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丹
【摘 要】隨著時代由互聯網向無線互聯網邁進,氣象服務內容不再局限于天氣狀況的信息單向獲取,而應結合公眾和各行業用戶的實際需要,提供定制的個性化氣象服務內容,使公眾可以高效地接收氣象信息、使用氣象服務。湖南省氣象局基于天氣雷達產品的應用和新媒體前沿技術,構建融媒體發布策略,提供基于位置的精細化氣象服務產品,提升公眾氣象服務的用戶體驗感,從而更有效的防御和減輕氣象災害、保障社會公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關鍵詞】天氣雷達;融媒體;公眾氣象服務
中圖分類號: P42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21-0039-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21.018
Research on Public Meteorological Service Strategy of Medium Fusion Based on Weather Radar Products
LUO Dan
(Hunan Meteorological Service Center, Changsha Hunan 410118, 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ra from Internet to wireless Internet, meteorological service content is no longer limited to one-way access to weather information, but should provide customized personalized meteorological service conten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ctual needs of the public and users of various industries, so that the public can receive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and use meteorological services efficiently.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weather radar products and the frontier technology of new media, Hunan Meteorological Bureau constructs a melting media release strategy, provides location-based fine meteorological service products, and improves the user experience of public meteorological service, so as to more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mitigate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life and property of the public.
【Key words】Weather Radar; Medium Public; Meteorological Service
1 項目的目的、意義及必要性
近年來,湖南建設成多部新一代天氣雷達,并相繼投入業務運行,大大提高對各類中小尺度災害性天氣的預報時效和預報準確率,全面提升氣象監測、預報、預警和服務水平,對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為將雷達資料更廣泛應用于公共氣象服務當中,有效提升氣象預警預報服務的精細化、現代化水平,建立融媒體雷達數據資料展示平臺具有現實意義,能夠有效提升公眾氣象服務的體驗感和實用性。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17年8月4日在京發布第4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7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7.51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4.3%,手機網民規模達7.24億。融媒體是充分利用互聯網這個載體,把廣播、電視、報紙這些既有共同點,又存在互補性的不同媒體在人力、內容、宣傳等方面進行全面整合,實現“資源通融、內容兼容、宣傳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體。互聯網載體的本質在于“互聯互通”,4G技術的發展,使真正互聯互通成為可能。
