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杰,劉喚民
(昌邑市水利局,山東 昌邑 261300)
昌邑市位于濰坊市東北部,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2.49億m3,其中地表水資源量為1.37億m3、地下水資源量為1.60億m3,重復水資源量0.48億m3。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城市范圍的擴大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水資源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但受多方面因素限制,當地水資源短缺、利用效率不高、供水結構不合理、水生態環境脆弱等問題仍十分突出。為此,除采取必要的工程和技術措施外,合理分配水權進而建設水權水市場,以市場調節為手段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已成為近年來重要的選擇。本文依據當地水資源條件、用水總量控制指標體系和相應的水權分配原則,確定區域和行業取用水總量和權益分配方案,為水權水市場建設提供基礎條件。
可分配水量為納入區域用水總量控制范圍的常規水資源量,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引黃水、引江水等。2016年,山東省水利廳印發了《山東省區域用水總量行業分配方案》(魯水資函字〔2016〕40號),明確了各縣區分行業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其中,昌邑市2020年度各行業用水總量控制指標為2.035億m3,無預留水量,詳見表1。
本文以濰坊市分解昌邑市2020年各行業用水總量控制指標,作為可分配初始水權量的常規水源部分,而非常規水源暫不參與水權分配。

表1 昌邑市2020年度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匯總表 萬m3
據濰坊市水利局印發的昌邑市2017年度水資源管理控制目標,該市2017年度用水總量控制指標為1.795億m3,其中地表水7900萬m3、地下水6400萬m3、外調水引黃水2790萬m3、引江水860萬m3。可以看出,2020年行業用水總量指標較2017年總量控制指標相比多出了2400萬m3。由于引江、引黃指標近期不可能增加,而昌邑市目前已納入全省地下水超采區治理范圍致使地下水指標也無法增加,新增的指標只能是地表水指標,主要通過提引濰河地表水來實現。
初始水權分配應實現全行業覆蓋,包括生活用水、生產用水和生態環境用水三類。配置行業初始水權時,依據區域水資源規劃和優化配置要求,統籌兼顧各行業用水,優先保障生活用水,優化配置生產經營用水,確保生態基本需水,保障糧食生產合理需水。
目前,昌邑市主要供水水源為當地地表水、地下水、引黃水、引江水。受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總體要求影響,在確定各行業供水水源指標分配時,現有部分地下水源將逐步由地表水替代,其中城鎮集中供水將主要由地表水、引黃水來解決。為此,當地地表水用于居民生活、生產和生態,引黃水用于居民生活和生產,引江水用于生產,地下水主要用于一產;采用自備水源取用地下水的行業,到2020年以后將進一步由地表水替代。實際供水時,可綜合水量、水質等因素,按照優水優用的原則實現多水源的聯合調度,通過區域綜合水價完成水源交錯供應的成本補償。
昌邑市初始水權分配以2020年度各行業用水總量控制指標為基礎,分析形成該市初始水權分配方案。其中,生活用水、二產、三產和生態用水其初始水權由市域統籌并結合取水許可管理向具體用水戶分配,本次不再向各鎮(街)分配;一產初始水權通過建立水權分配比例模型來向各鎮(街)分配。
一產初始水權分配采用定量與定比相結合的方法,建立水權分配比例模型來計算。具體如下:
1)構建水權分配權重指標體系。在滿足系統性、可比性、通用性、簡潔性等要求的基礎上,建立由目標層、準則層、指標層/區域層構成權重計算指標體系三層結構模型。
2)定比確定各分區初始水權比例。

式中:Pi為第i分區的初始水權比例(i=1,2,3,…,m)。wk為第 k 因素的權重(k=1,2,3,…,n),vik為第k個因素條件下第i個分區指標值。通過專家咨詢,并統計分析,將指標相對重要性做出平均值,采用層次分析法來確定。Pik為第k個因素條件下第i個分區指標值在全區域所占比重,k=1,2,3,…,n;i=1,2,3,…,m;通過確定準則層下各分區的指標值,然后將這些指標值歸一化,即得到該值。
3)定量確定各分區水權分配量。通過計算所得的各分區初始水權比例,乘以區域可分配初始水權總量,即可得出各分區初始水權分配量。
各分區水權分配量計算公式:

式中:Pi為第i分區的初始水權比例(i=1,2,3,…,m);v0為區域行業水權總量;vi為第 i分區特定行業獲得的初始水權量。
昌邑市一產初始水權可分配水權量為11528萬m3,選取有效灌溉面積、現狀用水量、糧食總產量等指標建立水權分配指標體系,根據前述初始水權分配模型及方法,進行各鎮(街)的初始水權分配。各鎮(街)考慮扣除5%作為預留調劑指標,預留水源為地表水。昌邑市一產初始水權分配結果見表2。

表2 昌邑市各鎮(街)一產初始水權分配結果 萬m3
生活用水優先保障,全市生活用水初始水權總量控制指標共計2486萬m3,其中城鎮生活1 186萬m3、農村生活1300萬m3,為地表水和引黃水指標。二產和三產用水全市統籌,初始水權分配總量控制指標分別為4245萬m3和1023萬m3,供水水源包括引江水、引黃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河道外生態環境用水全部從河道中取水,初始水權共1068萬m3,水源為地表水。
綜上所述,昌邑市初始分配水權結果見表3所示。
本次昌邑市初始水權分配采用2020年總量控制指標共20350萬m3,分配的總量及行業分配、水源分配等分量均嚴格執行了最嚴格水資源管理用水總量控制要求。在初始水權分配過程中,根據管理需要,將一產水權分配至鄉鎮,其他行業由市域統籌并結合。
取水許可管理向具體用水戶分配,既符合現有取水許可管理要求,也有利于促進水權交易。此外,受當地中水回用規劃缺失等實際,本文在初始水權分配時沒有考慮中水等非常規水源,待條件成熟時,建議結合用水戶實際開展非常規水源的水權分配工作。

表3 昌邑市初始水權分配總量控制指標一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