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俊菲 陳效寶
摘 要:經過多年實踐積累,當前道路交通管理已經形成了“城市管理”“公路管理”和“農村管理”三大體系,前兩者由于基礎條件和管理條件等因素,發展已經較為系統和完備,而農村道路交通管理,從全國范圍來看仍然是三大體系中的“最短板塊”,在國家和省、市層面均已引起高度重視。自安徽省政府在全省范圍部署“持續開展農村道路交通安全推廣年”活動以來,蕪湖市政府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和平安鄉村建設,在全市范圍深入推進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在省、市聯席會議的指導下,蕪湖市以三山區為創建試點,以服務群眾、平安出行為重點,堅持黨政領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工作原則,實施“建、管、創”并舉的三位一體工作機制,著力在農村平安暢通上下功夫、在農村安全管理上求突破,在服務創新上尋亮點,以本地農村“兩站兩員”、“路長制”等建設為試點,不斷豐富其內涵,積極培育、打造本地模式,開拓了“社會共建、行業共贏、資源共享”的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新局面。
關鍵詞:蕪湖;三山;農村;道路交通;安全
自安徽省部署“持續開展農村道路交通安全推廣年”活動以來,在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聯席會議的組織、協調下,緊緊依靠屬地黨委、政府對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重視和支持,把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社會綜合治理工作之中,積極破解農村交通安全體制、機制、力量、經費等管理難題。并以三山區“兩站兩員”“路長制”等建設創建試點,采取“建、管、創”并舉的三位一體工作機制,著力在農村平安暢通上下功夫、在農村安全管理上求突破,在服務創新上尋亮點,不斷豐富其內涵,積極培育、打造本地模式,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和平安鄉村建設,開拓了“社會共建、行業共贏、資源共享”的農村道路交通管理新局面。
1 蕪湖市三山區農村交通管理基本情況
蕪湖市三山區下轄4個鎮(街)、40個行政村,轄區總面積31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19萬人,農村人口比例幾占80%以上。目前,全區共轄省道14.97公里、縣道55公里、鄉道198.4公里、村道268公里。機動車保有量近2萬輛、駕駛人保有量約4萬人,平均每名交警服務管理本轄區機動車1100輛、駕駛人2600名,承擔35公里農村道路安全管理任務。隨著農村機動車、駕駛人保有量的快速增長,“村村通”公路建設不斷延伸,“路路安”管理仍然面臨巨大壓力。
2 農村試點管理主要工作模式
蕪湖市政府以市道路交通安全聯席會議為平臺,專題下發《關于切實加強縣鄉農村道路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結合區域稟賦,“建、管、創”并舉,打造特色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新模式。
2.1社會共建農村道路交通管理體系
市聯席辦把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列入聯席會議重要議事日程,組織工作專班、加強頂層設計,出臺了蕪湖市《農村道路安全管理工作釋義與操作規范》《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基礎設施設置及實施技術標準》《農村宣傳連環畫冊》等“標準化”工作手冊,針對“交通安全村”“兩站兩員”“路長制”“一村一警一輔警”“安全五小工程”等農村交通安全管理重點工作內容,從創建目標、共建形式、設置規范、操作流程和考核評價等方面作出具體闡述。會同市農機部門出臺《關于實施農機交通違法行為查詢處理情況登記備案制度的通知》和《關于印發蕪湖市農機道路交通安全專項整治行動方案的通知》,指導開展專項行動,防范農村農機道路安全事故發生。
S321省道沿線6個行政村全部完成“交通安全村”規范建設;全區4個鎮(街)交管站、40個行政村勸導站全部建立,組建了覆蓋全區的交通安全員和勸導員隊伍,實現了轄區國省道沿線“交通安全村”、交管站、勸導站建成率均達到100%。今年還將按照省聯席會議要求部署,在每個行政村勸導站再增加1名交通勸導員指標。切實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作、層級聯動、資源互補、多方保障”管理格局。撥付專項經費近二百萬元,排查整改道路交通安全設施155處,對“安全五小工程”進行更新、維護。加大對國省道沿線“交通安全村”建設投入,按規范制作“交通安全村”、行政村勸導站標識標牌,設置交通安全宣傳站(欄),統一購置交通安全管理勸導九件套裝備;在農村道路基礎建設方面,完成淮九路拓寬改造,村道拓寬工程45公里,蓮花湖路和三小路剛改柔項目已完工通車,建成公交停調場1處,公交候車亭20座。目前在建龍湖路下穿蕪銅鐵路工程,白象路跨小江接聯合路工程等一批農村道路建設項目。
