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素娥 孫萍


[摘要] 目的 探討胰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實施術后護理的效果。方法 將腫瘤科87例胰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手術治療患者(2016年9月—2018年9月間)按隨機數表法分組:常規組(n=43,常規護理)和干預組(n=44,術后護理干預),分析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并發癥狀況、術后恢復狀況。結果 干預組患者術后1、3 d空腹血糖分別為(8.5±1.3)mmol/L、(7.1±1.2)mmol/L,顯著低于常規組(9.3±1.5)mmol/L、(7.8±1.2)mmol/L(P<0.05)。干預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4.5%、術后住院時間(11.2±2.3)d顯著低于常規組20.9%、(14.4±3.1)d(P<0.05)。結論 胰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實施術后護理可提升血糖控制效果,減少并發癥。
[關鍵詞] 胰腺癌;2型糖尿病;護理;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 R47?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7(a)-0091-02
胰腺癌是危及生命安全的常見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疾病,患者病情進展迅速,預后較差,及早清除病灶,控制病灶轉移是延長生存期的關鍵。糖尿病是臨床最為常見的慢性病之一,研究發現糖尿病是胰腺癌的危險因素[1],且糖尿病血糖控制效果也會影響胰腺癌患者預后[2],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時患者手術風險更高,如何提升血糖控制效果,改善患者預后是護理研究的重點問題。該研究對腫瘤科44例胰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手術治療患者(2016年9月—2018年9月間)運用了術后護理干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腫瘤科87例胰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手術治療患者實施研究,按隨機數表法分組:常規組(n=43)和干預組(n=44),常規組年齡36~77歲,平均年齡(58.8±10.2)歲;性別分布:男/女為27/16;腫瘤病理類型:腺泡細胞癌4例,導管腺癌36例,腺鱗癌3例;糖尿病病程1~8年,平均病程(4.5±3.2)年;干預組年齡36~78歲,平均年齡(58.9±10.1)歲;性別分布:男/女為27/17;腫瘤病理類型:腺泡細胞癌3例,導管腺癌38例,腺鱗癌3例;糖尿病病程1~8年,平均病程(4.4±3.2)年。常規組、干預組一般基線資料比較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研究該次課題。
納入病例:實施手術病理檢查確診為胰腺癌者;實施血糖監測確診為2型糖尿病者;存在手術治療指征者;意識清晰者;一般資料完整者;自愿配合研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病例:其他胰腺病變者;其他系統及組織嚴重病變者;孕期及哺乳者;其他慢性病者;研究期間死亡者;精神、溝通障礙者。
1.2? 方法
常規組實施常規護理:術后嚴密監測患者體征及病情變化狀況,對患者進行血壓、呼吸、心電監護,根據實際狀況補充血容量,糾正血壓;加強血糖監測,并根據實際血糖監測結果給患者藥物降糖;為患者提供舒適的治療環境,保證患者術后睡眠充足;給予患者營養支持,指導患者嚴格控制糖分攝取。
干預組進行術后護理干預:①心理疏導:向患者介紹負面情緒對血糖控制及腫瘤的影響,告知患者情緒調控的重要性;積極與患者溝通,并給予針對性情緒疏導,若患者擔憂預后,可向患者介紹術后病情控制良好病例,引導患者正確看待疾病,積極配合治療;對未來生活擔憂、焦慮者,可引導家屬對患者進行心理安慰和支持,提升患者生存信心;指導患者出現負面情緒時可通過深呼吸、轉移注意力調節情緒。②飲食干預:向患者詳細介紹飲食對血糖控制及病情恢復的影響,指導患者術后戒煙戒酒,術后早期由營養師根據患者實際狀況制定針對性營養支持方案,在患者排氣恢復、胃管拔除后開始向經口進食轉變,進食時需以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為主,嚴格控制糖分、脂肪攝取,定時定量,并保持營養均衡、營養充足。