兩種情況及其相似,只是插入的部分是一個完整的英語句子,例如最經典的“What are you弄啥嘞?”。但是這種情況在網絡用語的漢英語碼轉換中并不常見,它更多地直接表現為兩個多或多個句子的句際間的漢英語碼轉換。
2.網絡語言漢英語碼轉換的外接式語碼轉換
與內插式的漢英語碼轉換相反,外接式漢英語碼轉換指發生在句子間的不同語碼的轉換,它是發生在句子外部的,大致等同于Poplack三分法中的句際語碼轉換。可示意為例如“Baby give me five,每天都要正能量。”、“XXX(漢語),by the way(BTW),XXX(漢語)。”、“Come on,just 捉 it。”、“OK,no趴笨。”、“No 作 no die,why you try?”等等。綜上并結合整理得知,網絡語言上的此種漢英語碼轉換中部分是單純的句際間轉換,但是還有個別的句際轉換和句內轉換雜糅的現象,其在句際間發生轉換的同時,句內也相應地發生內插式的轉換。這兩種情況都增加了網絡語言的漢英語碼轉換的靈活性與多變性。
三、從順應論角度看網絡用語漢英語碼轉換動因
(一)Verschueren 的語言順應論
順應理論是 Verschueren 提出的語用學理論模式。按照 Verschueren的觀點,語言使用是語言使用者基于語言內部或外部原因、且在不同意識水平上進行語言選擇的過程。“順應”可具體地理解為,交際者在交際過程中,面對復雜的語言環境所做出的選擇,目的是通過順應與對方交際者達成一致或分離的關系。由此可見,人際交往具有順應性,說話人不僅被動接受社會指派的角色,而且還試圖主動去理解自己和他人,并根據社會規范修正自己的言語行為。[2]在順應論的基礎上,于國棟提出了順應語言現實、順應社會規約和順應心理動機這三種語碼轉換的順應性模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