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富
北京市第二十中學,北京 100085
化學概念理論的形成多數是基于化學實驗為基礎的,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是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要求,基于實驗證據教學是培養學生的證據意識和探究精神的一種有效方式。以實驗探究、手持技術和信息處理為手段,通過豐富的實驗數據、圖象表征、實驗現象等為實驗證據,促進高中化學概念理論學習,進一步提升學生概念理論的認知。
化學概念理論的學習是基于化學實驗的,而實際化學實驗現象和理想化化學實驗現象有時會有差別的,已故的中國化學界泰斗傅鷹先生說過“實驗是最高法庭”。如何把實際化學實驗現象精細化呢?如何依據實驗現象推理我們要獲得的化學概念理論呢?為此建立如下思路:

問題驅動模式是課堂教學有效策略之一,它能很好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進一步從活動中獲取所學新知,為此設置了多個問題,實施教學過程。
【問題組Ⅰ】有關“電離平衡、水解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的問題


【問題小結】判斷反應發生的方法:
可以通過觀察反應物顏色深變淺或消失;可以檢驗反應物耗盡,確認反應;可以檢驗生成物,確認反應。
問題驅動是一種重要的學習化學的方式,選擇沉淀溶解平衡理論內容設計成有效驅動問題,通過不斷演繹開展活動,達到了預期效果。上述案例采用了尋找證據與問題驅動相結合的方式,是行之有效的教學范式,學生在獲取新知過程中,提升了學習難溶電解質溶解平衡的認識,更加清楚三個應用,即為:沉淀生成、沉淀溶解和沉淀轉化。上述案例中有意識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探究過程,獲取知識,通過親身體驗,學會合作與分享,提高探究的愿望。基于實驗證據的教學是需要堅持做下去的事,逐漸培養學生的證據意識,特別是如何尋找證據,用證據解釋化學理論及相關問題,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化學概念理論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