2.2延伸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服務
大力推進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考核評價體系建設,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原則,明確細化鄉鎮、行政村道路安全管理職責,鄉鎮主要負責人為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第一責任人,并納入鄉鎮季度、年度績效考評。公安部門積極會同鎮(街)、安監、公路、城管等部門開展聯勤聯動、綜合共治,在交通違法重點路段、事故多發易發點位、重要時間節點開展聯合整治行動,重點針對公路“三車”“三超”違法,非法經營成品油、鄉村道路占道經營、占道曬糧等違法行為開展集中聯合整治行動。自2018年以來,查處各類農村交通違法行為1380余起,其中聯合查獲非法運輸成品油違法案件5起,“三超”違法案件216起,取締占道經營攤位58處,勸導清理占道曬糧點位109處,行政拘留36人,追究刑事責任35人,吊銷駕駛證29人,農村交通勸導員有效勸導教育各類輕微交通違法行為4900余起。
強化農村“四長二員”(鄉鎮長、村長、派出所長、交警中隊長、交管員、勸導員)交通安全宣傳服務責任,發揮人熟地熟優勢,開展點對點、面對面安全宣傳。按照“成熟一個,建點設站一個”原則,利用原有農村廣播設備建立宣傳站,在村落集聚、村民集中場所開展安全宣講。在開展安全生產月、文化三下鄉、新春用工招聘對接會等大型主題活動以及響水澗旅游旺季、春運農民集中返鄉、農村學校寒暑假期前后等關鍵時間節點通過擺臺設展、散發傳單、法制講座等形式開展宣傳,構建“陣地到村居、宣傳到家中、提醒到村頭、教育到課堂”的宣傳網絡。
2.3創新農村道路交通安全行業合作體系
以培育本地模式建設試點為延伸,實現農村道路交通管理體系共贏“職業化”。把建立完善“兩站兩員”“路長制”“一村一警一輔”建設“三駕馬車”與政府、企業等進行合作,作為夯實農村道路安全管理行業體系的亮點。
深度盤活農村道路安全管理人力資源,與市人保財險等道路交通保險行業共建共贏,將“兩站兩員”“路長制”人員職業化,作為破解以往農村交通安全員、勸導員“無工資、無保障、無興趣”的關鍵點,使得他們既有道路交通管理服務職責,又具有從事交通保險業務資質資格,充分實現“六員”事務(交通勸導員、交通宣傳員、戶籍化管理員、車駕管業務代辦員、保險業務代理員、事故快處快賠協理員)。推行“六員”機制下的“車駕管業務代辦服務”“輕微交通事故快處快賠協理服務”“警保(保險承保暨事故理賠)服務”等,實現了農村“一員多能”公共服務新機制,走農村道路交通管理人員職業化、專業化路子。在“一村一警一輔”方面全區選派32名公安民警,實現行政村包片覆蓋,其中部分民警還掛任村黨支部副書記、村主任助理職務;選聘40個行政村駐村輔警,發揮人熟、地熟、情況熟優勢,做實警務前移。選任路情熟、業務精的工作人員擔當“路長”,搭建全區農村公路的“路長”責任網格。
如何做好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是各級管理部門面臨的大課題,不管是長期制約發展的老難題,還是形勢變化出現的新問題,都需要我們在認清面臨形勢的基礎上,加強分析研究、把握規律特點、學習借鑒經驗,結合本地實際,敢于攻堅克難,勇于改革創新,推動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不斷提高。蕪湖市在農村道路安全管理方面所做的工作,在取得一定經驗的同時,也還存在諸多方面的不足,農村交管工作任重而道遠。如何用足用好“交通安全村”“兩站兩員”平臺和“一村一警一輔”“路長制”等管理機制,還要向先進兄弟單位多取經學習,多聯系溝通,他山之石、為我所用,一同為構建平安和諧的農村道路交通環境做出應有的貢獻!
草原深處講交法 蒙古包里話安全
為進一步增強農村地區廣大群眾的文明出行意識、遵紀守法意識,有效預防和減少涉農交通事故的發生。巴林右旗公安局交警大隊民警以“七進”活動為契機,深入轄區農牧民家中開展以“暢行安全路 幸福奔小康”為主題的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活動。
活動中,民警針對農村地區群眾交通安全意識淡薄等問題,通過發放宣傳資料、展示農用三輪車禁止載人典型事故案例海報等方式,向群眾宣講道路交通安全常識及出行注意事項,并結合近年來所發生的涉農典型事故案例,以案析法,教育引導農牧民群眾騎乘摩托車要戴安全頭盔、駕乘車輛要系安全帶、不闖紅燈,不飲酒駕駛,及杜絕駕乘無牌、無證、超員、超速等違規車輛的行為,讓群眾深刻認識到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和交通違法行為的危害,倡導群眾摒棄各種交通陋習,自覺遵守交通規則。(巴林右旗公安局交警大隊 相衛靜)