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闡述了現代煤礦機電設備的安全管理及維護面臨的問題,接著對煤礦機電設備的安全管理及維護措施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煤礦機電設備;安全管理;維護措施
為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時代要求,我國開展相應的能源結構優化升級,煤礦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對于煤礦行業安全和質量管理要求越來越嚴格。專業的煤礦機電設備是煤礦開采和運輸所要具備的前提,因此煤礦機電設備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對于整個煤礦作業過程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煤礦機電設備的安全管理及維護則成為保障煤礦安全生產的基本要素。
1、現代煤礦機電設備的安全管理及維護面臨的問題
1.1機電設備高負荷超時運作
另一方面,我國煤礦企業在開采過程中缺乏安全管理意識。我國的礦井本身實際使用年限較長,在使用過程中,管理人員缺乏對于電路及機電設備設施的維護意識,日常作業中并沒有嚴格按照安全標準進行管理和相應的設備維修護理工作,導致出現一些電氣設備老化及壞損情況。同時,企業在實際操作使用中不重視規范操作,也造成一定程度的煤礦機電損壞,增加了維修次數和資源浪費,埋下了安全隱患。
另外,煤礦井下作業,本身環境就極為艱苦。井下煤礦機電設備在高溫、高濕、高粉塵的環境下進行運作,更易造成磨損和老化。一旦企業一方面忽略相應的抗腐蝕和防粉塵的管理維護工作,另一方面延長機電設備運載時限,更易損毀機電設備,極大降低煤炭機電設備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1.2粗放型安全管理模式有缺陷
一是企業缺失專業性和科學化組織管理。在現代煤礦企業中,大部分的企業依舊采用粗放型管理模式,企業領導缺乏對于選任的安全管理人員專業素質和職業能力的客觀考察,導致崗位上的機電設備的管理和養護人員缺乏經驗和專業管理技術水平。同時,企業內部缺乏相關安全管理技能培訓和標準化規章制度,導致技術人員缺乏對于專業安全管理的學習和能力更新,造成企業組織管理方面對于安全管理的整體能力缺失。
二是企業在運輸設備方面缺乏標準化配備。在日常煤炭開采運輸過程中,沒有按照專業化標準配備立井、斜井提升設施,對于安全保險設備裝置不夠重視,導致一旦出現突發情況,不能及時展開緊急救援活動,無法保障井下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另外由于井下忽略機電設備的通風量需求,缺乏相應的風電閉鎖設備,井下的局部扇風機配置反應時間過長,導致提高了井下工作時長,井下機電設備生產效率降低,企業生產效益低下。
2、煤礦機電設備的安全管理及維護措施
2.1加大機電設備安全管理與維護投入
首先,加大對于煤礦機電設備的資金投入,以便于更好地進行煤礦機電設備的日常檢修、保養以及必要的報廢和設備更新工作。煤炭企業不同于一般企業,企業對煤礦機電設備的安全管理重視就是對于井下煤礦作業的工作人員生命安全的重視。做好煤礦機電設備管理維修工作降低煤礦作業安全隱患才能保障煤礦企業穩定長遠的發展。
其次,加大對于煤礦機電安全管理的人才技術投入。一方面,企業領導客觀認識到機電設備管理人員綜合能力和管理經驗的重要性,選任綜合能力和專業技術水平較高的安全管理人才上任,同時進行企業內部安全管理培訓和安全管理評估和考核,將安全管理納入日常工作,形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和安全意識;另一方面,開展校企強強聯合,與高校開展人才合作計劃,引進高素質管理人才,創新安全管理技術,科學化管理機電設備設施,提高安全生產效能,促進企業更新和發展。
2.2企業內部完善安全監管模式
企業內部完善安全監管模式是改善井下生產管理環境,提升煤礦作業生產效率和安全性的重要措施。完善安全監管模式,首先要加強內部機電設備管理規范,形成標準化管理模式。企業內部制定安全生產管理規章制度,各部門印制安全生產管理手冊。對于煤礦機電設備嚴格按照規范進行標準化管理,避免由于人為操作引起安全事故發生,同時依據安全管理規章,定期進行檢查、維修、養護以及必要時進行設備設施的報廢和更新工作,確保井下機電設備設施處于良好的工作環境,保持穩定的工作狀態。
完善安全監管模式,同時要落實員工主體責任制和獎勵機制。企業要立足自身煤礦開采作業的具體情況,形成切實有效的安全監管模式,采取績效考核。對于嚴格按照安全生產管理規范進行生產和安全管理的工作團隊和責任人,進行相應的加薪和績效獎勵;對于工作中疏忽大意,不重視安全生產管理的小組及個人,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制,追究相應的個體責任,形成良好的安全管理工作環境。
2.3形成標準化的管理法律制度
一方面,國家完善關于煤炭業的相關法律制度,形成煤炭行業法律管理體系。對于煤礦機電設備的安全管理及維護,制定標準化的管理規范,進行統一化管理。同時,加大監管力度,對于不按照安全生產管理標準進行違規作業的部分煤礦企業,依照法律明確規定,進行相應的停產停業整頓、罰款和追究主要責任人員的民事、甚至刑事責任。在煤炭業的安全生產管理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另一方面,國家在煤炭企業轉型升級過程中應當在加強監督管理的同時,適當給予相應的政策扶持工作,在國家層面擴大用于煤礦機電設備設施維護和更新的資金補貼補助,貫徹落實煤礦機電設備的檢測標準,定期進行相關配套井下設備的檢測和維修工作,保障煤炭生產作業安全,促進煤炭行業的穩步轉型升級。
結語:
本文通過闡明我國當今煤礦機電設備的安全管理及維護面臨的機電設備高負荷超時運作、粗放型安全管理模式,存在企業缺失專業性組織管理和在運輸設備方面缺乏標準化配備明顯缺陷等問題,提出加大機電設備安全管理與維護投入、企業內部完善安全監管模式、形成標準化的管理法律制度等煤礦機電設備的安全管理及維護措施,有利于煤礦企業安全生產作業和穩定發展,優化煤炭行業的轉型升級,促進能源結構改革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強.掘進工作面機電設備安全管理存在問題及對策措施[J].機械管理開發,2017(03).
[2]趙綱.煤礦機電設備安全管理思路和實踐[J].煤,2017(03).
[3]劉秋軍.淺談強化機電設備安全管理的途徑[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5(07).
[4]楊學紅.淺談煤礦機電設備安全管理[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4(10).
[5]羅遠康.淺析設備安全管理對安全生產的重要意義[J].科技風,2018(12).
作者簡介:
呂建軍,山東東山新驛煤礦有限責任公司,山東濟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