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淑湘 李淑清


[摘要] 目的 探究評價體檢中心健康管理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干預效果。方法 從所在醫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間經體檢發現患有糖尿病的病患中選取76例進行研究,按隨機數字法編號分為兩組各38例,對照組給予常規健康管理,觀察組給予綜合健康管理,比較兩組患者干預效果。結果 觀察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紅蛋白含量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較對照組明顯更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糖尿病患者實施綜合健康管理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可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 體檢中心健康管理;糖尿病;血糖控制;干預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7(a)-0100-02
糖尿病是一種代謝性疾病,多表現為多飲、多食、多尿和體重減輕的臨床癥狀,主要是由于胰島素分泌缺陷或胰島素作用障礙引起高血糖癥狀,可導致各種組織器官發生功能性障礙,尤其對心臟、腎、血管及神經等易形成慢性損害[1],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打擊。病情若未得到有效的控制,會引發其他并發癥,如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腎病、眼部疾病、糖尿病足、神經病變等,加大了治療的難度。因此,對糖尿病的早期防治已成為當前醫學研究者關注的焦點。為進一步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該文將健康管理應用于經體檢查出糖尿病患者群體中,探究該管理方式的干預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所在醫院經體檢發現患有糖尿病的病患中選取76例進行研究,按隨機數字法編號分為兩組,各38例。所有患者均經臨床檢查確診為糖尿病,符合空腹血糖超過7.0 mmol/L,餐后2 h血糖超過11.1 mmol/L,糖化血紅蛋白超過6.5%。排除患有嚴重神經系統疾病、心肝腎等基礎性疾病患者。其中,觀察組男女人數比例為23:15,年齡41~73歲,平均年齡(50.76±6.95)歲,病程0.7~12.0年,平均病程(7.57±2.83)年;對照組男女人數比例為24:14,年齡42~75歲,平均年齡(51.65±7.36)歲,病程0.9~12.5年,平均病程(7.91±3.02)年。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對比參照價值。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健康管理,包括測量血糖、血壓,指導常規飲食等基本內容。觀察組給予綜合健康管理干預,具體如下。
健康宣教:以講座、視頻等多種形式,使患者了解糖尿病癥狀、病因以及可能出現的并發癥等相關知識,提高患者對糖尿病的認識,引起病患對疾病的重視,促使患者了解控制糖尿病的基本手段及益處,加強自我管理。
心理干預:多數糖尿病患者因對疾病缺乏認識,認為該病是一種慢性疾病,需終身接受治療,感到沮喪而產生緊張、焦慮情緒;還有的患者則認為發病早期未有明顯不適癥狀,忽視治療的重要性,加重了病情的發展。因此,對糖尿病患者實施心理干預是極其有必要的。醫護人員在確診患者有糖尿病的情況下,應立即通知病患到醫院領取報告,并向患者詳細講解糖尿病相關知識,使其對疾病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通過真實事例感染患者,減輕內心的恐懼,激勵患者積極接受治療,意識到糖尿病雖不能根治,但只要對血糖進行良好的控制,也可以有良好的生活質量。
飲食護理:告知患者養成良好飲食習慣的重要性,根據患者身高、體重、勞動強度等實際情況,計算每日所需熱量,為其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方案:每日攝入含量約為250 mL的鈣質,如谷類、海產品、牛奶等;含量約為600 U/d的維生素D,如沙丁魚、鮭魚等;適量的蛋白質(含量不超過100 g/d);膽固醇攝入量不應超過200 mg。均衡營養,以清淡、高蛋白類食物為主,盡量避免攝入含糖量的食物。對肥胖型病患,需嚴格控制其熱量和脂肪的攝入量,每日總熱量不得超過1 500 kcal。
用藥指導:對需服用降糖藥的患者,應告知藥物名稱、服用劑量、服藥時間等,嚴格按醫囑正確服藥。對需注射胰島素治療的患者,應告知正確注射方式、藥物保存方法以及注意事項、不良反應等。提醒患者不要參照其他病患的治療方法,隨意用藥,應根據個體差異進行針對性治療。
運動療法:適量的運動如快步走、跑步、游泳、打太極等,有助于減少體內脂肪量,增強身體抵抗力,使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需注意的是,運動強度和時間因人而設,要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制定運動計劃。
血糖監測:叮囑患者每月到體檢中心檢查1次血糖,對血糖水平進行跟蹤;每周電話聯絡1次,了解患者飲食、運動、用藥情況,并做好記錄,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和護理措施;每3個月對患者的血糖指標進行檢查。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血糖各項指標水平及生活質量。血糖測定方法:每周進行一次血糖檢測,測量并記錄兩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及其體內糖化血紅蛋白含量。生活質量評定采用健康狀況問卷(SF-36),滿分為100分制,60分以上為良好。
1.4? 統計方法
將研究收集數據代入SPSS 21.0統計學軟件中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用平均數±標準差(x±s)表示,并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血糖指標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血糖各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觀察組生活質量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是一種全身性、終身性疾病,且病因較為復雜,患者胰島功能衰退,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引起餐后出現血糖升高的現象。該病早期臨床癥狀不明顯,難以引起重視,不及時預防和治療容易造成器官功能減退、衰竭乃至死亡,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多數學者認為,糖尿病與社會因素和心理因素等有直接關聯,目前還尚未有根治方法,只能對血糖進行控制,以防并發癥的發生[2]。
健康管理以人性化和個性化為特征,以提供生命質量為目的,對個體健康實施全面監測、分析和評估,從社會、心理和身體等方面為患者提供有效的健康咨詢和指導,直接干預健康危險因素的過程[3]。該管理模式旨在向病患傳授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使患者在接受護理和治療的過程中變被動為主動,充分調動個人積極性,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意識,最大限度維護患者身體健康,消除影響患者健康的因素,避免并發癥的產生。如通過語言說服,給予心理干預,讓患者能盡快脫離悲傷或絕望的情緒,鼓勵患者重拾自信心,幫助其正確面對疾病和困難;健康宣教可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糾正病患不良的生活行為,避免加重病情的發展;體檢中心對患者定期督查,隨時了解患者日常狀況,及時根據檢查結果調整方案,也有利于病情的控制,確保保健效率[4-5]。從該次研究結果來看,觀察組血糖指標、生活質量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體檢中心健康管理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起到了積極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預后,提升患者生活質量,該管理模式值得借鑒,并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田占偉.體檢中心健康管理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干預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24):172-173.
[2]? 王雅琴,楊娉婷,曹霞,等.健康體檢中糖耐量異常和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性心肌病變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39(6):564-569.
[3]? 潘煒濱,于從,梁真,等.Anycheck健康管理模式對難治性糖尿病老年患者血糖控制的影響[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8, 15(1):76-79.
[4]? 趙文高,徐湘明.體檢中心健康管理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干預效果[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6,37(5):691-692.
[5]? 曾慶奇,蔣瑩,袁雁飛,等.糖尿病患者健康素養與健康管理的關系[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14,48(8):715-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