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本、德國特約記者 藍雅歌 青木 ●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 ●王會聰 任重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投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5日出席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投運儀式,并宣布機場正式投入運營。他在機場發表講話:“實踐充分證明,中國人民一定能,中國一定行。”早在這座機場投運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紐約時報》等西方大媒體就陸陸續續對“北京將開啟交通雙樞紐時代”進行了詳細介紹,各方對大興機場的正式啟用可以說期待已久。而新機場昨日的正式亮相又給自己迅速在全球圈了粉——法新社贊嘆“這個閃閃發光、具有未來主義色彩的龐大新機場”;路透社等媒體紛紛形容,這座機場“宛若展翅的鳳凰”,“將成為中國發展的一個新的動力源”;德國《明鏡》周刊25日表示,“大興機場的建成顯示了‘中國速度,柏林應該向北京學習。”
一個值得永遠銘記的日子
25日上午9時45分,習近平來到位于北京市豐臺區的軌道交通大興機場線草橋站,考察北京市軌道交通建設發展情況和大興機場線運營準備情況。隨后,習近平乘坐軌道列車前往北京大興國際機場,11時28分,習近平走上主席臺,宣布:“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投運!”全場響起熱烈掌聲。
習近平強調,大興國際機場能夠在不到5年的時間里就完成預定的建設任務,順利投入運營,充分展現了中國工程建筑的雄厚實力,充分體現了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新中國70年何等輝煌!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實現了一個又一個“不可能”,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難以置信的奇跡。奇跡是干出來的,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有雄心、有自信繼續奮斗,朝著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勇前進。實踐充分證明,中國人民一定能,中國一定行。
“隨著這座位于天安門廣場以南約46公里的新機場投運,北京已經躋身包括紐約、倫敦等在內的擁有兩個大型國際機場的城市行列”。外媒25日紛紛對中國航空市場的飛速發展表示贊嘆,英國廣播公司(BBC)25日報道稱,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紀念日即將到來的幾天前,中國斥資110億美元的巨大新“海星”機場向世界敞開了大門。該機場占地70萬平方米,大小相當于98個足球場。北京現有的首都國際機場始建于1958年,是僅次于亞特蘭大機場的世界第二繁忙機場,年旅客吞吐量已經超過1億人次,新機場將分擔前者承受的巨大壓力。
25日下午4時22分,南航大興首航航班平穩起飛,飛往廣州白云國際機場。隨后,東航一架飛機也從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飛往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通航首日,共有7個國內航空公司的飛機載著乘客從大興機場起飛。在登機口,乘務員給旅客送上一面面鮮紅的手持小國旗。
“25日將是新中國民航史上一個值得永遠銘記的日子”,馬來西亞《星洲日報》25日稱,大興國際機場曾被英國《衛報》評為“新世界七大奇跡”之首,新機場通航前一共經歷了7次綜合模擬演練、3場驗證試飛。多家航空公司會轉向這里,影響很多人的出行選擇。“中國預計將在2022年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航運市場,因此正致力于將大興機場打造成全球航運樞紐之一”。
高科技含量實力圈粉
不少媒體對新機場的高科技含量表示驚嘆。日本TBS電視臺25日報道稱,新機場距北京市中心46公里,30分鐘就可以到達習主席主導開發的國家戰略特區雄安新區,同時還建設了連接新機場的地鐵和高鐵等公共交通,這讓大興機場成為首都圈交通的關鍵。機場內部移動也非常方便,安檢后,即使是最遠的搭乘口也只要步行8分鐘即可到達。國內轉機也只要30分鐘,國內線轉國際線只要一個小時左右。機場還使用了臉部識別系統,“到處都是中國最新科學技術”。
