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吉瑞
湖北大學職業技術學院(武昌校區),湖北武漢 430079
“實事求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是我們適應新形勢、認識新事物、完成新任務的根本思想武器。”(《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 年版,第60—61 頁。)它也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的最重要的內容。我來說說我是如何將它們的含義、內涵,以及三者之間的關系進行講解分析讓學生吸收理解的。
先講出處,出自于《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修學好古,實事求是。”簡單說說劉德其人。
然后從定義入手,毛澤東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指出:“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亊物,“是”就是客觀亊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毛澤東選集》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801 頁。)即從客觀存在著的“實事”出發,去研究尋找到客觀事物的規律——真理,并為人類所用。此處強調出發點是“客觀事物”本身,而不是別的,即從實際出發。這體現出堅持唯物主義物質第一性的本質。
接著從反面來闡述。如果不從實際出發的可能有哪些?先入為主與主觀臆想。分別給予解釋并舉例。先入為主,我會拿我因為看的王志文的第一部電影就是《紅粉》,導致后來不喜歡看他的作品為例來分析。如果我看的第一部是《刑警本色》,情形就大不一樣了。然后就是學生發言時間,學生的例子有的是先入為主,有的不是,我都會一一點評。最后,再講雖然先入為主不科學,但現實中我們一定要注意留給別人的第一印象,因為,我們知道有人就會受先入為主的影響。如法炮制主觀臆想。以旅游為例,為何到了魂牽夢繞的旅游勝地往往有“just so so”之感?此時同學們已經會分析了。也會積極曬出他們自己主觀臆想的一些事情:比如有兩女生小聲低語,估計是在說“我”的壞話等等。這一些生活中的事實分析,一方面會吸引學生參與并且會更容易懂,另一方面會讓學生真的感受到原理的有用性。
鄧小平認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與實際相符合,使主觀與客觀相符合,就是實事求是。”(《鄧小平文選》第2 卷,人民出版社1994 版,第364 頁)。
首先要講鄧小平提出“解放思想”的歷史背景,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思想為何要解放。
其次,分析思想會受什么束縛?一是舊的過時的傳統,二是主觀偏見。接著就是舉例分析,并請同學們曬曬自己智慧的頭腦中觀點,看看有哪些是受傳統習慣影響的,又有哪些是主觀偏見。我會以現在社會家長普遍著急大齡孩子的婚姻問題、大學生現在為何“六十分萬歲”早已過時來分析受過時傳統習慣的影響。再以我為何對“抽煙的女性”沒有好感來說明主觀偏見會導致我們的思想受束縛。這些案例一方面為了說明“解放思想”本身,同時,也對學生的具體行為有正面的積極引導和糾偏作用。學生一般也會舉出對朋友、老師的偏見,還有家長一些比較落后的想法然后一般情況下他們自己闡述完自己已經能分析清楚了。
出自1910 年初蔡元培撰寫的《中國倫理學史》。針對清朝末年中國思想文化界抱殘守缺、固步自封的局面,蔡元培通過中西文化對比,指出“故西洋學說則與時俱進”。他把散見于中國古書中的“與時偕行”、“與時俱化”、“與時俱新”等激勵人的說法概括綜合為“與時俱進”。
江澤民在十六大報告中指出:“與時俱進,就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工作要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
與時俱進,強調的是,實際情況發生變化了,我們對客觀事物的正確認識也一定要變化,不能固守過去的舊的觀點,而要研究發展了的事物,找出它現在的新的規律。
我以計劃經濟條件下大學生畢業國家包分配制度和現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雙向選擇的用人制度對比分析講解。此例子一箭雙雕的作用明顯。學生也會舉出一些事例來分析。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一個思想內涵豐富、理論形態完備的有機統一體。解放思想是實事求是的前提和條件,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實事求是。同時,解放思想也是與時俱進的前提和條件。堅持與時俱進,必須破除前進道路上錯誤思想和陳腐觀念的障礙,最好的武器就是解放思想。反過來,只有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站在時代的前列,才會有深遠的歷史眼光和寬闊的世界視野,才會有思想的真正解放。與時俱進與解放思想互相依存、互為條件。如同解放思想一樣,與時俱進也是實事求是的前提和條件。實事求是的首要前提是從客觀實際出發。客觀實際是不斷變化的,只有與時俱進,才能跟上發展的時代,才能符合變化的實際。實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根據和目的,也是與時俱進的根據和目的。
紅色代表實事求是的過程。黑色代表與時俱進的過程。而由A2 →B2 同時拋棄 A2 →B1才是解放思想。三者實質是一樣,側重點不同而已。
總之,理論一定與生活實際結合,師生積極互動交流,這樣才能吸引住學生,才能深入淺出,也才能觸及到學生的心靈,達到預期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