互聯網時代技術迭代,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等不斷更新,推動社會公眾信息接收渠道、信息處理習慣、信息反饋途徑等的變革。依托這些不斷革新的信息接收終端,在融媒體時代,人們獲得“沉浸”式體驗,全方位、多感官了解事物。氣象服務產品在表現形式上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多元特征,傳統的圖片、文字、音頻、視頻,走向與Flash、Html5、VR全景、網絡視頻直播等技術的融合,在網絡平臺上得以融合共生,最大限度發揮各自優勢。融媒體發展為受眾提供了更多個性化的信息選擇,而且有效地擴大了信息的傳播范圍。這為天氣雷達數據信息的展示模式與發布技術提供了更多可能。
隨著新一代天氣雷達相繼部署,雷達信息資料將更加龐大,整體監測系統更加完善。這對互聯網氣象服務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媒體融合的時代背景下,媒介之間的壁壘被逐漸打破,傳播面臨著新的挑戰與機遇,如何最大限度發揮氣象信息作用,服務公眾,服務社會,需要不斷思考,研究新的策略。該項研究目的是為了尋求天氣雷達產品的融媒體公眾氣象服務最優模式,讓天氣雷達產品能夠落地,進一步豐富微博、微信、網站、APP等自媒體的功能,從而更好地服務社會公眾,其成果對地市氣象局使用天氣雷達產品亦有借鑒意義。
2 主要技術難題以及關鍵步驟
構建天氣雷達產品融媒體發布渠道,能夠有效提升公眾氣象服務的精度和廣度。將天氣雷達信息技術與傳播體系相融合,真正融入公眾生活,能讓氣象信息更具指導意義,更有使用價值。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主要面臨兩個方面的技術難題以及四個關鍵步驟。
2.1 主要技術難題
一是分析研究天氣雷達數據信息如何轉化為文字、音頻、視頻進行展示,如何與Flash、Html5、VR全景、網絡視頻直播等技術融合進行展示,最終在網站、微博、微信、APP等互聯網媒體上得以業務化應用,讓公眾真正能夠看懂,對生活起到指導作用。
二是分析融媒體公眾氣象服務的優化模式。利用省氣象局自媒體對接國家局媒體和社會媒體,分析新老媒體的利弊,努力達到1+1>2的效果。利用廣播的便捷,視頻的直觀,互聯網的“無限”(無限空間、無限時間、無限作者、無限受眾),達到最大范圍的擴散率,最終實現各個媒體的利益共享,達到拓寬氣象信息覆蓋面之目的。
2.2 實施的關鍵步驟
(1)分析研究天氣雷達數據展示形式,包含文字、音頻、視頻、Flash、Html5、VR全景、網絡視頻直播等多種形式。從公眾理解、接受、使用的角度來推出最優形式。
(2)針對微博、微信、網站等互聯網媒體的特點,分析研究天氣雷達數據展示、應用的模式(單一模式或者綜合模式)。
(3)研究分析公眾使用互聯網氣象產品的行為模式,尋求天氣雷達產品最具實用性的發布方式。
(4)探索公眾氣象服務的融媒體機制,利用多媒體優勢,擴大信息傳播時效,提升氣象預報、預警時空精度,為公眾生活、出行提供便利。
3 融媒體實施策略及效果
3.1 網站實施
2017年,湖南省氣象局對湖南氣象網(門戶網站)進行了改造。網站的氣象服務基于天氣雷達的產品提升了氣象服務的科技內涵和支撐,為用戶提供了多樣、精細的氣象服務。氣象服務板塊系統利用java.awt.Graphics2D將各氣象要素、生態環境要素、雷達數據等以色斑圖的方式在GIS地圖上進行疊加展示,使用戶能解各氣象要素在不同區域的分布情況。主站展示全省的雷達回波拼圖,6分鐘出一張,并可以選擇時段進行動態顯示。14個市州子站分別基于當地GIS地圖展示雷達回波動圖。在此基礎上,基于雷達回波圖的數據推出了分鐘級降水預報和臨近預警預報產品,提升了氣象服務產品時空分辨率的精細化程度。可提供未來2小時逐5分鐘降水預報、未來24小時逐小時天氣預報、未來24小時逐3小時智能網格預報、未來14天逐天天氣預報,相比于原網站產品24小時的時間分辨率,新網站在時間分辨率上取得了大幅度的提升,精確到了分鐘級,并且預報的時間分辨率由5分鐘、1小時、3小時到1天,實現了時間范圍上的全覆蓋,為不同需求的用戶提供更精準有效地氣象服務。就空間分辨率而言,能夠提供5km*5km的智能網格預報、1km*1km的分鐘級降水預報。相比于原網站僅能展示站點數據,新網站通過在空間分辨率上具有顯著的提升,使用戶能夠獲取到更精細的氣象信息。
3.2 客戶端的實施
2017年,湖南省氣象局針對公眾用戶、決策用戶、行業用戶提供不同權限的氣象服務的手機前端展示,與湖南天氣網互聯互通,信息共享、交互與反饋,開發了湖南智慧氣象APP。該APP通過與湖南天氣網的對接,提供了智能、全面、針對性強的氣象服務產品,如分鐘級降水預報以及臨近預報預警產品。決策氣象模塊設置雷達單站產品,將湖南省周邊的雷達回波頂高、垂直積分液態水含量和雷達單站反射率以色斑圖的方式在GIS地圖圖層上進行疊加切換展示,精確展示了地市地區的雷達回波圖。
3.3 微信的實施
2017年,湖南省氣象局微信公眾號“湖南天氣”推出了基于位置的分鐘級降水預報服務。公眾向公眾號發布“位置”,即可獲得最近時段的分鐘級降水預報。基于天氣雷達數據,利于新媒體功能,讓公眾能夠主動獲取天氣信息。
4 社會、經濟效益分析
隨著時代由互聯網向無線互聯網邁進,氣象服務內容不再局限于天氣狀況的信息單向獲取,而應結合公眾和各行業用戶的實際需要,提供定制的個性化氣象服務內容,使公眾可以高效地接收氣象信息、使用氣象服務。湖南省氣象局基于天氣雷達產品的應用和新媒體前沿技術,構建融媒體發布策略,提供基于位置的精細化氣象服務產品,實現臨近預報預警、實況監測數據等信息面向大眾及時、直觀、分眾化的推送,實現了氣象服務的便捷化掌上應用,極大提升公眾氣象服務的用戶體驗感,從而更有效的防御和減輕氣象災害,保障社會公眾的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