“大興:中國新的超級機場”,德國《世界報》25日通過多張圖片介紹大興機場,稱機場大樓占地70萬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這座機場最初每年將接待4500萬人次,未來容量會增加一倍以上。該機場由伊拉克裔英國明星建筑師扎哈·哈迪德設計,她已于2016年去世。機場以海星為原型,通過屋頂結構設計讓整個機場充滿光線。香港《南華早報》25日稱,大興機場擁有全球首座雙層出發、雙層到達的航站樓,也是全球首座擁有高鐵地下穿行的機場航站樓。
法新社25日報道稱,這個閃閃發光、具有未來主義色彩的龐大新機場,將在2040年全面投入運營,屆時該機場將坐擁8條跑道,年旅客吞吐量將達到1億人次。在該航站樓下面,有能夠使旅客在20分鐘左右抵達北京市中心的火車站和地鐵線。
俄羅斯衛星新聞網25日稱,該機場定位為最大的國際航空中心和世界上工程設計最復雜的航站樓。大興機場開航就具備了世界最高等級的低能見度運行保障能力,這會有效減少霧、霾等天氣造成的航班延誤,提高航班正點率,進一步提升旅客的出行體驗。
“柏林應該向北京學習”
媒體紛紛稱贊,大興機場不僅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最佳獻禮,也對中國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德國財經網稱,大興機場在國慶節前投運展示了強大、自信的中國。法新社稱,這個擁有全世界最大的航站樓之一的機場是“中國夢”的恰當化身。新機場位于北京與河北廊坊交界處,定位為大型國際航空樞紐、國家發展的新動力源、支撐雄安新區建設的京津冀區域綜合交通樞紐。新加坡《聯合早報》25日稱,大興機場正式投運標志著北京的航空運輸走進了雙樞紐時代,京津冀地區一個終端區、兩座城市、三座千萬級機場,由華北空管局統一協調指揮的格局已經形成。
路透社報道稱,盡管美中仍然陷在貿易戰之中,這座不到5年時間就建成的機場將促進中國基礎設施的增長。這座狀如鳳凰的新機場將有助于減輕位于北京市東北方向的既有機場的壓力,后者的運力限制經常導致航班延誤。在農田中崛起的大興機場還將服務于來自周邊河北和天津的旅客,而龐大的高鐵、城際列車、地鐵和公交車網絡將把京津冀地區連為一體。從該機場出發的快速列車(機場快線)將在20分鐘內抵達北京南部。新機場有望到2025年處理7200萬人次的旅客吞吐量,并最終達到1億人次。隨著中國將在2022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航空市場,大興機場將成為又一個全球航空中心。
“柏林應該向北京學習”,德國《明鏡》周刊25日以此為題說,柏林勃蘭登堡機場(簡稱柏林新機場)從2006年動工,最初計劃在2011年建成啟用,但因為建筑不達標至今仍在建設中。而北京大興機場只用了4年多時間就正式投運。德國《柏林晨郵報》25日說,當你看到大型的北京新機場啟用時,規模較小的柏林新機場卻仍未竣工,這讓人“太尷尬”。“中國展示超級成就”,德國新聞電視臺25日說,大興機場展示了中國70年發展的巨大成就。這里可以看到中國速度、中國技術、巨大的航空市場,以及未來的發展前景。
臺胞點贊“超強超便利”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25日正式投運,也在臺灣島引起轟動。臺灣《聯合報》稱,這座大陸近年最受關注的重大建設,“趕在十一前營運,意義不言而喻”。《旺報》稱贊說,這座號稱世界最大的航站樓“超便利”,而從北京大興至倫敦、至赫爾辛基等多條國際航線,其價格也比老首都機場起飛的航班便宜,稱得上是“世界級門戶”。
在臺灣東森財經新聞25日播出的時事新聞和談話類節目《這!不是新聞》中,主持人和嘉賓更是猛夸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主持人稱贊這是“全世界超強硬體(硬件)”“新世界七大奇跡”。島內財經專家賴憲政興奮地介紹稱,“里面完全沒有一根柱子!有夠厲害!”他還詳細介紹了機場智能機器人停車的情況,言語間滿是掩飾不住的艷羨。主持人接著說,機場更厲害的是,4年就蓋好,真的是超神速!
中時電子報調侃說,對于大陸這個超大型工程,全球媒體都在報道,“不過臺灣媒體獨有的夸張、興奮讓大陸媒體與網民非常驚奇”。
國臺辦25日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臺灣TVBS電視臺記者提問說,大興國際機場舉行了投運儀式,請問未來兩岸或者臺灣航空公司有哪些會移往大興機場?發言人馬曉光表示,注意到大興機場受到臺媒和網民熱捧,“根據民航方面的有關安排,臺灣地區的航空公司可以自由選擇是否入駐大興機場。具體的情況,請您進一步向民航部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