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麗



[摘要] 目的 探究基于微信平臺多媒體形式的延續護理在糖尿病患者教育中的應用方法,幫助提高患者對糖尿病的認知水平,更好地為患者提供醫護服務。方法 將2016年6月—2017年8月間來該院進行治療的88例糖尿病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利用計算機隨機將該88例糖尿病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每組44例患者,設定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直至出院,設定觀察組患者在接受常規護理的同時在出院后給予基于微信平臺多媒體形式的延續護理,觀察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隨訪1年后,觀察組患者對于糖尿病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P<0.01);觀察組患者對于糖尿病的自我護理能力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P<0.01);觀察組對于病情的控制程度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P<0.01)。結論 臨床對糖尿病患者教育中應用基于微信平臺多媒體形式的延續護理,可有效提高患者對于糖尿病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自我護理能力及病情控制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基于微信平臺;多媒體形式;延續護理;糖尿病;教育
[中圖分類號] R47?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7(a)-0114-03
近年來,由于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而引起的健康問題日益嚴重,糖尿病作為一種臨床中常見的慢性代謝性疾病,其發病率正逐年攀升,已成為威脅當代人類身體健康的重點問題之一[1]。當前臨床中尚未有治療糖尿病的特效藥,患者需通過長期的藥物治療來控制血糖水平,但在長期的用藥過程中,患者往往由于對于糖尿病的認知程度低下而導致治療依從性差,血糖水平控制效果不理想等問題,因此,采取有針對性的延續性護理措施對于控制出院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其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微信平臺可加強患者與醫護人員的實時溝通,可有效促進護理成效[2]。為探究基于微信平臺多媒體形式的延續護理在糖尿病患者教育中的應用效果,該組實驗2016年6月—2017年8月間選取88例糖尿病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在患者出院后給予基于微信平臺多媒體形式的延續護理,取得了一定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來該院進行治療的88例糖尿病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所有患者在入院時均經該院常規檢測其癥狀符合糖尿病的相關診斷標準(WHO);利用計算機隨機將該88例糖尿病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每組44例患者,患者中有男性50例,女性38例,患者的年齡分布范圍為:30~49歲,平均(40.25±1.09)歲;設定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直至出院,設定觀察組患者在接受常規護理的同時在出院后給予基于微信平臺多媒體形式的延續護理,將所有患者的性別、年齡及病程等臨床基礎資料進行對比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口服或胰島素注射藥物降糖治療[3]。
設定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直至出院,常規護理的主要內容包括糖尿病健康護理、飲食指導、適當運動以及胰島素藥物注射治療等基礎護理服務。
設定觀察組患者在接受常規護理的同時在出院后給予基于微信平臺多媒體形式的延續護理,其中治療期間常規護理措施與對照組患者相同,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基于微信平臺多媒體形式的延續護理,其主要內容包括:①針對患者對于糖尿病的診斷需要、病情的問詢及康復知識給予正確的指導;②利用微信平臺,定期更新關于糖尿病的相關病情知識,同時可將建立糖尿病患者交流微信群,互相分享糖尿病的治療及護理心得,同時給予患者糖尿病治療案例的講解,幫助患者利用多媒體平臺加深對病情的了解,定期向患者推送關于糖尿病治療及護理的圖片、語音、小視頻等內容,使患者能夠接受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出院后1年組織兩組患者進行復檢。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對于糖尿病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自我護理能力及病情控制程度。其中糖尿病相關知識主要考察患者對于飲食控制、按時服藥、血糖監測及胰島素注射的知識掌握程度;自我護理能力主要考察患者對于健康飲食、堅持鍛煉、糖尿病監測、正確服藥、解決問題及降低風險等能力;病情控制程度主要以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治療為參考標準[4]。
1.4? 統計方法
利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該次實驗記錄的數據信息進行分析,其中計數資料χ2檢驗,表示為(%),計量資料t檢驗,表示為(x±s),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糖尿病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
隨訪1年后,觀察組患者對于糖尿病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P<0.01),見表1。
2.2? 對比兩組自我護理能力
隨訪1年后,觀察組患者對于糖尿病的自我護理能力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P<0.01),見表2。
2.3? 對比兩組病情控制程度
隨訪1年后,觀察組對于病情的控制程度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P<0.01),見表3。
3? 討論
糖尿病是一種臨床中常見的慢性代謝疾病,在我國,糖尿病發病率已超過10%,且糖尿病臨床中病程通常較長,如在其發病期內患者不能得到有效地診斷與治療,十分容易導致并發癥的發生[5]。而當前醫學界并未有十分有效的方法來治療糖尿病,僅能通過控制患者的血糖濃度來達到對患者糖尿病情的控制,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長時間地服藥來進行自身血糖水平的控制,對醫護人員的人力資源配置要求較高,要求安排24 h糖尿病專科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看護,無形中增加了醫院的工作量,占據了護理人員的休息時間,也提高了護理人員的精神緊張度,增大了醫源性壓力源。同時由于對于糖尿病患者的護理工作主要由護士完成,經管醫生作為護理補充,但護理人員專業知識、護理技能與學歷水平的參差不齊,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健康教育水平的落后,影響了護理效果。
因此,針對上述護理過程中的問題開展延續性護理工作可有效提高護理效果。首先是在患者出院前,由護士對延續性護理的內容及實施效果向患者進行介紹,同時了解患者日常生活中的休息時間,共同制定實施延續性護理的時間;同時對患者的護理需求進行調查,提升延續護理的針對性;此外,提升護理人員的全科護理知識,注重知識更新,加強理論基礎知識學習,有效提高延續性護理效果;通過建立微信平臺,利用多媒體形式進一步提高對糖尿病患者的護理效果及護理滿意度,在基于微信平臺多媒體形式的延續性護理服務框架中對糖尿病患者開展健康教育,并且在患者出院后,護理人員可利用微信對患者進行遠程醫療服務,通過微信推送糖尿病相關健康知識,指導患者學習,促進糖尿病病友之間的相互交流溝通,建立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同時通過微信將每日的身體健康狀況、心理情緒狀態、日常生活飲食及用藥情況以文字、照片的形式發送給醫護人員,以便醫護人員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調整治療方案,對患者進行健康指導干預,改善醫患關系,提高患者的的治療及護理滿意度[6]。
結合該研究結果顯示:隨訪1年后,觀察組患者對于糖尿病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P<0.01);觀察組患者對于糖尿病的自我護理能力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P<0.01);觀察組對于病情的控制程度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P<0.01)。
綜上所述,臨床對糖尿病患者教育中應用基于微信平臺多媒體形式的延續護理,可有效提高患者對于糖尿病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自我護理能力及病情控制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韓云,吳琰,李小娜,等.延續護理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病人醫院社區一體化干預效果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6,30(35):4383-4386.
[2]? 潘娟.微信教育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延續性護理中的作用[J].中國實用鄉村醫生雜志,2018,25(12):57-59.
[3]? 田光艷.延續護理對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依從性、情緒狀態及生命質量的影響分析[J].糖尿病天地,2018,15(10):240.
[4]? 張莉彬,潘偉.聯動式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患者延續護理臨床實踐過程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29):194-195.
[5]? 唐麗.延續護理對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依從性、情緒狀態及生命質量的影響分析[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8,5(18):144-145.
[6]? 陳靜,陸曄,王艷.延續護理對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依從性、情緒狀態及生命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8,37(4):540-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