③用藥護理:詳細介紹嚴格按醫囑用藥的重要性,并向患者演示胰島素使用的正確方法,引導患者嚴格按照醫囑用藥,禁止擅自調整用藥劑量,并準確測定血糖,根據測定結果及時調整用藥劑量,并在患者用藥期間及時了解患者心悸、冷汗、頭暈癥狀發生狀況,出現異常癥狀及時調整用藥劑量,預防低血糖。④并發癥防護:術后密切觀察切口情況,定期換藥;指導患者術后加強皮膚護理、口腔清潔,定期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提高床頭30~45°予以拍背、指導患者有效咳嗽、咳痰、預防肺部感染,必要時可對患者進行吸痰處理;術后將患者下肢適當抬高,氣壓治療預防下肢靜脈血栓,早期可在床上運動,在患者病情穩定后鼓勵患者下床活動,指導患者術后早期避免大幅度活動。術后加強對引流液顏色、性狀、量等觀察;預防、感染、胰瘺、膽瘺等并發癥發生,及時進行針對性處理。
1.3? 觀察指標
①分析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在患者術前、術后1 d、術后3 d采集清晨空腹肘靜脈血5 mL,檢測空腹血糖狀況。②分析患者術后并發癥(切口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肺部感染、低血糖、胰瘺)狀況。③分析患者術后住院時間狀況。
1.4? 統計方法
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用(x±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用[n(%)]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分析
干預組患者術后1、3 d空腹血糖水平顯著低于常規組(P<0.05),見表1。
2.2? 患者術后并發癥狀況分析
干預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常規組(P<0.05),見表2。
2.3? 患者術后住院時間狀況分析
干預組術后住院時間(11.2±2.3)d顯著低于常規組(14.4±3.1)d(t=5.477,P=0.000)。
3? 討論
手術切除病灶是胰腺癌較為常用的治療方式,其手術效果良好,但術后存在一定并發癥,影響術后恢復[3]。胰腺癌患者手術治療創傷、疼痛、負面情緒等刺激均會導致患者術后血糖應激性升高,而糖尿病會導致機體內分泌紊亂,影響機體代謝,并導致機體免疫功能及抵抗力下降,機體蛋白質合成功能下降,引起患者術后感染等相關并發癥風險升高,也影響術后組織修復,影響術后恢復,此外,糖尿病還會影響胰腺癌病情和預后,胰腺癌和糖尿病之間存在相互影響,因此血糖控制是患者術后護理的重點內容[4-6]。
該研究中干預組患者術后1、3 d空腹血糖水平顯著低于常規組,說明實施術后護理干預可有效提升血糖控制效果,分析原因是在護理干預中加強對血糖影響因素的干預,通過向患者詳細介紹情緒、飲食、用藥等相關血糖影響因素,并給患者針對性情緒疏導、飲食指導、用藥監護等,可有效患者依從性,使患者保持情緒平穩,合理飲食,嚴格按醫囑用藥,有效控制血糖影響因素,從而提升血糖控制效果。干預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4.5%顯著低于常規組20.9%,且干預組術后住院時間更短,原因是在術后護理干預中可針對患者常見并發癥實施防護,可減低并發癥風險;且在術后護理干預中可提升血糖控制效果,促進患者術后血糖平穩,減少血糖大幅度波動對病情及術后恢復的影響,進一步降低并發癥風險,促進患者早日恢復。
綜上所述,胰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實施術后護理可提升血糖控制效果,減少并發癥,促進患者恢復。
[參考文獻]
[1]? 李貴,牛少輝,盧高峰,等.血糖血壓及體質量與胰腺癌發生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6,35(2):195-197.
[2]? 何相宜,袁耀宗.胰腺癌伴糖尿病患者胰腺癌根治術后糖尿病改善與預后的關系[J].中華醫學雜志,2016,96(16):1270-1273.
[3]? 張荔,奚燕.胰腺癌根治聯合人工血管置換術后患者并發癥的護理[J].護理學雜志,2016,31(24):34-35.
[4]? 張婷,楊麗.胰腺癌術后患者家庭腸內營養狀況及其影響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8,33(2):85-87.
[5]? 柴建文,王辛.全胰切除術后的圍手術期護理及家庭護理[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7,17(6):936-938.
[6]? 張燕燕,彭曉瓊.情景式健康教育在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圍術期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11):1576-1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